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泉州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地理毕业生单科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练习

福建省泉州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地理毕业生单科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练习

福建省泉州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地理毕业生单科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练习

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共44分)

本试卷共8页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卷共22 小题。每小题2 分,共44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7年12 月6日西成高铁(西安 — 成都)全线开通运营。高铁沿线桥隧比例高达85%以上。西成高铁的建设开辟了西部发展新格局。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保障西成高铁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是

A. 资源 B. 市场 C. 技术 D. 资金

2. 西成高铁沿途桥隧比例高因为

①沿途地势起伏大②工程建设技术水平高③沿途聚落分布密集④沿途生态环境脆弱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 C 2. D

【解析】

1. 高铁火车运行速度快,对技术要求高,而且西成高铁沿途地形复杂,因此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是技术。故C正确。

2. 西成高铁自北向南穿越关中平原、秦岭山脉、汉中平原、巴山山脉进入四川盆地,沿途地势起伏大;沿线穿越生态敏感保护地带,特别是秦岭山区集中连片分布且等级较高的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为确保行车安全以及保护沿线生态环境,多建设桥梁、隧道。因此①、④正确。工程建设技术水平高是桥梁、隧道建设的技术保障,不是桥隧比例高的原因。高铁线一般不经过聚落,因此桥隧比例与聚落分布密集无关。因此②、③错误。故D正确。

“花果同树”是一种特殊的农业景观。果农选择晚熟果实品种,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挂果保鲜”技术,在果实成熟时把部分果实通过“留树保鲜”保留在树上,等到第二年春季果树花开后再摘。图1示意花果同树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 16.

实现“花果同树”规模经营的主导因素是3.

D. 气候品种技术 B. 市场 C. A.

4. 下列地区最有利于果农实施“挂果保鲜”技术的是 D. 山东丘陵黄土高原 C. 江淮平原 B. A. 四川盆地 5. 使用“花果同树”技术能 ④显著增加果实产量 ③带动美丽乡村发展 ①提高果农经济效益 ②促进果树品种改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3.

B 4. A 5. D 【答案】 【解析】 B正确。3. 市场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产量,故由材料可知“挂果保鲜”技术,果实成熟保留在树上应为冬季,等到第二年春季果树花4.

开后再摘。由于秦岭等对冷空气的阻挡,四川盆地冬季气温相对高,不受寒潮的影响,因正确。黄土高原和山东丘陵冬季气温低,长江中下游A此可以实施“挂果保鲜”技术。故 D、错误。B地区容易受寒湖影响,发生低温冻害。故、C5. “花果同树”通过留树保鲜,柑橘的品质得到了提升,上市时间延长,避免了产品集中上市,实现了错季销售,提高果农经济效益,但没有促进果树品种改良,也不会显著增加果实产量。“花果同树”,重点打造的生态旅游景区,推出旅游体验活动,市民可闻橘花香,观赏花果同树,采摘柑橘,并开展了柑橘节一系列活动,同时带动了农家乐的发展。 D因此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正确。【点睛】本题难度一般,注意材料中“第二年春季果树花开后再摘”,再结合地理知识即 可。

2 / 16.

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甲河从河源至M 处为上游,雨水多,流量大。中下游除间歇性河外无支流汇入,水量极小,尤其枯水期中下游常干涸见底。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 甲河上游河源区多雨的主要原因

A. 东南信风带来暖湿水汽 B. 海拔高辐射强对流旺盛

C. 大陆西岸暖流增温增湿 D. 植被茂密水汽蒸腾量大

7. 甲河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

A. 寒暖流交汇处浮游生物繁盛 B. 河流入海带来大量营养盐类

C. 上升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 D. 海域光照充足适宜鱼类繁殖

【答案】6. A 7. C

【解析】

6. 影响降水的因素,首先应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其次从洋流、地形等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分析可知,奥兰治河上游河源区东临印度洋,受东南信风影响显著;而且河源区海拔较高,地形抬升东南信风后,多地形雨。沿岸为厄加勒斯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降水增多。故A正确。海拔高,气温低,对流作用应减弱,故B错误。本地区大陆西岸为寒流,东岸为暖流,故C错误。植被茂密,水汽蒸腾量大只是对气候起调节作用,不是多雨的主要原因,故D错误。

7. 甲河河口在东南信风的吹拂下,发生表层海水偏离海岸、下层冷水上泛的现象。这不仅使水温显著下降,同时更重要的是带上大量的硝酸盐、磷酸盐等营养物质;加之沿海多云雾笼罩,日照不强烈,利于沿海的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因此渔业资源丰富。故C正确。在南半球大陆西岸,只有寒流而无暖流,故A错误。河流入海带来大量营养盐类与海域光照充足适宜鱼类繁殖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D错误。

3 / 16. 下图示意2017年12月10日2时近地面气压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 图中甲、乙两地的气压值分别可能是(单位hpm)

A. 1024,1012 B. 1018,1010

C. 1022,1010 D. 1022,1014

9. 此时

A. 东北地区天气晴朗 B. 珠江三角洲吹西北风

C. 大兴安岭风力较大 D. 日本地区阴雨绵绵

【答案】8. C 9. C

【解析】

8. 依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可知,甲为高压中心,乙为低压中心,图中相邻等压线之间的气压差为4百帕,因此甲地气压大于1020,小于1024;乙地气压大于1008,小于1012。故C正确。

9. 读图可知,大兴安岭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东北地区受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由当地等压线可知,珠江三角洲吹东北风;日本地区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故C正确,A、B、D错误。

大同盆地是数百万年前开始形成的断陷盆地,山地与盆地之间由断层分界,盆地内部也发育了众多断层。下图示意大同火山群地貌及横剖面,图中古湖存在时间长达200余万年,期间由于气候变化,湖泊多次出现进退。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 / 16.

