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枣子简介及病虫害防治

枣子简介及病虫害防治

枣子一、枣子的形态特征落叶小乔木,稀灌木,高达10余米;树皮褐色或灰褐色;有长枝,短枝和无芽小枝(即新枝)比长枝光滑,紫红色或灰褐色,呈之字形曲折,具2个托叶刺,长刺可达3厘米,粗直,短刺下弯,长4-6毫米;短枝短粗,矩状,自老枝发出;当年生小枝绿色,下垂,单生或2-7个簇生于短枝上。

叶纸质,卵形,卵状椭圆形,或卵状矩圆形;长3-7厘米,宽1.5-4厘米,顶端钝或圆形,稀锐尖,具小尖头,基部稍不对称,近圆形,边缘具圆齿状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浅绿色,无毛或仅沿脉多少被疏微毛,基生三出脉;叶柄长1-6毫米,或在长枝上的可达1厘米,无毛或有疏微毛;托叶刺纤细,后期常脱落。

花黄绿色,两性,5基数,无毛,具短总花梗,单生或2-8个密集成腋生聚伞花序;花梗长2-3毫米;萼片卵状三角形;花瓣倒卵圆形,基部有爪,与雄蕊等长;花盘厚,肉质,圆形,5裂;子房下部藏于花盘内,与花盘合生,2室,每室有1胚珠,花柱2半裂。

核果矩圆形或长卵圆形,长2-3.5厘米,直径1.5-2厘米,成熟时红色,后变红紫色,中果皮肉质,厚,味甜,核顶端锐尖,基部锐尖或钝,2室,具1或2种子,果梗长2-5毫米;种子扁椭圆形,长约1厘米,宽8毫米。

花期5-7月,果期8-9月。

二、枣子对生长环境的要求1温度温度是影响枣树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着枣树的分布,花期日均温度稳定在22℃以上、花后到秋季的日均温下降到16℃以前果实生长发育期大于100―120天的地区,枣树均可正常生长。

枣树为喜温树种,其生长发育需要较高的温度,表现为萌芽晚,落叶早,温度偏低坐果少,果实生长缓慢,干物质少,品质差。

因此,花期与果实生长期的气温是枣树栽种区域的重要限制因素。

枣树对低温、高温的耐受力很强,在-30℃时能安全越冬,在绝对最高气温45℃时也能开花结果。

枣树的根系活动比地上部早,生长期长。

在土壤温度7.2℃时开始活动,10~20℃时缓慢生长,22~25℃进入旺长期,土温降至21℃以下生长缓慢直至停长。

2湿度枣树对湿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年降水量100~1200毫米的区域均有分布,以降水量400~700毫米较为适宜。

枣树抗旱耐涝,在沧州年降水量100多毫米的年份也能正常结果,枣园积水1个多月也没有因涝致死。

枣树不同物候期对湿度的要求不同。

花期要求较高的湿度,授粉受精的适宜湿度是相对湿度70%~85%,若此期过于干燥,影响花粉发芽和花粉管的伸长,导致授粉受精不良,落花落果严重,产量下降。

相反,雨量过多,尤其是花期连续阴雨,气温降低,花粉不能正常发芽,坐果率也会降低。

果实生长后期要求少雨多晴天,利于糖分的积累及着色。

雨量过多、过频,会影响果实的正常发育,加重裂果、浆烂等果实病害。

“旱枣涝梨”指的就是果实生长后期雨少易获丰产。

土壤湿度可直接影响树体内水分平衡及器官的生长发育。

当30厘米土层的含水量为5%时,枣苗出现暂时的萎蔫,3%时永久萎蔫;水分过多,土壤透气不良,会造成烂根甚至死亡。

3光照枣树的喜光性很强,光照强度和日照长短直接影响其光合作用,从而影响生长和结果。

光照对生长结果的影响在生产中较常见。

密闭枣园的枣树,树势弱,枣头、二次枝、枣吊生长不良,无效枝多,内膛枯死枝多,产量低,品质差;边行、边株结果多,品质好。

就一株树而言,树冠外围、上部结果多,品质好,内膛及下部结果少,品质差。

因此,在生产中,除进行合理密植外,还应通过合理的冬、夏修剪,塑造良好的树体结构,改善各部分的光照条件,达到丰产优质。

4土壤土壤是枣树生长发育中所需水分、矿质元素的供应地,土壤的质地、土层厚度、透气性、pH值、水、有机质等对枣树的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

