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京汴梁城分析PPT

东京汴梁城分析PPT

4
选址布局
地势低且临近黄河 北宋东京汴梁城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城市。它的位置在今天 的河南省中部,处在华北平原和黄淮平原交界地带。
5
设 计 理 念 经济 1.经济发展(手工业商业)
政治 2.国家政权机关及军队扩展需求 社会 3.人多地窄,拥挤不堪
4.防火及绿化需求
6
1.宋东京由州治扩建,州衙改为宫城,州城修成 都城,外包罗城 2.建筑密度大,防火问题突出,专门设置消防队, 瞭望台 3.改建旧城——街道不像长安城一样砥直
14
元大都
大庆殿穿堂后面有个后殿,形成一个工字殿 的形式,这是宋代的兴起的,唐代没有,但 是一直沿用到元代。
15
马面指的是古代城墙的马面,在中国冷兵器的古代, 为了加强城门的防御能力,许多城市设有二道以上 的城门,形成“瓮城”,城墙每隔一定的距离就突 出矩形墩台,以利防守者从侧面攻击来袭敌人16,这 种墩台称为敌台的城防设施,俗称为“马面”。
19
1
项目概况 选址布局 设计理念 城市规划 建筑构成 空间营造 装饰色彩 局限性/优点
2
项目概况
3
北宋共有四京。初沿 五代晋﹑汉﹑周旧制 ﹐以开封府(今河南 开封)为“东京”﹐ 河南府(今河南洛阳 东)为“西京”。
宋州(今河南商丘)为 “南京”。 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东 北)亲征契丹﹐奏请建 大名府为“北京”。
18
在经济及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下,宋东京的人 口分布并不均衡,内城比外城相对稠密,呈现出一 “慢处”的区别.其上所建之屋, 亦相应划分为“紧屋”与“慢屋”,其房租有高 低之差.这是政府调整城市空间结构的一种经济 手段,以缓解人口向市中心聚集.
街面分为三股道,中间为皇帝御道,两侧御沟 5.商业发达,夜市发达 6.利用城市河流运输系统,漕运畅通,运输繁忙
7
城市规划
8
这是东京汴梁宫, 包括了外朝,内 廷,后勤机构, 后苑。
9
10
宋东京城的总平 面为正方型,但 不甚规整,也是 三套城墙,利用 原唐节度史的卫 城扩建。无集中 的官府区,为宫 廷服务的手工业 作坊称内诸司, 设在宫城内,其
彩画:包括遍画五彩花纹的“五彩遍装”;以青绿两色为
主的“碾玉装”和“青绿迭晕棱间装”,
内部空间:力图表现出人们的审美理想。这些壁画和雕
17
刻对后来的民间图案发展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局限性
宋东京城内,有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四河 贯城,是各地贡赋物质漕运京师的通道,被视作东京 的生命线.尤其是汴河,其沿岸邸店、酒楼、商业行 市众多,是东京经济繁荣的集中体现,并对附近街市 具有辐射力.由于诸河流走向的不规则性,致使宋东 京的里坊布局,街道分布,难以像唐长安城那样整齐 划一,呈现出城市空间格局上的灵活性.
建筑色彩
宋代喜欢稳而单纯、清淡高雅的 色调
建筑装饰:多用彩绘、雕刻及琉 璃砖瓦等
在装修方面:房屋下部的须弥座 和佛殿内部的佛座多为石造,构 图丰富多彩,雕刻精美。
屋顶上或全部覆以琉璃瓦,或用 琉璃瓦于青瓦相配合成为剪边式 屋顶。彩画和装饰的比例、构图 和色彩都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效果, 因而当时建筑给人以柔和而灿烂 的印象。
余称外诸司,分 散在城内各处。
11
城市规划
1.总平面沿中轴线布置 2.宫城功能分区划分清晰:包括了 外朝,内廷,后勤机构,后苑(前 朝后寝) 3.总平面为正方型,但不甚规整, 官府区较为分散
12
建筑构成及空间营造
大庆殿 五凤楼格局
13
大庆殿有一种左右的 斜殿,这种形式是宋 代特有的,这个跟太 和殿不一样,太和殿 是一座十一开间的大 殿,而它是九开间的 大殿,两边加斜屋, 然后后面有个穿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