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的判读课件
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的判读课件
答案: 10℃等值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 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该等值线西半段 因受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太行山(黄土高原东缘)影响, 呈东北一西南走向。
(5)分析影响某地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等温线分布 等温线平直, 与纬线平行 示意图 说明 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不同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或 纬度)
高 度
A 1 000百帕
B C
A、气压值比较: ∵ Pb>Pa Pd>Pc Pa=Pd
D
结论: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气压
∴ Pb
Pc
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气压 ——“高高低低”
等压面弯曲判读:
根据下图等压面弯曲判断A、B、C三地气压较低的是_ B _; 并绘出气流运动方向。
A
B
C
右图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天气系统图,读后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的C、D气压中心分别是 C 高气压 D 低气压 ; (2)图中的两条粗实线可以形成锋面,甲乙间的锋面是 , 丙丁间的锋面是 ; 暖锋 冷锋 南风 (3)A、B两地的风向分别是:A地偏 北风 ,B地偏_____; (4)如果图中的锋面均能引起降水,则甲、乙、丙、丁四地有降 甲、丁 。 水的是
(1)先判明高低气压, (2)然后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
(3)再根据地转偏向力确定风向(注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4)风向与高低空: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风向与等 压线平行。
(4)等压线季节判读:
根据下图等压图判断其季节: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5)等压面图的判读:
-6℃ <乙地温度< -4 ℃
∴ 8℃ <甲乙温差< 12 ℃
丙
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 ℃
3.等压线图的阅读: 等压面和等压线的区别:
1、气压: 单位面积上垂直空气柱的重量。 2、等压面: 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 3、等压线: 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连线。 B C
注意:
(1)气压总是随高度的增加而 降低 ; 同一 (2)高压和低压是相对同一水平面而言。
1000 A
1005 1010 1015
丁 丙
D
C 1020
甲
乙
B
(6)锋面气旋的判读:
① 确定锋面位置:在低压区(气旋),锋面多形成在低压槽处, 如下图中AB和CD线处。 ②确定锋面附近风向: ③判断冷暖空气(气团): ④确定锋面性质及移动方向:
【例】(2001年天津、山西文综卷)下图是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 地面天气图。读图回答。 (1)图中a、b、c三地气压P相比较( ) APa>Pb>Pc BPa< Pb <Pc CPb>Pc>Pa DPb< Pc < Pa (2)当图所示天气系统影响 我国时,我国北方地区不可 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沙尘暴 B干旱 C泥石流 D暴雪 (3)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 B太阳耀斑爆发 C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早 于6∶00升起 D太阳直射北半球
盆地 地形地势:等温线呈闭和曲线的地区,数值里大外小的为___, 山地 里小外大的为_____。
洋 流:暖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向 高纬度突出,寒流经过的 海区等温线向 低 纬度突出。
【例】 图6表示我国某地 区7月份平均气温的分布。 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P1、P2两地的气 温T1,T2值范围 ℃<T1< ℃ ℃<T2< ℃. (2)导致该地区等温线如 此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3)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 地形特征: AA′属于 ; BB′属于 。 (4)P1、P2两地所在的 省级行政区的简称 是 。
A
气压值:PA___PB___PC
如下面“等线示意图”中的A区域是 气压, B区域是 气压。C区域是 ;D区域
是
。
C
D
3.等压线图的阅读:
(1)判断气压系统:
在等压线图中,等压 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 周气压,可判断为 高 气 压;反之为 低 气压。 由高压延伸出来的狭 长区域称为 高压脊 ;由 低压中心向外延伸出的狭 长区域称为 低压槽。 两个高压脊之间和两个低 压槽之间的部位称为 鞍部 _________。
(2)判断海陆影响: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降水自沿海向内陆减少。 如下图是我国辽宁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状况,降水由东南沿海向 西北内陆减少。
(3)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 多雨——迎风坡,少雨——背风坡
示意图
