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观点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观点

初三复习第一课:1、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也可以说责任是不应该做某些事情;2、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3、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4、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5、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这种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要说回报,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但同时也是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6、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7、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承担的责任。

但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然要为它们承担责任,做到我承担,我无悔;8、正是因为在我们周围有许多履行社会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的人,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多彩,更加温暖,更加充满希望.他们的奉献精神则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第二课:1、集体离不开个体而存在,个体也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3、关爱集体,人人有责;4、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5、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6、我们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7、慎重许诺、坚决履行承诺,是我们负责任的表现,当我们做错事时,承认错误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并要勇于承担相应的责任;8、我们要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还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

第三课:1、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最基本国情)——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3、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4、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5、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7、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8、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9、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10、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1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必须长期坚持下去;12、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

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13、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15、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16、公民应做到“三尊重”;17、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18、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19、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第四课:1、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2、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3、坚持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直接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4、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5、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实质都是发展问题;6、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7、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9、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10、我们要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1、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12、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13、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我们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14、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资源形势、环境形势。

第五棵: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2、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3、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俱进;4、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5、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6、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7、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8、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9、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10、发展先进文化要做到:(1)坚定社会主义方向(2)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继承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3)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吸收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文化。

第六课: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最高、权力最大。

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5、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6、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7、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必依(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执法必严(依法治国的关键)、违法必究(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8、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9、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10、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1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严于普通法律;1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13、宪法是普通法的立法依据和立法基础,是“母法”。

普通法是宪法的具体化,是“子法”;14、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15、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6、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批评和建议的权利、监督权、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17、我国公民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18、我国公民有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这也是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第七课:1、我国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2、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主体;3、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4、“三步走”的战略部署;5、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6、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7、我国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8、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9、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10、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11、学会理财,是我们必备的生活技能;12、人们的消费选择越来越多样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13、理性消费,不要盲目攀比;14、绿色消费,注重精神消费。

第八课:1、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进步、全面发展的社会,只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2、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4、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5、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自觉履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6、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106页);8、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环境);9、抵制各种消极文化,积极参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养高雅生活情趣。

第九课:1、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2、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要条件和必经阶段。

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3、在现阶段,我们为发展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也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4、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总体上的小康。

是低水平的、不全面地、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5、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114页相关链接);6、当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振兴中华,实现现代化);7、(温饱)(总体小康)(全面小康)(实现现代化)8、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