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法基本原理在卫生法领域的运用

行政法基本原理在卫生法领域的运用


销行政机关违法处罚行为。
二、行政处罚类案件
(一)行政处罚的基本原理: 第一,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第二,法律对该违法行为
已经规定了处罚;第三,行政处罚的目的在于制裁
(二)行政处罚合法的一般条件
第一,行政处罚有法定机关做出;第二,行政处罚事实
清楚、证据确凿;第三,适用法律等正确;第四,符合法定 程序
案例四
四、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对行政行为 进行司法审查的标准
(一)事实审
即:审查行政行为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 特别注意: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的区别与联系。
关于证据中的现场笔录。
在举证中要注意的问题
(二)法律审
即对行政行为适用法律是否正确进行审查。 第一,要准确定性 第二,要符合规范冲突适用规则
(三)程序审
乙双方的租赁合同纠纷应当这样解决?
第二,行政机关能否以甲方的单方面解除合同为由,
撤销乙的《卫生许可证》? 第三,丙与甲的新的租赁合同能否作为丙具备获得卫 生许可证的条件?
本案拓展问题
本案中反映出一个基本的、但又是困扰多个部门的问题。先看处理机关行 政决定的法律逻辑:乙因对租赁场地失去使用权致使失去生产经营的条件,因 此应当撤销已颁发的《食品卫生许可证》;现丙取得同一场所租赁权,具备了 经营条件,依法颁发《食品卫生许可证》。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场地是经营的 条件还是符合卫生标准的条件? 反映的普遍问题是: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的关系,推而广之是经营主体资
即审查实施行政行为的程序是否合法。 程序违法足以构成行政行为被撤销;注意正
当程序原理。
(四)职权审查
第一,行政行为是否超越法定职权 第二,是否无正当理由不履行或者
拖延履行法定职责
第三,是否滥用职权
卫生行政执法典型案例
分类分析
一、卫生行政许可类
行政许可的基本原理 行政许可法律制度的逻辑结构 自由——禁止——解禁——监督——秩序 解禁这一环节即属行政许可行为,核心是审查申请 人是否具备法律规定解除禁止、获得某种资格或者实施 某种行为的权利。
正确适用法律、法规、规章等;第三,决定必须以法定方 式送达。 (5)执行。除当事人自行履行的外,按照《行政强制 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强制执行。
(四)行政程序的基本要素
2、顺序 即行政行为各个阶段的前后次序。一般情况下,应当 遵循“先调查、后决定”;“先决定、后执行”的顺序。 3、期限 即法律规定的完成行政行为的时间限制。无法定期限
行政诉讼中将导致行政行为被撤销,或者被确认违法。
因为程序违法被撤销或被确认违法的行为,行政机关 能否重做? 2、程序违法与当事人权利受到损害之间构成因果关系 的将导致国家赔偿 主要存在于期限违法中。
(七)中国听证制度的建立、发展与完善
1、听证的起源及其价值追求 2、中国听证制度的建立 —— 《行政处罚法》中的处罚听证制度 3、中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发展 ——《价格法》中的价格听证制度 ——《立法法》中的立法听证制度 ——《行政许可法》中许可听证制度 4。、中国听证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一,听证陈述意见的法律效力难以保障 第二,公正性有待加强 第三,程序尚不统一规范
则可以认为申请人具备了获得许可的条件,“申报不实”并没有违反法律规 定的实质要件,则这种“不实”不构成申请被拒绝的的理由,相反则可以拒 绝。 以“违章建筑”为例,说明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的关系。
本案拓展问题
涉水产品的卫生许可项目的合法性问题。第一,在《传染
病防治法》中没有相关的规定。最接近的条款是第二十九条:
案情:某市卫生局发现某有限责任公司,未按规
定安排职业病患者张某进行治疗,在责令整改无果的
情况下,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对该企业实施了处罚。 该企业不服申请复议,称:该企业为改制企业,张某 是改制前企业的退休职工,其职业病患者待遇应当由 原企业承担。
评析
本案涉及违法主体认定问题 按照公司法的规定,企业改制有两种基本情形:第一,投资主
调查,都是实质审查;第三,调查要遵循充分必要规则;
第四,调查中,必须对应认定的事实,形成证据。 (3)听取意见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第一,必须认真考 虑当事人意见,不能形式主义。对当事人的意见要作出回
应。第二,在许可类行为中,还要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4)决定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第一,准确定性;第二,
格确立的一般许可和从事特种行业经营的特殊许可的关系。场地失去的最直接
的法律效果是经营资格的丧失,而不是不符合卫生标准。严格而言,应当提请 工商局依据乙失去经营场地注销其营业执照(前提是甲对乙的租赁合同有效),
然后由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撤销许可证。
案例三:
案情:2008年10月9日,某市卫生监督员在对一个中医
案例一:
案情:2009年12月,某企业向卫生部提出涉水产品卫生行
政许可申请,根据该企业申报材料称,其所生产的饮水机共有
5层过滤结构其中第五层为反渗滤膜滤芯。但评为经再三对样 机进行验看,未发现该装置。遂以申报不实为由,建议卫生部 不予许可。卫生部采纳了这一建议,作出不予许可的决定。该 企业不服,申请复议。 处理:后经卫生部同意,允许申请人更换样机,重新封样 送检,申请人撤回复议申请。
案例二:
甲将店铺租赁给乙经营餐饮业。乙依法申领了《卫生许可证》,载明的地 址为该店铺。租赁期间,乙认为甲未全面适当履行租赁物维修义务,遂停止支 付租金。其间,甲发出了催款通知并提出单方解除租赁关系。之后,承租方停 止经营活动。甲又将该店铺出租给丙。丙在与甲签订租赁合同后依法提出申领 《食品卫生许可证》,许可证申领地址也是该店铺。卫生行政部门在初审时发 现同一地点曾经颁发过《食品卫生许可证》且该证件仍处有效期内。遂要求乙
(三)基本要求 1.不得干预法律未授权其干预的社会领域和公民权利;
2.只能由法定机关干预可干预的事务;
3.法定机关只能以法定方式实施干预
4.法定机关只能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干预
5.法定机关疏于履行法定职责应承担法律后果 6.违法干预将承担法律责任
三、行政程序对行政行为的控制
(一)行政程序的涵义及分类 1、最广义说:凡与行政活动有关的程序都是行政程 序。包括行政相对人的某些与行政活动有关的程序,比如 申请程序,当然也包括行政机关的一切活动的程序,还包 括法院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机关与行政管理有关的程序。 2、广义说:排除了最广义说中相对人的行为程序。 3、狭义说:又将广义说中的其他国家机关与行政活 动有关的程序加以排除,仅指行政机关的活动程序,包括 所谓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的程序。 4、最狭义说:指行政机关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程序。 通常采用狭义说: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的过程以及 构成这一过程的步骤、顺序、期限和方式。
时的处理:第一,涉及应申请行为的,按照司法解释,以
60日为限;第二,其他行为,以合理为原则。
4、方式
即以法定方式表达行政行为的内容。
(五)正当程序理念引领下的程序法典化
1、程序法典化的趋势 国外程序法典化的两大模式 我国部分地区程序法典化的尝试 我国统一程序法典化的前景展望
程序的法典化,实质就是在正当程序理念引领下,将


