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综合练习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综合练习北师大版

1 / 7 《国民革命的洪流》综合练习

自主学习

1.1924年5月,孙中山创办“ ”,简称黄埔军校。

2.黄埔军校建立后实行 和 并重的方针,培养了大批人才。

3.

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

4.北伐军在连克九江、南昌后,歼灭了 的主力部队。

5.1927年4月18日. 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6.改错:

(1)黄埔军校的第一任校长是孙中山。

(2)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铁军”光荣称号的是由周恩来领导的独立团。

基础巩固

7.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它的创办者是( )

A.孙中山

B.蒋介石

C.毛泽东

D.周恩来

8.共产党人在黄埔军校办学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现为( )

①孙中山亲自兼任总理②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③一些中共党员任教官④军校培养出大批学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黄埔军校和以往军校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

①聘请外国教官,采用西式练兵方法②以培养陆军军官为主,兼及海军军官

③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④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A.①②

2 / 7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大元帅中,有四位曾就读于黄埔军校,他们当时称呼蒋介石为( )

A.校长

B.主任

C.司令

D.总理

11.2005年4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开始访问祖国大陆,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手在时隔60年之后再次握在一起。你知道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

A.国民党一大

B.创建黄埔军校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2.北伐战争的对象不包括( )

A.蒋介石

B.吴佩孚

C.孙传芳

D.张作霖

13.“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是国民革命军北伐初期的口号,它表明北伐战争的作战策略是( )

A.消灭吴佩孚就完成了北伐任务

B.北伐军的主要敌人是吴佩孚

C.集中兵力,各个歼敌

D.北伐军力量弱小,只能讨伐吴佩孚一派军阀

14.北伐战争的目的是( )

3 / 7 A.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B.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C.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D.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15.北伐战争期间,赢得“铁军”美誉的是( )

A.黄埔学生军

B.叶挺独立团

C.国民革命军

D.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16.下列有关1926~1927年北伐战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国共合作的产物

B.主要战场在湖南、湖北

C.得到了工农群众的支持

D.彻底消灭了封建军阀

17.北伐战争中下列战役的先后顺序是( )

①贺胜桥战役②汀泗桥战役③南昌战役④武昌战役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

18.下列事件发生在1926年的是( )

A.黄埔军校建立

B.国民党一大召开

C.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下列革命或运动属于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

①洋务运动②五四运动③国民大革命

A.②③

4 / 7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20.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其性质是( )

A.地主阶级政权

B.官僚资产阶级政权

C.资产阶级政权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

21.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之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故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无希望,而中华民国唯一希望所系之革命根据地,且有被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联合进攻之虞。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为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请完成:

(1)国民革命军何时从何地出师北伐?

(2)北伐的对象是谁?

(3)据材料分析,北伐的目的和性质是什么?

(4)北伐战争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的?原因是什么?

创新升华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6年9月.英国军舰公然炮击进攻武汉的北伐军……各帝国主义集结在上海……随。时准备进攻北伐军。”

材料二“……4月12日.发出了大屠杀的命令……”汪精卫叫嚣要用对付敌人的手段对付共产党……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

材料三“陈独秀下令将纠察队全体解散。所有枪支.交存政府。”

请完成:

5 / 7 (1)材料一说明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持什么态度?

(2)材料二指的是哪两件事?

(3)材料三说明在革命危急关头.中共中央持什么态度?

(4)根据上述材料可以推断出国民革命的什么结果?

23.1927年,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的势力,取得了部分胜利。你认为北伐战争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6 / 7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2.政治教育军事训练

3.1926

4.孙传芳

5.蒋介石

6.(1)孙中山改为蒋介石。

(2)周恩来改为叶挺。

基础巩固

7.A解析:此题考查对重要人物及其事迹的分辨能力。结合教材内容可知,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议下创办了黄埔军校。

8.B解析:因孙中山代表的是国民党,显然①错误,据此可排除A、D两项;④是黄埔军校创办的作用,据此又排除C项,故只有B项正确。

9.B

10.A解析:黄埔军校成立时,蒋介石任校长。

11.A解析:国民党一大同意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接受了中共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成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

12.A解析:蒋介石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是黄埔军校校长,也是北伐军的总司令。

13.C解析:这一口号体现了北伐战争作战策略的正确性,北伐军在北伐过程中采取了远交近攻,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策略。故C项正确。

14.B解析:从北伐的对象来考虑解答此题,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他们属于北洋军阀。故选B项。

15.D解析:此题是对北伐战争过程的考查,很容易错选B项。在北伐军攻克武汉三镇的战役中,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屡破强敌,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

16.D解析:北伐军先后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部,但没有推翻军阀张作霖的统治,故D项的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

7 / 7 17.B

18.c解析:A项发生在1924年;B项发生在1924年,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C项发生在1926年;D项发生在1927年。故C项正确。

19.A解析:此题考查重要历史事件的性质,解答时必须熟知并理解各运动的性质,可用排除法或直接判断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故可排除含①的选项。

20.D解析:在分析某一政权的性质时,主要应看该政权的统治者所代表的是哪一阶级的利益。南京国民政府是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因而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

21.参考答案:(1)1926年,广州。

(2)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

(3)目的:打倒列强,铲除军阀,统一全国。性质: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战争。

(4)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战争的结果是摧毁了吴佩孚、孙传芳的势力,但没有推翻军阀张作霖的统治,没有打倒帝国主义和统一全中国,可见北伐战争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目的。主要原因在于国民党右派叛变了革命。

解析:北伐战争的主要目标是铲除军阀,打倒列强,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全国,完成统一中国的任务。这一目标在上述材料中都有所体现。

创新升华

22.(1)帝国主义进攻北伐军,破坏中国革命,并准备联合进行大规模的干涉。

(2)“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3)在革命危急关头,陈独秀妥协退让,放弃革命的领导权。

(4)国民革命最终失败了。

23.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工农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