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专题讲座:心理描写深入人物内心世界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的内心活动的刻画。
相对于其他描写方法,心理描写更能深入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心理描写主要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内心独白,自说自话。
心理活动是一种自我无声的语言诉说和自我对话。
这种思想意识流动的过程,如实具体地描写出来就是心理描写,就能生动形象地解剖人物的心理。
二是幻觉迷思,出神入化。
人在极度紧张或者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视听就会变异,出现虚幻的情形或声响。
比如,《童趣》记载的作者在蚊帐里观蚊的景象:“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犹如梦境一般的幻象,也是一种心理描写。
三是借助环境景物来透露心理活动。
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景物都会附着人的感情色彩。
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经典诗句,最能说明这种特点。
此外,行为动作、表情神态、言语谈吐等等,也常常是心理活动的外在形式。
比如,紧张急促,言语就会激愤结巴,动作反应就会过激或者失控,与平时的表现大不一样。
甚至神态表情也大有变化,表现为瞪眼皱眉,气急败坏,面红耳赤等等。
互动平台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胡海婷那天,当学校响起一天中最后的铃声时,我才慢悠悠地将书塞进书包里,(增加“郁闷无聊地”)走出那个几乎空无一人的教室,和两个好朋友肩并肩走出学校。
【添加一个表达心理状态的形容词,就有了设伏和铺垫的作用。
“】周围很安静,似乎在等待着什么的到来。
不远处传来了一阵歌声,优美动听,将我们吸引了过去。
他唱的是一首我早已将歌词背得滚瓜烂熟(改为“特别喜欢”)的歌。
【“滚瓜烂熟”是熟练的程度,“特别喜欢”则突出心理的感受。
改得好。
】他是一个街头卖艺的歌手,穿着和我一样的校服,地上写着一些清晰可见的字,大概是说母亲病重,他需要出来赚钱。
虽然这些老套到快腐烂的理由不知看过多少遍,虽然他也并不像个无家可归的人,也不知道是(改为“可又觉得他”)不是在骗人。
我留了下来,宁愿相信他不是个骗子。
(增加“有点好奇地留心他的长相”)他长得很普通,但却有着一双与世无争,平静得像湖水的眼睛。
他的歌声是羡慕不来的。
【肖像描写,注重刻画眼睛。
】我将仅有的钱给了他,继续站在那里,突然想到以后当我像他那么大的时候会做什么呢?别小看那些在街头要钱的、唱歌的,说不定自己将来哪一天就会跟他们一样,(添加“那该是多么可怕的一幕。
我瞪大眼睛,不敢想下去”。
)其实我们有什么可以抱怨生活(改为“我们平时的抱怨是多么不值一提”):抱怨那像山一样高的书;抱怨那星期六还排得满满的课程。
然而,可以上学的我们依然是幸福的、快乐的。
虽然我贡献了自己的零用钱,但我是快乐的。
因为,给予比索取更让人快乐。
【从别人的处境联想到自己的未来,动了恻隐之心,再反思平时对待生活与学习的态度,既富有层次,又合乎逻辑地表现了思想演变的过程。
】那天,我捡到了一把快乐的钥匙,它开启了我的新人生。
我不再抱怨现在的生活,而选择去迎接它。
我不再一味地索取,而选择更多地给予。
【这种认识,很有思想境界。
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作者及评点同学均系广东省深圳市荔香中学学生,旁批、指导教师/萧明光)教师立场在记叙文写作训练中,要有意识地运用心理描写来表现中心、塑造人物。
要以相关知识要点为指导,参照借鉴,在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上用足笔墨。
