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博物馆考察报告

河南博物馆考察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河南博物馆考察报告篇一:河南博物院调研报告河南博物院室内设计调研报告调研目的——通过对河南博物院的调研,初步了解调研目的,了解公共展馆建筑室内设计的空间组织、功能分布、人流、交通流线、界面处理和空间构成,以及造型、灯光、色彩、材质搭配等一系列室内设计内容,为接下来的设计做好准备。

调研时间——20XX年11月11号上午调研地点——河南博物院实地调研分析——一:河南博物院总体概况:河南博物院是现代化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坐落在河南省会郑州市,由1927年在开封创建的河南博物馆发展过来的,在70年的发展过程中,她曾先后易名民族博物馆、省立博物馆等,并于1961年由开封迁至郑州。

1997年7月,河南省博物馆与中原石刻艺术馆合并,更名为河南博物院。

新落成的河南博物院,坐落在环境幽雅的郑州市农业路中段,占地面积156亩,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是我省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级的公益性大型文化设施。

百度地图(图1)博物院外观图(图2)二:博物院外观分析:其主体建筑由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遗址——登封元代观星台为原型,经艺术夸张演绎成戴冠的金字塔造型(如图2)。

其底部为长63米的正方形,高45.5米,内部设计五层,其中地下一层。

整个建筑群设计以雄浑博大的“中原之气”为核心,线条简洁遒劲,造型新颖别致,风格独特,气势恢宏,堪称一座凝聚着中原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不可多得的标志性建筑。

一楼大厅图片(图3)一楼地面的太极环(图4)一楼房顶的灯饰(图5)一楼雕塑上方的灯饰(图6)二楼楼梯口的扶梯(图7)扶梯处的一楼俯瞰图(图8)天花板照片(图5、图13、图14)三:博物院室内分析:1、大厅下图3为河南博物院的大厅,该厅位于一楼。

刚一进入大厅,就有一种宏伟气派的感觉,由黑白矩形交织组成的地板给人以大气之感。

大厅的最里面是一个巨大的金色雕塑,两只大象的中间是一个张开双臂的人的形象,金碧辉煌的又带一点点狰狞的感觉,作为一种文化的图腾用来表达吉祥之意。

雕塑的前方地板上有一个巨大的太极环(如图4),饱含文化展厅的神秘气息。

在色彩上,顶部使用直通大厅最里侧的矩形白炽灯,色调偏冷,给人气贯长虹的庄严之感。

2、灯饰下图5为一楼大厅顶部的灯饰,一楼的灯饰主要以各种交叉存在的矩形白炽灯为主,为一楼提供了充足的照明光线,色调偏冷,给人庄严、气派、高贵之感。

在雕塑的上方则使用暖暖的黄色调的灯饰(如图6),跟青铜雕塑交相辉映,符合雕塑的吉祥和谐之寓意。

3、扶梯下图7是位于二楼楼梯口的扶梯,在材质上主要由木质的扶手组成;在色彩上,以黑色和少量的红色为主,照应地板的颜色,给我们的启发是再建筑物的内部,装饰风格一定要统一。

在这里可以纵观一楼大厅的所有风景(如图8),虽然面积不大,但给人以开阔、明亮的感觉,我觉得应该是层高适合(:河南博物馆考察报告)和空间开敞的原因,配合二楼屋顶星星点点的灯光,增添了几分浪漫的情怀。

4、天花板装饰分析如图5、13是河南博物院二楼天花板的照片,图14为三楼天花板照片,构件上:条纹式的白色梁,镂空等构件和白炽灯组成。

色彩上以白色为主,偶尔点缀些黑色。

三楼的天花板独具特色,有一块圆形的镂空里装饰有太空的星球图案,灯饰也配合这镂空做成圆形的排列,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展厅内部装饰图(图9图10图11图12图15)5、展厅内部装饰如图9、10、11、12所示,展厅里的天花板多是黑色,配合星星点点的点状灯,有点像夜晚的星空,昏暗的灯光使得展厅优雅而神秘。