—1996年《行政处罚法》
行政行 为法 —2003年《行政许可法》 —2011年《行政强制法》
制定中的行 政行为法
—行政收费法 —行政程序法
二、依法行政原则内涵及其要求
(一)含义 一切行政管理活动都必须依法进行, 符合法律规定。 要注意“法”的范畴。
(二)基本内涵: 第一,法是行政的唯一依据 第二,法是依据而不是工具
行政法基本原理
在卫生法领域的运用
一、中国行政法律制度的体系
(一)中国行政法律制度是宪法统帅 下三大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宪法
刑法 行政组织法 行政法律制度 行政行为法
刑诉法
刑事法律制度 民事法律制度
行政救济法
部门行政法 民法典
民诉安行政法律 教育行政法律制度 卫生行政法律制度 环境行政法律制度等
程序的各种要素进行整合,形成相应的程序制度。使法定
行政程序既不同于自然规律,又不至于脱离实际,失去实
际运行的功能。
(五)正当程序理念引领下的程序法典化
主要正当程序理念牵引下的程序制度
1、行政程序公开原则:依据公布制度;送达制度;
告知制度;资讯获取制度。
2、行政程序公正原则: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时应
到卫生行政部门说明情况。在多方联系乙未果的情况下,甲单方提供了与乙的
合同解除证明,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做出撤销乙持有的《卫生许可证》,并向丙 颁发了《卫生许可证》(以下称新证)。
乙不服,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颁发被丙的《卫生许可证》,被告胜诉。
评析:
本案涉及行政法与民法的交叉问题。
第一,甲与乙之间的房屋租赁合同是否仍然有效?甲
受理(立案)—调查—听取意见—决定—执行(履行) 的。有利于期限的计算;有利于当事人明确其权利义务状
第三,不明示的,将作出不利于行政机关、有利于相对人 的推定。
态;有时将直接决定权利的归属。第二,要出具受理凭证。
(2)调查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第一,只能运用法律允
许的手段进行调查核实;第二,一般而言,行政执法中的
评析:
此案的关键是:第五层过滤是否法律规定饮水机取得卫生许可证必须具备
的条件。即申请人是否具备了解除禁止的条件。行政机关不能超越法律规定
审核申请人应当具备的条件。评审专家以未发现“独立包装的反渗透膜组 件”、申报不实为由作出了“建议不批准”的评审结论 。那么,“独立包装
的反渗透膜组件”是否法律规定的生产此类产品应当具备的条件?如果不是,
基本保障。公平正义标准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不应当援引
自认的正义标准,对抗正当程序所产生的结果,只有这样,
(三)行政程序的功能 1、控制行政权,防止行政权滥用
2、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