专利分析法(Patent Analysis)随着世界技术竞争的日益激烈, 各国企业纷纷开展专利战略研究, 而其核心正是专利分析, 即对专利说明书、专利公报中大量零碎的专利信息进行分析、加工、组合, 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和技巧使这些信息转化为具有总揽全局及预测功能的竞争情报, 从而为企业的技术、产品及服务开发中的决策提供参考。
专利分析不仅是企业争夺专利的前提, 更能为企业发展其技术策略, 评估竞争对手提供有用的情报。
因此, 专利分析是企业战略与竞争分析中一种独特而实用的分析方法, 是企业竞争情报常用分析方法之一,是指跟踪、研究、分析某一领域及竞争对手的专利发明,以获得超越竞争对手优势为目的的企业竞争情报分析。
专利分析法的产生背景自1474年世界上出现第一部专利法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美国专利与商标局(U SPTO ) 将专利定义为一种发明, 是发明人知识产权的许可。
专利作为社会鼓励发明创造、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一种法律制度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迄今全球已有4700 万件专利, 且全世界现每年新增100 多万件专利文档。
由于企业可以通过开发技术、申请专利来获得成果的生产、销售的独占权, 从而建立自身的竞争优势, 因而专利数量的增长才如此之迅速。
专利数据虽不断累积增多, 但人们并未很快意识到它能转化为竞争情报的潜在价值。
随着技术发展不断加快的步伐, 技术对企业生存和竞争策略来说显得越来越重要。
技术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市场的转变, 新的领先技术快速催生出新的市场领域, 而旧的市场则很快被淘汰。
面对技术的快速变化步伐, 而已往的战略与竞争分析方法无法很好地预测其发展趋势的情形下, 企业决策者们开始找寻摸索能够有效地管理企业内部技术源、监控外部技术环境的新方法。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人们发现专利作为发明创造其本身包含着技术创新价值, 分析大量的专利数据可以很好的把握技术动态、了解技术竞争力。
专利分析方法最初的产生是比较缓慢的。
Seidel 于1949年第一个系统地提出专利引文分析的概念, 他指出专利引文是后继专利基于相似的科学观点而对先前专利的引证,Seidel 同明还提出了高频被引专利其技术相对重要性的设想。
然而, 直到1981 年, 他的设想才为人们所逐渐证实。
20世纪90 年代后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与专利数据库的不断发展、完善, 专利分析法开始真正适用并应用于企业战略与竞争分析之中, 其方法体系开始不断建立和完善。
专利分析法的主要战略应用技术是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竞争参数, 专利分析所针对的正是竞争性技术情报源, 专利分析的价值已被下列的战略应用广泛证实。
①技术竞争分析:通过分析竞争对手所拥有的全部专利或分析该技术领域的全部专利, 可以确定竞争对手的相对竞争地位及其相对的技术性竞争优势、劣势。
②整合S——曲线分析:通过整合S——曲线分析,可早期预测竞争对手的未来技术战略趋势。
③新风险评估:通过专利分析确定竞争对手的优势及劣势后,公司可选择性买卖合适的专利技术,以辅助进行扩张和分散风险的决策。
④专利投资组合管理:通过专利分析可以辅助决策专利许可、出售、联合风险开发等。
⑤研究与开发管理:专利分析可发现具有竞争力的先进技术,以优化自身R&D项目。
⑥产品领域和市场监督:通过跟踪竞争对手的专利申请领域及范围等状况,可发现竞争对手动向、技术开发及竞争性加入。
⑦兼并与收购分析:通过专利分析可辅助M&A的决策以增强公司的技术基础力,并减少技术威胁。
⑧价值链分析:可分析供应商与客户的专利活动情报,观察价值链中各个环节的潜在变化,辅助公司作出相应调整决策。
综合以上专利分析的战略应用,将其主要的应用范围及应用价值列举于表1之中。
从表1可以看到专利分析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企业在进行专利分析中不断从专利数据中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竞争情报, 从而通过多方面的战略应用为企业决策服务。
例如: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一项全球硫化钠电池产业的专利分析,通过对1966~1982年间284件相关专利进行了统计、组合、分析,在技术竞争分析中,统计出各公司专利申请的领域及专利的技术价值,发现在电解质、外观设计领域中Ford、GE、Chloride Silent Power三个企业申请的专利数量最多且平均被引用率相对较高,因而它们在这两个领域中技术竞争实力相对较强,是市场的主导。
在进行新风险评估中,发现Ford与Chloride Silent Power两家企业间存在着技术优势的互补性,因而两家公司可以通过合作如联合风险开发等来取长补短,从而减少投资风险、增强自身竞争实力;同时分析发现GE公司1982年后退出了该技术领域,可将其相应的专利技术进行转让,相关企业可与GE公司协商来收购其有价值的专利技术。
专利分析方法及主要分析指标多年来,人们通过不断摸索专利分析的方法并找寻更好的分析指标,使分析方法及指标体系已日趋完善。
目前,国外进行专利分析的方法和指标已能够较好地客观评价专利数据,充分挖掘其中的战略竞争情报,为企业战略决策带来有价值的参考。
专利分析方法分为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两种,其中定量分析又称统计分析,主要是通过专利文献的外表特征来进行统计分析,也就是通过专利文献上所固有的项目如申请日期、申请人、分类类别、申请国家等来识别有关文献,然后将这些专利文献按有关指标如专利数量、同族专利数量、专利引文数量等来进行统计分析,并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对有关统计数据的变化进行解释,以取得动态发展趋势方面的情报;定性分析也称技术分析,是以专利说明书、权利要求、图纸等技术内容或专利的“质”来识别专利,并按技术特征来归并有关专利并使其有序化,一般用来获得技术动向、企业动向、特定权利状况等方面的情报。