图中古湖湖床较盆地北部地势低是因为同一时期10.

流水侵蚀差异A. 岩体沉降差异 B.

火山活动差异物质堆积差异 D. C.

古湖于数万年前彻底消失,推测其消失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11.

全球变冷,水源封冻,湖泊干涸A.

全球变暖,气候变干,蒸发旺盛B.

C. 地壳运动,河流侵蚀,湖水外泄 D. 火山活动,岩浆喷发,掩埋湖泊10. A 11. C 【答案】 【解析】正确。流水侵蚀差异材料显示大同盆地为断陷盆地,因此主要是内力作用而成,故A10.

、C、与物质堆积差异为外力作用;火山活动主要体现在强、弱等方面,图中未反映。故B 错误。D读图可知,在古湖南、北两侧均有断层以及地壳的上升运动,在湖的南侧还有河谷,11.

正确。数万年前地球为C因此地壳运动,河流侵蚀,湖水外泄是古湖消失的主要原因,故错BA、寒冷期,即冰河期,一万年为暖期,但水源封冻不会导致湖泊干涸、甚至消失。故错误。由“含火山灰的湖相沉积层”等信息可知火山活动、岩浆喷发没有掩埋湖泊,故D 误。扩容法地热水发电是将地热汽、水混合物引入扩容器,在扩容器中降压、扩容,根据水沸点与压力的关系,使温度不太高的地热水因气压低而沸腾变成蒸汽,从而利用蒸汽发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地区最适宜利用该技术发电的地区是12.

关东平原华北平原 B. A.

D. 巴西高原C. 青藏高原 在我国与水电、光伏发电相比,地热发电13.

燃料需求量大适用范围更广A. B.

5 / 16.

C. 受气候影响大 D. 发电量较稳定

【答案】12. C 13. D

【解析】

12. 扩容法地热水发电最适宜利用的地区地热能一定丰富,青藏高原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在四个地区中地热资源最丰富。故C正确。

【点睛】本题易错选成其它答案,注意题干要求“最适宜”。

13. 由于受季风影响,我国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因此水能发电电量季节变化明显;受天气、昼夜交替等因素影响,光伏发电电量不稳定。地热能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生热能,它起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因而能量稳定。故D正确。地热能发电受地区限制更大,因此适用范围比水电、光伏发电小;地热发电.不需要燃料,不受气候影响。故A、B、C错误。

下图示意岷江上游流城民族聚落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 影响该流域民族聚落空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气候 B. 地形

C. 河流 D. 土壤

15. 藏族聚落分布区高山草甸面积广,其聚落

6 / 16.

A. 数量少、规模小,分布集中 B. 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分散

C. 数量少、规模大,分布集中 D. 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分散

16. 羌族在该区域居住历史悠久,与汉族聚落分布区相比,其居住区的优势条件是

A. 地质灾害少发 B. 水热条件优越

C. 防卫环境安全 D. 交通运输便利

【答案】14. B 15. D 16. C

【解析】

14. 读图可知,藏族聚落分布区主要位于岷江支流的上游,海拔高,以山地为主;羌族聚落多分布于干、支流交汇处,海拔较高;在海拔较低的地方主要是汉族,主要从事种植业。故B正确。

15. 高山草甸分布区海拔高,坡度陡,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低,因此聚落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分散。故D正确。

【点睛】注意题干条件“岷江上游”,岷江位于我国,上游地形以山地为主。

林木径级是指森林中原木的直径值,下图示意我国长白山北坡某种群林木径級随海拔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 长白山北坡1800-2000米高度的地带性植被主要是

A. 常绿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C. 山地针叶林 D. 高山草甸

7 / 16.

18. 径级25cm林木株数在海拔1800米附近所占比例比其他海拔附近较大,主要原因是

A. 温度较高 B. 光照较足

C. 降水较多 D. 湿度较大

【答案】17. C 18. A

【解析】

17. 长白山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温带,因此山麓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在1800-2000米高度处的北坡,纬度高、海拔高、气温低。因此A、B错误。读图可知,在1800-2000米高度处以径级10--15的林木为主,因此排除高山草甸,故C正确。

【点睛】本题易错选成D答案,注意林木径级的定义即可。

18. 1800米及其以下山地,地势低,气温高,利于林木的生长;1800米以上地区,海拔高,气温低,风力大,自然条件恶劣,不利于林木生长。故A正确。1800米以上地区,植被覆盖越来越差,光照应更充足,故B错误。降水与湿度随山体海拔升高呈现出少—多—少的变化趋势,故C、D错误。

【点睛】随着海拔上升,温度降低;但降水变化复杂,随海拔升高呈现少—多—少的变化趋势。

下图示意在降雨强度与坡度均相同条件下,五种不同初始干密度(g/cm3)土壤模型,坡面径流的平均流速随时间的变化。干密度与孔隙率呈负相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