枣树对土壤要求不严,抗盐碱,耐瘠薄。

在土壤pH值5.5~8.2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土壤含盐量0.4%时也能忍耐,但尤以生长在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中的枣树树冠高大,根系深广,生长健壮,丰产性强,产量高而稳定;生长在肥力较低的砂质土或砾质土中,保水保肥性差,树势较弱,产量低;生长在粘重土壤中的枣树,因土壤透气不良,根幅、冠幅小,丰产性差。

这主要是因为土壤给枣树提供的营养物质和生长环境不同所致。

因此,建园尽量选在土层深厚的壤土上,对生长在土质较差条件下的枣树,要加强管理,改土培肥,改善土壤供肥、供水能力和透气性,满足枣树对肥水的需求,达到优质稳产的目的。

5风微风与和风对枣树有利,可以促进气体交换,改变温度、湿度,促进蒸腾作用,有利于生长、开花,授粉与结实。

大风与干热风对枣树生长发育不利。

枣树在休眠期抗风能力很强,萌芽期遭遇大风可改变嫩枝的生长状态,抑制正常生长,甚至折断树枝等;花期遇大风,尤其是西南方向的干热风、降低空气湿度,增强蒸腾作用,致使花、蕾焦枯,落花落蕾,降低坐果率;果实生长后期或熟前遇大风,由于枝条摇摆,果实相互碰撞,导致落果,称为“落风枣”,效益降低。

三、枣子的需肥特性根据试验每生产100公斤鲜枣需氮(N)1.8公斤、磷(P2O5)1.3公斤、钾(K2O)1.5公斤。

枣树所需养分因生育期而不同,萌芽开花期对氮的吸收较多,供氮不足,发育枝和果枝生长受阻,花蕾分化差。

开花期氮、磷、钾养分吸收增加,幼果期为根系生长高峰期,果实膨大期是养分高峰期,养分不足,果实生长受抑制,落果严重。

果实成熟期至落叶期是树体养分进行积累贮藏期,但仍需要吸收一定数量的养分。

四、枣子的施肥技术1基肥施用时间应在秋季落叶前后,一般采用开环状或放射状沟深施,大型盛果树每株施农家有机肥150-250公斤,工业产有机肥每株15-20公斤,用康田复合肥每株2.5-3.5公斤,并配施多元素矿质肥3-5公斤,以满足果树对中微量元素的需要。

3-5年果树每株可施康田复合肥1.5-2.5公斤,有机肥3-5公斤,矿质多元素肥2-3公斤,对树势弱的要增施0.5-1公斤尿素。

2追肥一年内追肥以3次为宜,第一次是芽肥,若基肥不足或树势弱时,提前到发芽前施用,这次以氮为主,每株施康田复合肥1.5-2.5公斤外加0.5-1公斤尿素,并结合施肥配施适量硼肥,以利于提高开花坐果率,对提高产量和品质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次为幼果肥,以磷、钾肥为主,每株可用康田复合肥1-1.5公斤。

如果树冠不大,可用生物型营养液或膨果精150或600倍液叶喷2-3次,可促进果实膨大,提高产量和品质。

第三次在果实采收后,以追肥速效氮为主,每株施用康田复合肥2-3公斤,外加有机肥和矿质肥5-6公斤,有利于第二年生长,为翌年大丰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枣子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1枣锈病枣锈病,又称串叶病、雾烟病,在全国各地枣树产区均有发生,为枣树重要的流行性病害。

在夏季高温多雨年份常常大量流行。

枣锈病主要侵害叶片,受害严重的树多于8~9月份叶片落光,果实不能正常成熟,往往提前脱落,产量大减,果实品质差,严重影响树体的生长发育。

不仅影响当年枣的产量,而且影响生长和翌年的产量。

该病初发生时,叶片背面出现淡绿色小点,后逐渐变为黄褐色凸出状斑块,其形状不规则,多分布于主脉两侧、叶基和叶尖处,有时病斑连接成条状或片状。

受害叶片正面开始时出现失绿斑点,后来斑点逐渐增大,变成黄褐色或黄棕色角斑,最后干枯、早落。

枣锈病主要以落叶上的夏孢子越冬,这是翌年最重要的初侵染源。

枣股中也有夏孢子越冬,这也是翌年的初侵染源。

在6~7月份雨水多、温度高时,夏孢子发芽,从气孔侵入,8~16天后出现症状,产生夏孢子。

然后靠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7月下旬出现病症,并有少量落叶出现,到8月中、下旬,叶片大量脱落。