展品柜上方则多使用白炽灯,跟黄色的灯光不同,白炽灯光线较好,使游客更清晰地观看展品,充分展示了展厅的用途。

在儿童历史知识讲座的展厅里(如图12),则配合儿童的特点,放置了色彩鲜艳的桌椅,整齐的坐席,合适的间距,相应的设计,都显得清晰有序。

三楼的明清珍宝馆里(如图15)的隔断还特意做了清朝皇宫围墙的样式,贴合整个展馆的历史氛围。

四、调研总结: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河南博物院的室内设计风格简洁大方,与我过的人文、地理充分相结合,实用性和功能性特点显著,深受广大游客的喜欢,这点对我们设计专业的初学者来说应该是值得借鉴和考虑的。

河南博物院的设计告诉我们:设计中药注重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和灯光的运用,一个合理的功能分区可以为游客带来更大的方便,使参观称为一种愉快的享受。

五经典实例分析:云南省博物馆调研报告调研时间:20XX年10月25日星期六调研地点:五一路云南省博物馆调研对象:建筑,周边环境及室内空间调研目的:一)了解博览建筑的空间组合方式及其如何在建筑风格上体现博览建筑的特性。

二)了解各个展区的布局,如何解决室内空间,交通流线及其采光问题。

三)学会思考博览建筑与其他公共建筑的特异性;在处理博览建筑的各功能分区时如何体现人文关怀;最后就是陈列区特殊的采光问题如何避免眩光。

有关博物馆的调研的注意事项:从功能上看博物馆采用了什么方式将平面组合到一块;如何解决客流货流不同的功能流线?如何处理建筑的主次入口与城市道路的关系?服务设施的处理及各个陈列区人流的引导问题?特殊的采光问题。

省博的现有状况分析1)、室外分析省博位于五一路与东风西路的交界处,是一座省级综合性博物馆。

从外观上看省博的建筑风格与北京展览馆上海展览中心类似,都是五十年代的俄式建筑。

由于建成年代久远省博的外观并没有多少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中高两低以弧形方式将建筑平面对称铺开。

从功能上来看博览建筑的平面组合采用了放射性的方式将个展区于放射式的方式分开。

在解决客流货流等不同的功能流线上省博分设主次入口以疏导不同的人流。

将主入口设在了城市次干道五一路上而不是主干道东风西路,这样尽可能的避免分叉入口车流过于拥挤而引起的交通堵塞情况。

停车场位于博物馆前面即主入口的旁边,由于受场地的制约车流入口与人流入口并没有分开而是公用。

室外种植了大量乔木植物于营造一种宏大壮阔的感觉。

2)、室内分析走进省博可以在一楼楼梯处看见关于省博的导览平面图,馆内有一个机动展区和三个固定展区,整个一楼都会机动展区主要是些书画展,整个二楼是《滇国与云南青铜文明》,以50年代以来云南考古界对《史记》所载的古滇国的发现为主线,三楼一半是《南诏与大理——佛光普照的国度》,以二十多年前大理崇圣寺三塔维修时在塔基密室发现的佛教文物为主体。

另一半是《金玉满堂》馆藏金属工艺、珠宝玉器、雕刻工艺等一些零散的文物。

说到这些展区不得不分析下各个展区的特色,首先先说说一楼机动展区由于它是暂时性的于是它的空间布局就更显得灵活些。

我们去时正在展览某位书画家的画展,为了配合书画的主题整个空间都装饰的很素雅而且采用了大量灯光于烘托这个水墨气息同时也方便游客欣赏佳作。

相比之下二三楼的固定展区空间布局就颇有心思了。

《青铜文化》的展览通过灯光、视频、文字、大幅图片等元素的综合运用烘托出展品所在的历史背景,力图使观众可以通过虚与实的视觉体验,真正触摸到展品被创造出来的那个时代的人文特质。

整个室内空间都采用了人工照明,在现场我们看不到一个窗户,我还发现一个特点:整个人工照明的灯管都是可移动的也就是说可根据藏品的需要提供不同的灯光要求,我想这是其他公共建筑所没有的。

