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大功能快速定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大功能快速定位
止实施SA。
1.3 其它卫星导航系统
GLONASS(俄)
Galileo(欧)
北斗导航系统(中)
1.3.1 GLONASS简介
全球轨道导航卫星系统是前苏联研制建立的, 1978年开始研制,1982年10月开始发射导航卫星。 自1982年至1987年,共发射了27颗GLONASS试验卫星。 它由24颗卫星组成卫星星(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 备用卫星),均匀地分布在3个轨道平面内。卫星高 度为19100km,轨道倾角64.8,卫星的运行周期为 11时15分。GLONASS卫星的这种空间配置,保证地球 上任何地点、任何时刻均至少可以同时观测5颗卫星。
1973年12月,美国国防部批准研制GPS。 1978年2月22日,第1颗GPS试验卫星发射成功。 1989年2月14日,第1颗GPS工作卫星发射成功。 1991年,在海湾战争中,GPS首次大规模用于 实战。
1992年,IGS成立。(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国际GPS服务机构)
边长受到限制
观测难度大 效率低:无用的中间过渡点 需要事先布设大量的地面控制点/地面站 无法同时精确确定点的三维坐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观测受气候、环境条件限制
受系统误差影响大,如地球旁折光 难以确定地心坐标
1.2.3 GPS的发展概况
1957年10月4日 第一颗人造卫星 Sputnik I
发射成功。 1958年12月开始设计 NNSS– TRANSIT,即子
午
卫星系统。1964年1月该系统正式运行。1967
年7月系统解密以供民用。
子午导航系统特征: 卫星:6颗(1.5h间隔) 极地轨道 轨道高度:1100km 信号频率:400MHz 150MHz 绝对定位精度:3-5m 相对定位精度:1m 定位原理:多普勒定位 存在问题: 卫星少,无法实现实时定位; 轨道低,难以精密定轨; 频率低,难以消除电离层影响。
1.3.2 Galileo--ENSS简介(欧盟)
欧盟的欧洲导航卫星系统(ENSS)即伽利略计划。 该计划总的战略意图是: 建立一个高效经济的民用导航及定位系统; 使之具备欧洲运输业可以信赖的高度安全性,且 确 保任何未来系统完全置于欧洲人的控制之下; 该系统的实施将为欧洲工业进军正在兴起的卫星 导 航市场的各个方面提供一个良好机会,使他们 能够站在一个合理的基础上公平竞争。
《GPS原理及应用》
第一章 概 述
主要内容
1.1 1.2 1.3 1.4 什么是GPS 定位系统发展历程 其他卫星导航系统 GPS的应用
1.1 什么是GPS
1.1.1 GPS定义
GPS的英文全称是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 Global Position System (导航星测时与测距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 也称作NAVSTAR GPS。根据Wooden 1985年所给出 的定义:NAVSTAR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个空 基全天侯导航系统,它由美国国防部开发,用以 满足军方在地面或近地空间内获取在一个通用参 照系中的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的要求。
天文导航系统
天文导航系统是以天空中的星体作为导航台, 星光作为导航信号的测角定位系统。由于星体距离 飞行器非常遥远,使得该系统很小的测角误差就会 带来非常大的定位误差。为保证一定的定位精度, 对设备的要求非常苛刻。但由于其覆盖的工作区域 非常广阔,天文导航在宇宙飞行器定位方面具有较 大的优越性。 天文导航系统虽然覆盖的工作区域很大,但定 位精度不高,且可见光的传播受气象影响。
1.2.2常规(地面)定位方法 什么是定位
确定点在某一坐标系中的位置 相关的英语单词 Positioning Location Orientation Navigation Guidance Tracking
原始的定位方法
利用天体进行定向:日、月、特别的星体
利用自然现象:植物的生长态势(如苔藓) 采用人造的器械:司南,指南针 利用人工建筑:烽火台
近现代的常规定位方法
采用的仪器设备 尺:铟钢尺 光学仪器:经纬仪,水准仪 激光和红外仪器:测距仪 综合多种技术的仪器:全站仪 无线电、微波仪器:Loran-C,雷达 观测方法 角度或方向观测 距离观测 距离差观测
常规(地面)定位方法的局限性
观测点之间需要保证通视 需要修建觇标/架设高大的天线
惯性导航系统
惯性导航系统(INS)是通过测量飞行器的加速 度,进行二次积分来推算出飞行器的位置。INS可以 引导导弹的飞行,它包括一个加速计和陀螺仪,来 测量位置和高度的变化。它具有隐蔽性好,抗干扰 性强,数据更新率高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优点是 不受敌方干扰的影响。但由于INS基本上是航位推算 型系统,其定位精度随时间加长而降低,因此需要 不断地修正。
1.1.2 GPS特点
观测站之间不需要通视 定位精度高 提供三维坐标 操作简便
观测时间短
全天候24小时作业
1.2
定位系统发展历程
1.2.1 先前定位系统
无线电导航系统
天文导航系统 惯性导航系统
无线电导航系统
无线电导航始于二十年代。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 根据使用的工作频率、定位方式可建立不同的实际系 统。最早的系统只简单地以一个装有环形天线的无线 电接收机来确定无线电信号传来的方向和发报机的相 对方位。后来,一些系统开始利用地面发报机来发送 显示发送方向的调制信号,另一些系统则可以确定方 向和/或从导航设备到发射机的距离。 如:罗兰-C , Omega(奥米加)。 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的主要缺点在于:覆盖的工 作区域小;电波传播受大气影响;定位精度不够。
1995年7月17日,GPS达到FOC – 完全运行能力
(Full Operational Capability)。
1999年1月25日,美国副总统戈尔宣布,将斥
资40亿美圆,进行GPS现代化。
1999年8月21/22日子夜,GPS发生GPS周结束 翻转问题。 2000年1月1日,解决Y2K问题。 2000年5月1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GPS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