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4 司马光 PPT(附课堂作业)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4 司马光 PPT(附课堂作业)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 之,水迸,儿得活。
一儿“足跌没水中”,危险至极,群 儿是怎么做的?
尝试用刚才学到的方法理解这句话。
思考:
1.“众”指的是谁? 2.“皆”是什么意思?结合注释的理解。 3.“弃”是什么意思?结合放弃、抛弃来
理解。 4.“去”是什么意思?
“众”指的是除司马光以外的其他 孩子;“皆”是全,都的意思;“弃” 是抛弃,丢下的意思;“去”是逃走, 离开的意思。想象一下当时孩子们的心 理、表情和动作。
24 司马光
“司马光”的“司马”是复姓, 名是“光”。
作者简介
司马光,字君实,号迁叟。陕州夏县(今 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是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主持编纂了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 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五、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 持 )石( 击 )瓮( 破 )之,水
迸,儿得活。
1.将下面的字准确地填入文中括号里。
破持击
2.给下面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填序号)
(1)没水中( ② ) ①méi
②mò
(2)儿得活( ② ) ①de
②dé
3.在面对同伴遇险的危急关头,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的表现有何不同?
组词:皆大欢喜、草木皆兵。
朗读练习
群儿/戏于庭,一儿 / 登瓮, 足跌 / 没 /水中。 众 / 皆弃去, 光 / 持石 / 击瓮 / 破之,水迸, 儿 / 得活。
思考: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
文言文
语言精练,简短。 概括能力强,但不好懂。
现代文
长篇大论才能写出文章, 一听就懂。
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 文的主要内容。
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读一读“光 持石击瓮”,是一下就击破了吗?请 同学用动作演示一下。
持石击瓮
结果怎样?齐读“破之”“水 迸”“儿得活”。联系上下文并借 助插图,理解“迸”的意思。
迸:是指瓮爆裂开了之后, 水一下子冒出来了。
讲讲故事
读了几遍课文,大家应该逐渐开始认 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能说说课文里的司 马光做了什么事吗? 思考:司马光做了什么事?
dēnɡ
结构:品字结构 书写指导: “众”注意第二个“人” 捺变点,整个字呈三角形。
zhònɡ
diē 结构:左右 书写指导: “跌”可做动作理解。
chí 结构:左右
书写指导:
“持”可做动作理解。
配乐朗诵
第2课时
群儿/戏于庭,一儿 / 登瓮,足跌 / 没 /水中。 众 / 皆弃去,光 / 持石 / 击瓮 / 破之,水迸,儿 / 得活。
回顾一年级下册《姓氏歌》, 说说《姓氏歌》中提到的复姓。
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初读课文
1.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2. 充分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
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司跌皆


你是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生字的? ① “跌”可以想到跌倒这个词语,联系
生活或者演一演的方法识记。 ② 用查字典的方法识记“皆”,还可以
文言文不仅要读通读顺,更要读懂, 相信理解意思后大家一定能读得更有感 情。下面我们就要去攻克难关,理解课 文的意思。
理解句意
每读一句,就看看这句话的相关注释, 把注释的每个字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 句子的意思,就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还可 以将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 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司马光砸缸救落水同伴
我会写
司庭登众 弃跌持
归类指导:
半包围结构:司、庭 上下结构:登、众、弃 左右结构:跌、持
sī 结构:半包围 书写指导: “司”是右上包围的字, 笔顺是先外后内。
结构:半包围 书写指导: “庭”是左上包围的字, 笔顺是先外后内。
tínɡ
结构:上下 书写指导: “登”写上边部分时撇、 捺要舒展。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看见大屏幕上的这幅画,大家会想 起那个耳熟能详的故事? 司马光砸缸
这个故事最早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记 录在我国元代的一本历史书——《宋史》 里面,也叫作司马光救友。
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
现代汉语的源头。学好文言文,可以提 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司 马光》,去看看司马光的故事。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
①默读第一句话,从“群儿戏于庭” 一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故事发生的地点是院子里,人物是一 群小孩子,这群小孩子在玩耍。
②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玩耍 在
失足 沉没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一群小伙伴爬Fra bibliotek瓮口小肚大的陶罐
句意 一群小孩子在院子里玩耍, 一个孩子爬到水缸上去玩,失足掉 进缸中被水淹没了。
2.把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
板书设计
一儿 足跌没水 司
沉着冷静
马 众 弃去 不救
肯动脑筋
光 光 持石击瓮 得救
课堂作业
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群儿戏于庭(③ )①家庭 ②公园 ③庭院 2.众皆弃去(① ) ①全,都 ②打开 ③逃跑 3.光持石击瓮破之(② ) ①阳光 ②司马光 ③时间 4.一儿登瓮(② ) ①石头 ②口小肚大的陶器 ③山峰
____司__马__光__沉__着__冷__静__地__想__办__法__,__其__他__小__朋__友__都__吓__跑__了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 C
A.勤奋好学
B.生活朴实
)的人。 C.机智勇敢
想到的融入故事中。) ② 有画面、有声音、有动作的故事会更生动
形象。 ③ 讲故事的时候要有声有色,声情并茂。
拓展延伸
1.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善于思 考,所以他后来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 人,主持编纂了著名的《资治通鉴》。同 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话,课后就再 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吧。
司马光是一个遇事沉着冷静、 机智勇敢、善良果断的人。
例1我想对司马光说:“你是我 们学习的榜样。”
例2司马光,我真为你骄傲。
刚才,我们讨论了司马光是怎样的 一个人,下面我们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 个故事吧!讲故事要生动形象,只讲意 思不免有些枯燥乏味,那么我们怎样才 能把故事讲得既生动又形象呢?
建议: ① 补充想象的内容。(把听到的、看到的、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 马光的动作。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 ?
(3)情景感悟:请一名同学上台做动作
思考: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 怎么想?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 会怎样想,怎样做?
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 是目的。司马光砸缸砸得好!
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 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想 对他说什么话?
四、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文中原句。 1.一个孩子攀上大水缸,一脚踏空,掉下去淹没在 水缸里。 _一__儿__登__瓮__,__足__跌__没__水__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司马光拿起石头撞击水缸,砸破了水缸。 _光__持__石__击__瓮__破__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