强化训练,反复修改,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有效途径;针对具体习作和片段,相互修改或评点,交流碰撞,集思广益,更有收效。
但是,要能自如运用,内化为写作的一种能力,不是一两次练习就可轻易获得的,还需要在平时的广泛阅读与写作中,反复磨炼;同时,从自我出发,有意识地、深入细微地体察心灵世界的变化,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升格示例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胡海婷那天,当学校响起一天中最后的铃声时,我才慢悠悠地将书塞进书包里,郁闷无聊地走出那个几乎空无一人的教室,和两个好朋友肩并肩走出学校。
走出校门,街上不像以前那样喧嚷,似乎又什么声音从远处传来。
越往前走,朦朦胧胧的声音越清晰,是旋律,是音乐,是歌——一首我特别喜欢的歌。
就这样,我们不知不觉地被吸引过去。
我想象着那会是怎样的一个男生,拥有这般令人羡慕的歌喉。
他是一个街头卖艺的歌手,穿着和我一样的校服,地上写着一些清晰可见的字,大概是说母亲病重,他需要出来赚钱。
虽然这些老套到快腐烂的理由不知看过多少遍,虽然他也并不像个无家可归的人,可又觉得他不是在骗人。
我有点好奇地留心他的长相。
宁愿相信他不是个骗子。
他长得很普通,但却有着一双与世无争的眼睛。
那对眼睛似乎有一份无奈,一份牵挂......再往下打量,他的喉咙在吞咽,似乎很难受,可能是唱得太久了吧。
看看他脚边那廉价的矿泉水,我想他是要省钱,才不舍得喝掉那已到瓶底的水吧。
一时心动,便和朋友跑去买了瓶饮料给他,他微笑着回应,又继续唱起了歌。
我将仅仅剩的一点钱给了他,继续站在那里,脑海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画面:我像他一样站在那儿唱歌。
我瞪大眼睛,不敢想下去。
天!我忙摇头,这是我可不敢做。
我顿时醒悟了,是啊!这件事他怎么就能做了?细细一想,我们平时的抱怨是多么不值一提:抱怨似乎一点自由也没有的生活;抱怨那堆得像山一样的作业;抱怨那星期六还排得满满的课程。
然而可以上学的我们依然是幸福的、快乐的。
虽然我贡献了自己的零用钱,但我是快乐的。
因为,给予比索取更让人快乐。
那天,我捡到了一把快乐的钥匙,它开启了我的新人生。
我不再抱怨现在的生活,而选择去迎接它。
我不再一味地索取,而选择更多地给予。
个性体验我的取材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
修改前的文章并不是很好,很多句子不通顺,尤其心理描写的成分更少,事情写得并不详细。
看了同学给的修改意见,我自己又动笔修改了一番。
修改稿既不失最开始的意义,也加了更多的心理描写。
第三、四段改了很多,其他的都只是用词上的小改动。
而三、四段恰恰就是事情的详情,修改前写得不够仔细,只是一笔带过。
修改后事情经过更加详细了,能想象得出那个画面。
(胡海婷)同窗视点一篇好的文章,能打动人、能感染人的往往就是心理描写。
原文的心理描写,我觉得还可以更深入,例如可以写当自己听到歌声时会想是怎样的一个人拥有这般天籁,当自己看到他的时候的想法,当自己离开后猜测他之后会怎样等等。
(饶晓彤)原文给人感觉似乎是在叙述一件事,如果加上亲切诚实的内心独白,会让人感到生动盎然。
因为有内心独白,就能让我们同龄人产生共鸣,让读者有读下去的热切愿望,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王楚楠)赏读美文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滕刚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法官彼得夹着公文包,急匆匆地走在阒(qù)无人迹的蝙蝠大街上。
彼得拐进一条漆黑的小巷。
他走到小巷深处时,一个高大的身影突然出现在他面前。
彼得刹住脚,公文包从腋下悄悄滑落。
“你是谁?”彼得低声问。
他低着头,全身战栗着。
可怕的沉默。
彼得打个了哆嗦。
“你想干什么?”对方仍不回答。
“你想干什么?”彼得又问。