通常情况下,在进行专利分析时,需要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使用,也就是将外表特征及内容特征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才能达到较好的分析效果。
专利分析的指标较多,利用不同的指标可以从不同角度客观评价专利数据。
许多国外的专利咨询机构都已建立了自身的一套完备的分析指标体系,如美国摩根研究与分析协会、CHI研究中心等,他们在分析中结合利用多个分析指标,综合评价专利数据。
现将部分常用的分析指标列于表2之中。
与国外较成熟的专利分析方法及指标体系相比,国内目前对专利分析的重视度仍不够、利用较少,分析中对专利信息资源的加工程度较低,且专利数据库中对专利的引用情况没有记录,以至于一些重要的分析方法如专利引文分析及其相应指标都无法利用,最终导致专利分析的价值在国内的企业战略中没能得以充分发挥。
然而我们应该看到专利分析对企业的战略决策确实有着很好的辅助预测作用,因此国内开展专利分析应学习借鉴国外分析方法及指标,加深对专利信息的加工,建立专利引文等数据库,更好地发挥专利信息的价值,为企业战略竞争服务。
专利分析法的缺陷与不足专利分析的价值已被许多企业战略应用的实例所证实,但也不能过高地估计其分析的准确性及优越性,专利分析在实际的应用中还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
首先,专利数据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领域的创新活动。
这是由于一方面并不是每一个专利都具有商业创新价值,另一方面,不少企业选择保守商业秘密来保护其发明创新技术,这些都是无法通过单纯的专利分析来发现的。
其次,专利分析存在着固有的时滞,这是因为申请日期和公开日期之间通常有18个月的间隔,对于一个在进一步开发与现有产品相关的专利技术的企业来说,这个时滞将直接影响专利分析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再次,专利申请只是复杂企业活动的一个方面,因此单纯的专利分析并不能完全准确地评价企业现状及其活动。
鉴于专利分析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因此我们在利用专利分析的时候,应与其他经济数据、技术文献等竞争情报源配合起来,才能有助于企业更好的实施专利战略,辅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作出正确的决策。
专利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案例:专利分析在企业竞争对手分析中的应用专利文献是首选的竞争情报源。
由于专利授予条件是必须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
所以专利文献比一般公开的文献资源提前五六年报道科研成果。
据分析,美国专利技术有84%基本上没有在专利文献以外的其他文献中报道。
专利活动是当前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对专利申请等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对竞争对手的各个方面做出评价。
1.确认谁是竞争者同类专利的申请人/专利权人是竞争对手。
申请项目和专利权越多,越有竞争力。
一般被授予专利权的数量仅占申请量的1/10强,因此专利权人又比申请人更值得研究。
但是对于企业而言,有的对手只是技术上的对手,比如著名的研究机构或高等院校,有的是产品上的对手,比如具有大规模生产能力的企业。
例如有人曾做过此项分析,通过检索1995、1997、1998年中国专利年度分类索引,列出H04N7/015类高清晰度电视机(国际专利分类表1995年~1999年第6版增设)发明专利申请人(按照申请量排序)韩国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汤姆森消费电子有限公司、韩国大宇电子株式会社、中国原广电部电视机研究所、李兆万。
而国内名牌长虹、康佳却没有同类申请。
总体来看,对高清晰度电视机申请量不多,而且没有该类专利的发明专利权和实用新型专利权的授予,说明高清晰度电视机尚处于研制阶段。
对于国内电视机企业而言,有必要了解未来产业化竞争对手。
一般人对韩国大宇、三星有所了解,对汤姆森公司不了解,通过专门对汤姆森公司进行查询,根据索引显示的卷期号,从1998年发明专利公报(14卷第33期)申请人索引(续)查询汤姆森消费电子有限公司及公开号,根据公开号在公报正文查到该公司位于美国印第安纳州。
该公司在电子产品类有较多的专利申请,说明是技术类型的公司,可通过Dialog2OnDisc的几个公司名录数据库检索以及网络搜索该公司的资料。
主要的产业化竞争对手是韩国三星、大宇。
以上分析对于企业调整研发力量、设计生产规模都具有切实的战略指导意义。
2.分析竞争对手的特点如果对竞争对手申请的全部专利按类别进行排序并考虑其分布情况。
即可判断竞争对手的研究与开发重点放在何处,从而可以进一步对该竞争对手的技术政策和发展方向等做出判断。
有人曾对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1980~1983年公开的专利进行了分析。
该院4年中共申请专利3022件,涉及到国际专利分类118个大类中的93个大类,这说明该院的研究工作涉及的技术领域相当广。
对该院的申请专利所涉及的类别按数量排序,并取其中数量最多的几个类别,得到下图:图中数字为申请件数,百分比为占申请总数3022件的百分比。
有关的国际专利分类为:HO1基本电器元气件;G01测量、测试;C07有机化学;B01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C08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01无机化学;A61医学和兽医学、卫生学;C04水泥、陶瓷、隔音或隔热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