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的移动
N2+3H2
2NH3 △H<0
四、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 化能,正反应的活化能降低, 逆反应的活化能也降低,正 反应的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 几倍,逆反应的活化分子百 分数也增加几倍,正逆反应
速率增加的倍数相等,加催 化剂,不能使平衡发 生移动,只影响到达平衡
的时间。
[总结]改变反应条件时平衡移动的方向
一、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
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 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
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 移动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根据图2 -21的数据, 分析压强改 变是如何影 响合成氨的 平衡的?
N2(g)+3H2(g)
2NH3 (g)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压温催其
化他
度
强
度
剂
因 素
气体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已知铬酸根和重铬酸根离子间存在如下平衡:
2CrO42-+2H+ 黄色
Cr2O72-+H2O 橙色
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一)浓度
条件改变 ①增大反应物浓度 ②增大生成物浓度 ③减小反应物浓度 ④减小生成物浓度
原因 移动方向 V正 > V逆 正反应方向 V正 < V逆 逆反应方向 V正 < V逆 逆反应方向 V正 > V逆 正反应方向
N2+3H2
2NH3 △H<0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Co2++4Cl-
粉红色
CoCl42- △H>0
蓝色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NO2
红棕色
N2O4 △H<0
无色
结论及应用: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V
速
率 V正
减小生成物浓度
V正′
V逆
V逆′
0
t时间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信息提示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规则和化学平衡移 动原理有着广泛的适用性,可用于研究 所有的化学动态平衡,如后续即将讨论 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 等。我们要学会用平衡的观点去解释有 关的化学现象,揭示化学反应的规律。
练习与实践
练习:在0.1 mol/L 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
电离平衡: CH3COOH
CH3COO- + H+
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平衡向正 反应方向移动。
C、加入少量0.1 mol/L HCl溶液,溶液 中c(H+)减小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 向移动
注意:移动的方向:由v正和v逆的相对大小决定。 当外界条件改变后:
①若V正>V逆 ,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若V正=V逆 , 平衡不移动。 ③若V正<V逆 ,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浓度对平衡影响的v-t图分析
V
增大反应物浓度
速
率
V正′
V正 V逆′
V逆
0
t时间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
动的是
()
A.增大反应物浓度 B.减小反应容器的体积
C.增大生成物浓度 D.升高反应温度
2.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 移动的是 ( )
A.Fe2O3(g)+3CO(g)
2Fe(s)+3CO2(g)
B.N2+3H2
2NH3
C.2SO2(g)+O2(g)
[注意] 压强的变化(是通过改变容器的体积实现)必
须改变混合气体的浓度,导致速率变化时,才可能
使平衡移动。
例: 在定温、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充入1molN2 和
3molH2,发生反应N2+3H2 2NH3,当反应达到平 衡后,下列措施将会对化学平衡产生什么影响?(填
正向移动或逆向移动或不移动)
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
练习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
CO2(g)+C(s)
2CO(g) △H﹥0
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则指定物质 的浓度及平衡如何变化:
(2)减小密闭容器体积,保持温度不变,则
平衡 逆向移动 ; c(CO2) 增大
。
(则3平)衡通不入移N2动,保; c持(C密O闭2) 容器不体变积和温。度不变,
(则4平)衡通正入向N2移,动保持; c密(C闭O容2) 器减压小强和温度。不变,
V
增大反应物浓度
速
率
V正′
V正 V逆′
V逆
0
t时间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浓度对平衡影响的v-t图分析2
V
速 率
V正
增大生成物浓度 V逆′
V正′
V逆
0
t时间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浓度对平衡影响的v-t图分析3
V
速
率 V正
减小反应物浓度
V逆′
V逆
V正′
0
t时间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浓度对平衡影响的v-t图分析4
浓度引起平衡移动的v-t图分析
1、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V
V(正)
V(正)= V(逆)
V(逆)
V(正)=V(逆)
V(正)
V(逆)
0 t1 t2 t3
t
①增大生成物浓度
V
V(正)
V(正) = V(逆)
V(逆)
V(正)=V(逆)
V(逆)
V(正)
0 t1 t2 t3
t
②减小反应物浓度
结论:增加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使 平衡向逆反应V方逆向>移V正动 平衡逆反应方向移动
7.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H2(g)+I2(g)
2HI(g) △H<0
在一密闭体系中达到化学平衡。 (1)请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2)请说明改变下列条件时,平衡如何移动。 a.保持压强不变,升高温度; b.保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的体积; c.保持体积不变,通入氢气。
练习与实践
1.某一化学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
化学平衡的移动
浓度对平衡影响的v-t图分析
V
增大反应物浓度
速
率
V正′
V正 V逆′
V逆
0
t时间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1、概念: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的平 衡状态,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2、移动的原因:外界条件发生变化。
旧平衡
V正=V逆
条件改变
v正≠v逆
新平衡 V'正=V'逆
二、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二、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总结
1、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着气体分子数目减少 的方向移动;
2、 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着气体分子数目增多 的方向移动。
3、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不变的反应,改 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根据图2 -21的数据, 分析温度改 变是如何影 响合成氨的 平衡的?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 条件(如浓度、温度、或 压强等),平衡就向能够
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
动。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温 度、或压强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 的方向移动。
注意: ①是“减弱”这种改变,不是“消除”这种改变 ②勒夏特列原理适用于任何动态平衡体系(如:溶解 平衡、电离平衡、沉淀平衡、水解平衡等),未平衡 状态不能用此来分析 ③平衡移动原理只能用来判断平衡移动方向,但不能 用来判断建立平衡所需时间。
练习与实践
5.一定条件下,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之间
存在下列平衡:
2NO2(g)
N2O4
在测定NO2的相对分子质量时,下列条件中测
定结果误差最小的是 ( )
A.温度130℃、压强3.03×105Pa
B.温度25℃ 、压强1.01×105Pa
C.温度130℃ 、压强5.05×104Pa
D.温度0℃ 、压强5.05×104pa
列
措施将会导致混合体系的颜色加深。
√(1)向混合体系中加入氯化铁固体 √(2)向混合体系中加入硫酸铁固体
(3)向混合体系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4)向混合体系中加入氯化钾固体
√(5)向混合体系中加入NH4SCN固体
练习
在定温定容的容器中发生N2+3H2
2NH3,
当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措施将会对化学平衡产
练习
1、工业上制取硫酸的过程中,有一重要的反应: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常用过量的空气与成 本较高的SO2作用,为什么?
工业上用适当增加相对廉价的反应物或 及时分离出生成物的方法提高产量。
练习 Fe3+ + 3SCN-
Fe(SCN)3
2、已知 FeCl3(棕黄)+3KSCN(无色)
Fe(SCN)3(血红色)+3KCl,充分反应后,采取下
生什么影响?(填正向移动或逆向移动或不移动)
(1)向容器中充氮气 正向移动
(2)向容器中充氢气 正向移动
(3)向容器中充氨气 逆向移动 (4)向容器中充氦气 不移动
(5)向容器中充入氯化氢气体 正向移动
练习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
CO2(g)+C(s)
2CO(g) △H﹥0
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则指定物质 的浓度及平衡如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