在公共休息空间内还提供了藏品视频讲解充分的体现了人文关怀。

在交通流线上陈列区采用了走道方式于引导人流可选择性的欣赏展品。

上了三楼,你会明显感觉的于二楼截然不同的空间布局。

这是由于藏品性质不同照成的。

《佛光普照的国度》展区为了突出佛学的玄幻与神秘,设计师采用了红色与黑色打造一个充满悬念的空间让人不禁的往里走,同时也采用了佛教建筑常用的元素—黄帘,并没有脱离佛教布局的主题。

在采光也是采用了人工照明。

在流线上选择了“u”的环绕方式丝毫不让人错过各个展品。

三楼另一侧的《金玉满堂》展区与《佛光普照的国度》的布局大同小异在这就不一一分析了。

省博存在的问题由于省博建设的年代比较久远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

最严重的问题要数交通问题了,整个三层楼都是用楼梯连接的,没有开设货运及无障碍电梯,同时主入口也没设无障碍坡道,这就显得很不人性化了。

再者就是流线的问题,整个博物馆就只分左展区和右展区采用串联是的方式就比较合适了没有必要选择放射式的平面布局,这在很大程度上人流交叉的干扰,人流流线也不够顺畅。

弧型的平面布局不利于空间的利用,就各层厕所的分布而言,男厕在左展区而女厕却在右展区这就是由于异性空间造成的。

总结思考综上所述,省博物馆的建筑特色在我们心里对博物馆建筑有了一个更具体化的体现。

也让我们在其中能吸取其精华部分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创造,与构思,设计出自己心中的完美博物馆。

受场地限制省博物馆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处理好人流与货流等功能流线的关系主入口与城市道路的关系这些都是它设计出彩的地方。

外立面的处理在现代也相当现代感。

虽然省博物馆存在些问题并不能否定省博物馆早五十年代是个成功的建筑。

当代博物馆的发展已经逐渐现代化,但是面对展的内容不同,我们要做的是更好的体现博物馆建筑能否在迎合当地文化地域特色的基础上寻求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所以此次的省博物馆参观给我们一个很好的举例,也让以后的博物馆设计有了一个最理想的初步构思与规划。

六、调研总结:1、河南博物院以河南商鼎文化为背景基础设计,把中原文化推出了新高潮,而且展馆的能动性也很强,比较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通过对河南省郑州市河南博物院的实地调研和云南省博物馆分析调研。

了解到了许多关于公共文化展览建筑室内设计的知识。

比如空间开阔性的创造方法、室内氛围的营造手段、色彩的搭配等。

这些知识对接下来的设计十分重要。

2、但同时也发现了很多不足,跟国外的诸多博物馆(如图所示)相比较而言,国内的博物馆建筑还没有跳出舒服创造独特的空间形式,一样的浅灰、灰白颜色,一样的大门,一样方正的室内空间等,虽然河南博物院已经有了很多独特的细节设计,但整体的室内风格还是比较雷同的。

3、收获:经过调研分析我得出了博物馆建筑需要“以人为本”,不仅是内部的华丽和独特,更重要的是功能分区上突出其合理性。

好的博物馆不仅赏心悦目,更是让参观者以此为自豪。

经过调研,我对室内设计有了更深的了解。

室内设计与人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在室内设计中必须以人为本。

图1图2图3图4图5篇二:河南省地质博物馆考察报告(图文版)河南省地质博物馆调研报告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坐落在郑州市郑东新区18号,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布展面积4100平方米。

作为河南省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省地质博物馆历时3年建成,共耗资4000万元。

目前该馆展出的展品共计1000多件,另外库藏标本展品5万件。

该馆属科普型自然类博物馆,以社会公众为主体,兼顾科学研究需要。

内设有地球厅、恐龙厅、生物演化厅、古象厅、矿产资源厅、地质环境厅、矿物厅、4D动感影院(多功能厅)和地震海啸感受剧场等,馆外有矿石林、科普广场、恐龙雕塑等,是现代化的省级一流地质专业博物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