每年的发病时期早晚和发病程度大小,与当年大气的温度、湿度高低关系极大。

降雨早、连阴天、空气湿度大时发病早,而且严重;反之则轻。

树下间作高秆农作物、通风不良的枣园,发病早而重。

发病先从树冠下部、中部开始,以后逐渐向冠顶扩展。

防治方法:第一,在栽培上要注意搞好整形修剪,使树体保持通风透光。

在雨季,要及时排除枣园内的积水。

第二,在平时要及时清扫落叶,集中处理或深埋,以减少初侵染源。

第三,提前预防该病的发生。

在6月底或7月初、7月中、下旬或8月上、中旬,各喷一次1∶2∶200倍量式的波尔多液;或800倍液浓度的高铜(三碱基硫酸铜)溶液;也可用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施。

每隔10天左右1次,连喷3-5次即可。

如天气干旱,可适当减少喷药次数或不喷;如果雨水较多,则应增加喷药次数。

枣锈病一旦发生后,用粉锈宁(三唑铜)或灭菌铜进行除治。

具体办法是,喷施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灭菌铜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连用2~3次,间隔时间为2周。

2枣疯病枣疯病,又名丛枝病、扫帚病或火龙病。

枣疯病是包括冬枣在内的枣树毁灭性病害,病的寄主有枣树和酸枣树。

枣疯病病株大多数在3~5年内死亡。

主要症状因发病部位不同而异,枝叶丛生及叶片黄化为该病的主要特征。

一般有以下六种表现形态:(1)丛枝状发病枝条的顶芽和腋芽大量发生,形成丛生枝;芽不正常萌发,萌发枝上的芽不断萌发;丛生枝条纤细,节间短,形成叶片小而黄的丛生状,冬季不易脱落。

枝形成丛枝症状的主要原因是芽的不正常萌发和花器返祖。

(2)在花叶病枝上的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斑,或出现叶脉透明状及黄化叶片和叶脉延伸,形成耳形叶或叶缘卷曲,叶面凹凸不平,质地发脆。

(3)病枝的花变为叶或枝花期返祖主要是花器变成营养器官,花梗变长,为正常花梗的4~6倍;萼片肥大,变成小叶,花瓣变成小叶,雄蕊变为小枝或小叶,雌蕊变小枝,腋芽萌生,生成短而细的枝条。

(4)枣吊变态发病枣吊先端延长,延长部分叶片小,有明脉。

(5)果实病枝一般不结果,病果发病晚的枝尚能结果,病枝枣果大小差异很大,着色不齐或有花脸状绿斑,但果实糖分少,大小不齐,有的病果小而狭变为锥形;有的果面有疣状凸起或坑洼不平;严重的病果干缩或变黑脱落。

(6)病根病根变为褐色或深褐色,形成斑点性溃疡斑,导致烂根、腐朽而死亡。

病根常萌发大量丛生小根。

这些丛生的病根长到30厘米左右长时,便停止生长而死亡,其母根也相继死亡。

防治方法:(1)采用组培脱病毒苗木、选育抗病品种目前冬枣组培育苗的单位较多,可以直接购买脱病毒组培冬枣苗木进行栽培,若进行无公害冬枣生产时应该完全采用这种苗木;由于酸枣树一般无枣疯病(个别株也有),故一般栽时可以用脱病毒组培冬枣苗作接穗、用酸枣育苗作砧木进行嫁接;也可以选择抗枣病疯病的品种作砧木进行嫁接,如行唐墩子枣,但需单株选优。

注意对病株和病苗的检查,发现后立即拔除烧毁,把病害控制在幼苗期。

(2)选择无枣疯病毒苗木,加强苗木检疫嫁接时,采用无病的砧木和接穗。

从外地引进苗木要严格进行检疫。

在嫁接时,应注意搞好嫁接工具的消毒,以防该病交叉感染。

(3)及早铲除病株病蘖,防止传播蔓延对重病树应立即刨除,要刨净根部,以免萌生病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