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月亮和六便士》剖析 共17页
《月亮和六便士》剖析 共17页
•
毛姆的创作母题是人性,在揭示人性的复杂、邪
恶、奇特的同时,向往一种超脱尘世的个性自我完善。主人
公思特里克兰德道德意识混乱,行为迷惘荒诞。为了精神上
的愉悦,实现自我完善,他不惜牺牲他人的幸福,破坏别人的
生活。“他的感情非常细腻,但举止却很粗俗,大自然在创
造这个人的时候,在他的身上揉捏了这么多相互矛盾的特点
• 作家更关心的是了解人性,而不是判断人性。——第十章 • 我们生在世界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靠一些符号
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这些符没有共同价值,意义是模糊、不确定 。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财富传给别人,但别人却没有接受这财富的能 力。我们只能孤独行走,身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人 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月亮和六便士》第十章 • 在我看来,一个人因为看到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更有重大的意义,只经 过半小时的考虑就甘愿抛弃一生的事业前途,这才需要很强的个性。 贸然走出这一步,以后永不后悔,那需要的个性就更多了。——第十 二章 •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 ,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 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取决于一个人 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 什么要求。——第十二章
目录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读书笔记
形象分析
心得体会
1. 作者简介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英国小说家、戏剧家。生于律师家庭。 父母早死,由伯父接回英国抚养。原来学医, 后转而致力写作。他的作品常以冷静、客观乃至 挑剔的态度审视人生,基调超然,带讽刺和怜悯 意味,在国内外拥有大量读者。著名的有戏剧《 圈子》,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 便士》,短篇小说集《叶的震颤》、《卡苏里那 树》、《阿金》等。
2.作品简介
• 《月亮和六便士》是他的三大长篇力 作之一,成书于1919年。本书情节 取材于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书中 毛姆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叙述了原来是位证券经纪 人的主人公,在人到中年时舍弃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 岛与土著人一起生活,获得灵感,创作出许多艺术杰作的 故事。通过描写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性世故的 怪才,毛姆探索了艺术的产生与本质、个性与天才的关系 、艺术家与社会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问题。《月亮和六 便士》小说问世后,以情节入胜、文字深刻在文坛轰动一 时,人们争相传看,受到了全世界读者的关注。
思特里克兰德 太太
பைடு நூலகம்
施特略夫
我
思特里克兰德
勃朗什
船长 医生 旅馆女主人
爱塔
思特克兰德形象分析
• 精神上的他者
社交场上,“每个人都想叫宴会热闹一些,所以谈话的嗓门都比平常 高了许多,屋子里一片喧哗……他们谈政治形势,谈高尔夫球,谈孩子 和新上演的戏,谈皇家艺术学院展出的绘画,谈天气,谈度假的计划。 查尔斯认为把短暂的生命浪费在毫无意义的寒暄上令人无法理解。与查 尔斯相反,思特里克兰德太太是一位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主妇,是人人 称赞的“壁炉天使”.她擅长交际,喜欢热闹的氛围。
• 只有诗人同圣徒才会坚信,在沥青路面上辛勤浇水会培植出百合花来
• 在爱这种情感中主要成分是温柔,但斯特里克兰德却不论对自己或对 别人都不懂得温柔。爱情中需要有一种软弱无力的感觉,要有体贴爱 护的要求,有帮助别人、取悦别人的热情——如果不是无私,起码是 巧妙地遮掩起来的自私;爱情包含着某种程度的腼腆怯弱。——《月 亮和六便士》第八章
• 《月亮和六便士》是从《人生的枷锁》中派生出来的,两 个文本之间形成一种肯定的互文关系。 两部小说主题并 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体现了毛姆对于 个人追求艺术家梦想的观点和看法
作品分析
结识主角
追寻其踪
迁往巴黎
重识故人
有人说小说的原型是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 高更。但这并不是一部传记,小说开头是高更前 半生的生活,但斯特里克兰德灵魂的主宰确实毛 姆。斯特里克兰德过着毛姆梦想却不敢再现实中 过的生活。
• 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了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 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 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 险的生活。我是准备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满布的海滩的。
• 「你为什么离开她?」「我要画画。」「可你已经四十了!」「正因 为这个我才想,如果现在再不开始就太晚了。」「你以为像你这样年 纪的人学画还能学的好吗?你怎么会认为自己还有绘画才能?你想碰 运气吗?也许会有奇迹发生,但这可能性微乎其微……」「我要画画 。」—— 第三章
。”他既超脱世俗又囿禁在物质社会之中的形象,使该作品
具有一种特殊的张力和吸引力。毛姆作为叙述者—一个局
中人的身份,深刻剖析出思特里克兰德对于现实生命的蹂厢
,对于理想艺术的追求,表露出作家本人对于现代物质文明
社会的怀疑和对西方社会复杂人性迷惘的态度。
3.读书笔记
• 门外汉要表示对艺术的欣赏,最好的方法就是免开尊口,大大方方地 掏出支票薄。—— 第一章
六便士是当时英国货币的最小单位,有个朋 友跟毛姆开玩笑说,人们在仰望月亮时常常忘了 脚下的六便士,毛姆觉得这说法挺有意思,就起 了这个书名,甚是开玩笑的语气。月亮代表高高 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
写作特色:第一人称视角
• 在《月亮和六便士》中,故事便是借身为旁观者的“我” 来一步一步展开的。虽然故事真正的主人公应该是天才画 家斯特里克兰德,但关于主人公的一切却是经由 “我” 这个跟他并不相熟的人来一点点揭露的。“我” 从一开 始与读者站在了同一立场上, 因此之后“我”的每一点 发现、每一次解读,都与读者对人物的了解描绘出相吻合 的曲线。 通过“我”这个望远镜,读者既能近距离窥探 故事中人物的变化,又能够在“我”这个旁观者的身份限 制下保持一份客观冷静的观察,第一人称旁观者视角赋予 读者的正是这样一种真实和灵活。 所以虽然第一人称旁观者视角的限制令读者无法直接 获得主人公的内心思想, 但由于“我 ”这样一个观察者 的出现 ,“我 ”在故事中的每一次评论或猜测都或多或 少暂时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同时又因为视角局限性留下 一定的空白,引起读者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