说明 等温线延伸到高地急 转弯曲
影响因素 地形(山地 垂直高度)
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暖 流经A处为______流 寒 流经B处为______流
洋流
夏季不易散热,下沉 地形闭塞, 气流增温; 四周山岭屏 障 冬季山岭屏障 气温垂直递减,升高 1,000米,降温6℃ 地势高
锯齿状分布(南美洲 7月份气温图)
(1)判断某地的气温值: 从“等温线分布示意图”中可读出,A地的 气温为 ℃,E地的气温约为 ℃。
(2)判断某地所处的南北半球位置: 下图所示的区域位于 北 半球
北半球: 温度自南向北递减;
南半球: 温度自南向北递增;
(3)判断某地所处的季节:
据此可以判断,下图所示的区域处在 夏 季。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使得夏季陆地气温高于 于 高 海洋,等温线在大陆向 _____纬凸出,在海洋向低 纬 凸出;冬季则相反。
④b、d位于山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a
d
b
c
“凸高为低——山谷 凸低为高——山脊”
2.等温线图的阅读:
阅读等温线图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判断某地的气温值:
(2)判断某地所处的南北半球位置:
(3)判断某地所处的季节: (4)判断某地所处的海陆位置: (5)分析影响某地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6)等温线的疏密: (7)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等温线大体 与海岸线平 行
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变
海洋影响程 度不同
夏季:内陆 向高纬凸 冬季:内陆 向低纬凸
A、B、C同纬度,B处内陆 夏 季:B地>A、C, 冬 季:B地<A、C
海陆分布(海 陆热力性质 有差异)
等温线分布 与等高线平行(与山 脉走向、高原边缘 平行) 暖流:向高纬凸 寒流:向低纬凸 盆地闭合曲线 夏季炎热中心 冬季温暖中心 山地闭合曲线 冬夏均为低温
河谷、平原与高原、 地势高低起 山地交错相间分布, 伏大 气温高低不同
影响某地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纬度(太阳辐射):等温线与 纬线方向 基本一致,东西向延伸 海洋:等温线大体与 海岸线平行,海水对气温的调节作用;
海陆分布:等温线发生弯曲,同纬度大陆最冷月等温线向 低纬 度突出,海洋向 高 纬度突出,最热月相反。
(4)判断某地所处的海陆位置:
【例】若图示曲线为一月等温线,则b地位于 ①北半球大陆上 ③南半球大陆上 A.①② B.①③ ②北半球海洋上 ④南半球海洋上 C.②③ D.③④ 北半球:
1月——陆低海高;
a d c 7月——陆高海低 南半球: 1月——陆高海低; 7月——陆低海高
b
【例】 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 “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 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据 此和图4,回答下列问题。 描述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并 说明其原因。
2.Q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 可以达到(米) A 40<H<41 B 49<H<50 C 59<H<60 D 60<H<61
840 830 820
相对高度的计算: (x-1)d ≤ △H<(x+1)d x:重合或两点间的等高线的条数 距 【例3】右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 图,图中C处陡崖最大高度可能为 d:等高
(2)判断天气状况:
根据高、低气压中心 判断天气状况——
低压中心
高压中心 高压脊 阴雨天气,上升气流为主
干晴天气,下沉气流为主
低压槽
(3)判断风力和风向:
1.风力大小判断:
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2.判断风向规律:
C
B
A
300
D
500
H
400 300
图1是韩国南端济州岛的等 高线地形图和图中MN、 NO、PQ、KL四线的地形 剖面图。读图1,回答5~6 题。 5.与剖面线MN、NO、 PQ、KL相对应的地形剖面 图依次是 ( ) A.③④②① B.④③①② C.①③④② D.④②①③ 6.济州岛以西海域属于 A.黄海 B.渤海 C.南海 D.日本海
【例】读“等温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两地的地形是 A.丘陵、山地 C.盆地、山地 B.山地、盆地 D.盆地、丘陵
乙 甲
4℃ 2℃
-4 ℃ -2 ℃ 0℃
丙
(6)等温线的疏密:
——反映着气温水平分布的差异的大小; 等温线的分布与温差大小的时空变化规律:
(1)冬密夏疏:
——冬季各地温差较大,夏季较小。 (2)温带密,热带疏: ——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3)陆密海疏:
(02天津文综)读图,回答 8~10题: 8.M处的气压数值可能为 A 1020、1012.5 B 1017.5、1020 C 1017.5、1015 D 1015、1012.5 9.N处的盛行风向不可能是 A 南风 B 西风 C 西南风 D 东北风 10.图示地区4月份因大陆气 团与海洋气团交绥而降水较 多的地方为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某时海平面平均气压 (单位:hPa)
4.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主要看等降水量线的走向、疏密及数值 等几个方面,其具体判读方法总结如下——
(1)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
大 密集——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___; 小 稀疏——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___; 如下图,B地区等降水量线比A地密集,B地区降水分布差别比A 地 大 。(图中单位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