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其一
奇对偶,只对双。
大海对长江。
金盘对玉盏,宝烛对银釭。
朱漆槛,碧纱窗。
舞调对歌腔。
兴汉推马武,谏夏著龙逄。
四收列国群王服,三筑高城众敌降。
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弄玉;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刘邦。
奇对偶,只对双。
奇(jī)偶,指的是单双数,古时也用“奇偶”来形容道家的阴阳学说,取自《易经》中的“阳卦奇,阴卦耦”;只,指单。
大海对长江。
这句比较好理解,就是大海对应长江。
金盘对玉盏,宝烛对银釭。
金盘,金属制作的盘子;玉盏(zhǎn),玉饰的杯子;盏,浅而小的杯子,例如成语“把盏言欢”。
烛,蜡烛;银釭(gāng),指银白色的灯盏、烛台,如晏几道《鹧鸪天》词:“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朱漆槛,碧纱窗。
红漆的栏杆,装有碧绿纱的窗。
朱,红色;槛(jiàn),栏杆。
舞调对歌腔。
舞调,舞蹈的伴奏乐;歌腔,唱歌的腔调。
兴汉推马武,谏夏著龙逄。
马武在汉朝中兴中起到重要作用;龙逄向夏桀进谏忠言。
马武,汉光武帝刘秀的将军,先为绿林军,后归顺刘秀,随其南征北战、平定四方,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是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十五。
刘秀称帝后,任捕虏将军,封杨虚侯。
龙逄(páng),即关龙逄,夏朝皇帝桀的大臣,他见夏桀荒淫无道、残暴施政,极力向夏桀进谏忠言,惹怒夏桀,被处死。
四收列国群王服,三筑高城众敌降。
宋代大将曹彬,伐灭了南唐、西蜀、南汉、北汉等地方割据政权,征服群王;唐代张仁愿造了三个受降城,来防御突厥。
曹彬,宋朝初期的大将,曹彬严于治军,受到宋太祖赵匡胤信任,在北宋统一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
张仁愿,唐朝名将,当时的后突厥汗国非常强大,张仁愿在漠南突厥之地建立三受降城体系,三受降城体系是唐朝建立的进攻型军事重镇体系,使突厥汗国的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的中心地区成为唐朝北疆内的军事地区,被唐朝控制,严重削弱了后突厥汗国。
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弄玉;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刘邦。
弄玉在凤翔台吹箫,凤凰聚在台上,与夫萧史合奏时,跨凤升仙而去;英雄天子汉高祖刘邦,斩掉挡路的白蛇。
弄玉的故事详见前面《一东·其三》解释。
【典故】刘邦斩白蛇:汉高祖刘邦还是泗水亭长时,奉命押送一批民夫到骊山去。
在一天晚上,他们在道路中间看见了一条大白蛇。
同行的几个人,有的看见这么大的白蛇挡路就被吓退了回来,可是刘邦却一点都不胆怯,举着自己的青铜剑便把白蛇斩成了两截。
走了几里地,刘邦醉得倒下睡着了。
刘邦队伍中走在后面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
看见一个老太太在路边连夜放声啼哭。
问她为什么这样伤心,说:“我儿子被人杀了,所以痛哭”。
问她儿子为什么被杀,说:“我儿子是白帝的儿子,
变成蛇横在路上,现在被赤帝的儿子杀了,所以我很伤心”。
听后,人们越来越敬畏刘邦,许多人也慕名来归附刘邦。
三江·其二
颜对貌,像对庞。
步辇对徒杠。
停针对搁杼,意懒对心降。
灯闪闪,月幢幢。
揽辔对飞艎。
柳堤驰骏马,花院吠村尨。
酒晕微酡琼杏颊,香尘浅印玉莲双。
诗写丹枫,韩女幽怀流御水;泪弹斑竹,舜妃遗恨积湘江。
颜对貌,像对庞。
颜和貌,都是指人的外貌长相;像对庞,都是指人的形象面庞。
步辇对徒杠。
步辇(niǎn),古时帝王所乘坐的代步工具,上面没有顶,用人抬或拉的车。
徒杠,轿子;还可指可供徒步行走的小桥。
停针对搁杼,意懒对心降。
停针,停止针线;如朱绛《春女怨》诗:“欲知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
搁杼(zhù),放下织布的梭子;杼,梭子。
意懒,意志怠倦懒散;心降(xiáng),心情平和安稳;如韦庄《和人岁晏旅舍见寄》诗:“意合论文后,心降得句初”。
【典故】曾母投杼,从前,曾参住在鲁国费地,当地有一个与曾参同名同姓的人,杀死了人。
有人就跑来对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曾母说:“我儿子是不会杀人的。
”说完,便继续织自己的布。
过了一会,别人又跑来说:“曾参杀人了!”曾母还是照常织自己的布。
又过了一会,又有人又跑来说:“曾参杀人了!”曾母害怕了,扔掉织布机的梭子逃走了。
比喻人言可畏,谎话多说几遍,也能使人相信。
灯闪闪,月幢幢。
灯光闪烁,月儿朦胧。
幢(chuáng),朦胧的样子
揽辔对飞艎。
揽辔(pèi),挽住马缰绳;如张文琮《蜀道难》诗:“揽辔独长息,方知斯路难”。
飞艎(huáng ),使大型渡船飞驰。
揽辔和飞艎,古代两种交通工具,“揽”和“飞”一静一动,可对。
柳堤驰骏马,花院吠村尨。
骏马在植有柳树的堤岸上飞驰;村狗在种有花的院子里狂叫。
尨(máng),长毛狗。
酒晕微酡琼杏颊,香尘浅印玉莲双。
酒后脸色微红,面颊像美玉一样,泛着杏红色;香灰浅浅地印上了女人的一双脚印。
酡(tuó),指喝了酒脸色发红;琼,美玉;玉莲,女人的脚;双,在这里指双脚。
【典故】晋朝富豪石崇,有很多婢妾,他将香尘在地上布满,让这些婢妾在上面走,来试她们鞋底大小。
诗写丹枫,韩女幽怀流御水;泪弹斑竹,舜妃遗恨积湘江。
姓韩的宫女将抒发幽思情伤的诗写于枫叶上,顺着御河流出;舜帝死后,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伤心的泪洒在竹上成为斑竹,遗恨湘江。
【典故】红叶题诗:唐朝时,有一个名叫于佑的书生在皇城御河岸边洗手,发现不远处水面上飘来一片红叶,叶面上好像有几行墨迹。
他赶忙将这片红叶捞出水面,上面竟然题有四句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于佑把红叶带回家放在书箱中,每
天都拿出来欣赏吟诵,极为珍惜。
之后他找了一片又大又红的秋叶,在上面题了二句诗:“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他将红叶放到到御河上游,飘流进宫城。
后来,于佑在上司韩泳的说和下,与皇宫出来的韩夫人成亲。
婚后,韩氏在于佑书箱中发现了红叶,她十分惊异,说:“这红叶上的诗是我作的,夫君如何得到?”于佑就把得红叶事讲给了妻子。
韩氏又说:“我在宫城御河里也捡到了一片题句的红叶,不知道是何人所写。
”她从自己的衣箱取出了一片红叶,于祐接过来一看上面的题句就连声说:“这是我题的啊!”夫妻二人各持一片红叶相视无言,感慨万端。
【典故】娥皇皇英,古代传说中尧的两个女儿,两姐妹都嫁给帝舜为妻。
后来舜到南方巡视,死在苍梧。
二妃往寻,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抱竹痛哭,泪染青竹,竹上生斑,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
后来,她俩投湘水而亡,成了湘水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