一阵呼啸的寒风淹没了彼得的声音。
彼得听到对方极重的呼吸声,感到一双黑色大手正向他的脖子伸过来。
彼得不再问话了。
彼得立正,低着头,和那黑影对峙着。
“你不应该跟我过不去。
我是无辜的。
你犯了法就得判刑。
犯重了,就判死刑。
判你刑的是法律,是法律机关,决不是哪个人。
法律是这个国家所有的人制定的。
他们把法律制定出来后,就设置一个机构执行它。
这个机构当然是人组成的。
判处一个人的死刑是许多人根据法律研究决定的。
但是,到最后,这个决定总要通过一个人的口说出。
这个人只不过是把写在纸上的东西念出来。
这完全是一个手续一个法律程序。
实际上这里的人,是一种机器。
这些都是常识,你应该知道……”过了很长时间,彼得又慢吞吞地说:“我宣布你的死刑,是代表法律代表法院,不是我判你死刑!我今天宣布你死刑,我刚说出口,你就瞪着我,老瞪着我!直到你的头滚到地上,大家都看到了,你眼睛就是不闭,盯着我。
你为什么不放过我?我与你无冤无仇,我不宣布你死刑,还会有其他人宣布。
你不能看哪个人宣布,就把仇结在哪个人身上,就想报复他,杀掉他。
你现在拦住我,你叫我怎么办?老实说,我也有怜悯之心……可你又强奸又杀人……法律是无情的……你让我走吧,我怕……”彼得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自己的话。
那人始终不说话。
彼得低着头,不敢挪动半步。
人们发现彼得时已是第二天凌晨了。
彼得已经冻僵了。
彼得双手伏在地上,头和双脚都埋在雪里。
彼得的前面有一根高大的电线杆。
【赏读心得】堂堂法官彼得,好端端没病没痛,居然让电线杆吓死。
掩卷之初,哑然失笑,进而不免感叹唏嘘。
追根溯源,表面上似乎是法律的尊严让位于罪孽的强悍,实际上则是人性中的正义被非正义所征服。
可以相信,主人公本质上不是坏人,他也并没有贪赃枉法,草菅人命,与罪犯本人也没有恩怨情仇;他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尽的完全是“一种机器”和个人的本分。
这一切,作者通过心理描写的方法巧妙而又有层次地展示出来。
一开头,环境恶劣、恐怖,孱弱的法官禁不住产生错觉;身体失控、神情失态和感到对方呼吸、大手伸过来的幻觉等等,无一不是害怕胆怯、心理防线被摧垮的外在表现。
两段大篇幅的人物语言,表面看是法官对着想象的罪犯诉苦与求饶,实际上完全是危急时刻的自说自话与内心独白。
小说借助人物内心剖析和对心理特质的表现,塑造了守职、怯弱的法官形象,揭示了人性的缺陷。
析读佳作任性赵洋①“明天去不可以吗?妈妈今天真的有事,听话啊。
”妈妈有些着急,额上沁出汗珠,漂亮的手袋与裙摆随着她的走动不耐烦地摆动着。
已经七点半了,妈妈的高中同学聚会也已经开始半小时了。
②我执意要妈妈陪我去挑衣服。
③“不!我就是要今天去!就是今天!”不知道哪来的一股力量,我怒气冲冲地对妈妈喊叫。
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我就是不希望妈妈出去,只想让她陪着我。
④“好吧,我打电话告诉她们,我不去了……”妈妈终于放弃了争执。
⑤妈妈拨通了电话,电话那头传来聚会的热闹,在房间的冷寂中显得格外刺耳。
我看见,妈妈的眼中浮起了一丝沮丧,她说话的声音显得无力、苍白。
几声“不好意思”后,妈妈挂断了电话,却久久地提着话筒。
⑥我心底掠过一丝酸楚,丝毫没有得胜的满足。
那晚,对着满街漂亮的衣服,不知怎的,我失去了挑选的兴致。
妈妈陪我走过一家又一家店铺,我也只是看,只是茫然地闲逛着。
⑦妈妈心不在焉地跟着,时常看着手表,出神。
虽然我没去试穿任何衣服,她也没有抱怨我,没有催促我。
我们整晚没说一句话。
最后,空手回了家。
⑧客厅的时钟指向十点半,同学聚会应该结束了吧。
我们俩一声不吭,妈妈回了房间,我也倒在自己的床上。
⑨回想着晚上发生的事,思绪定格在了妈妈那着急、无奈、沮丧的脸上。
是我做错了吗?一定是的。
妈妈已经不再年轻,离她那美好的高中时代越来越遥远,她已经有二十多年没见过自己的高中同学了吧,见一次面是多么不容易!这些年她只是陪伴着我,满足我的一切需求,而我却不能让她如愿以偿,反而恶言相对,凶狠地剥夺了她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