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国培计划”
中学美术骨干教师/教研员培训参训总结汇报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
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
其中,“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培训项目”是由中央财政每年划拨50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教育部直接组织实施面向各省(区、市)的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主要包括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培训团队研修、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班主任教师培训、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等示范性项目。
中央美术学院承担的是初中、高中美术骨干教师和教研员的培训重任。
课程不仅启发学员们转换教学思维,还增强了教学技能,并进一步丰富了教学实践方式与成果。
培训的主要目的旨在实施重点规划、更新教学理念、共享优质资源、践行教育改革,并在教师培训中发挥带头与辐射作用,从而推动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培训工作的全面展开。
主办单位:教育部财政部中央美院
承办单位: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国培中心
协办单位:湖南美术出版社
培训主题:
更新美术教育观念,提升教师艺术综合素养,践行课程改革培训内容及课时
专业理念与师德(9课时)
专业知识(15课时)
专业能力(31课时)
教学交流、参观(5课时)
课程专家
总指导:央美高洪书记
首席专家:央美美术研究中心杨力教授
课程负责人: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余丁院长系主任陈淑霞教授
主讲专家教授:王晓琳钱初熹谢丽芳尹少淳孔新苗乔晓光黄勇刘庆和邱志杰康剑飞孟沛欣马菁汝郑勤砚黄鹂常晓冰连晓刚
一、报到现场井然有序,接待学员工作细致充分
沿着校园内一路张贴的路标,我顺利找到了“国培计划”的报到处,领取了学院为学员精心准备的书包、教材、笔记本等学习用品和临时饭卡。
为了让学员能分享美院独特的专业资源,饭卡同时是一卡,可以凭此卡进入图书馆、美术馆、各个教学楼、每个专业工作室。
由于很多老师都是第一次来到美院,多位院系的研究生主动担任了本次活动的志愿者,带领我们参观校园,详细介绍教室、公寓、食堂、美术馆、图书馆和校医院的具体方位,种种细节令学员们十分感动。
二、开幕式简朴、亲切
秋天的中央美术学院正值一年中最美的时刻,爬山虎的红色
裹挟着松柏的翠绿,笑望着漫天飞舞的金色银杏叶,十一月三日,中央美术学院第六届“国培计划”拉开序幕。
教育部国家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杨力,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王少军,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秘书长、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助理、教务处处长王晓琳,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教授余丁,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美术教育系主任、国培中心主任、教授陈淑霞等专家领导出席了开班仪式。
活动由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杨杰主持。
出席开班仪式的专家领导就国培项目的背景、发展历程及历届培训的情况与学员们进行分享,并对学员们的到来表示欢迎,预祝我们所有学员在此次培训中有所收获。
期望通过培训每位学员在美术专业技能与教学实践结合方面大有收获,进一步掌握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研究的基本方法。
骨干美术教师、教研员代表则在发言中表达了感谢与期待。
三、“国培计划“课程简介
“国培”课程结合当前中小学美术教学现状与实际需求,将教师培训内容分为四个模块:
第一、课程标准与政策解读;
第二、美术教育认识与方法;
第三、美术教学案例与研讨;
第四、课程学习汇报展与研讨、参观;
通过此次培训,梳理基础美术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更新教育
理念,为全国范围内基础美术教育资源的分享与促进搭建良好的平台。
本次培训一方面通过概念解析与教学案例分享探讨了如何进行美术教学,另一方面又以审美与生活、艺术发展心理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资源、艺术博物馆教育资源等,这些近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和主流的分支问题,充实并丰富了整个培训课程。
而教师、教研员的分班专题研讨和案例评析,则为参训学员提供了珍贵的交流机会。
全国各地的一线教育工作者不仅能够相互借鉴工作经验,更能分享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感悟与心得。
这使得“国培”的课程真正起到帮助参训学员开拓视野、转换思路、培养研究型的思考和工作方式的作用。
实践课依然很精彩,包括参观798美术馆、美院的各个工作室以及中国画实践课等开阔我们学员的专业和文化视野。
四、部分专家教授授课回顾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钱初熹教授为大家带来“美术教育的国际视野与本土思考”课程,她将国际美术教育的介绍与我国现状相结合,为学员们介绍了国内外美术教学的许多
精彩案例。
钱教授一开始就提出讨论问题“你想用美术教育达到怎么什么样的目的”,让学员们都融入到课堂中来,大家在踊跃的发言中描述了许多自己课堂中的案例,让彼此了解到不同地方的中学美术教育现状。
在国际国内新的美术教育理论的讲解中,钱教授努力让各地的老师们与国际前沿美术教育思想接轨。
最后,她还介绍了许多国内外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精彩案例,她平易近人
的态度和充满激情的授课赢得我们学员们阵阵掌声。
郑勤砚老师以《博物馆与学校美术教育》为题,向学员们介绍了美国和欧洲一些重要博物馆与学校架构的美术教学活动。
郑老师鼓励学员们积极发掘博物馆对于美术教学的广阔空间,启发学员们寻找校外教学的丰富资源。
郑勤砚老师是研究儿童美术教育的专家,她还重点讲授怎么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
郑老师生动有趣的讲课方式引发了学员们的极大兴趣和关注。
中国画学院教授刘庆和老师主讲《美术教学基础认知:中国画发展现状/中国画实践》。
课堂上,刘庆和用大量优秀的美术作品为学员们梳理了中国水墨形式语言变革与发展的过程,并简单阐述了他自己所进行的中国当代水墨创作。
课程后半部分,刘庆和老师与他的研究生请学员们不限绘画题材、内容进行中国画创作,并在过程中给予学员启发性指导。
他鼓励学员创作应发自真情实感,不囿于以往所接受过的绘画技巧。
实践互动将整节课的气氛推向高潮,有效实现了实践课的教学目的。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孔新苗教授以《美术鉴赏教学的方法与策略》为题,首先对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课课程标准进行了解读,他认为建立在视觉经验与具体生活情境下的审美体验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最后,孔新苗教授以比较欣赏教学为例重点,讲述了美术鉴赏课程的设计方法与策略。
人文学院美术教育学系副主任陈淑霞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艺术实践与教学工作的经验为“国培计划”学员们带来了精彩一课。
陈淑霞教授在教案设计与创新和美育的作用方面给予了很大的重视,为“国培计划”教师带来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思想。
乔晓光研究员研究的主要是中华民族最具普遍性和文化多样性的剪纸艺术,剪纸蕴含着中国最本原的生命哲学。
乔晓光教授以全球化为时代背景,考量人类遗产的传承问题。
他指出当今世界已进入文化遗产的时代,中国正逐渐成为文化遗产大国,在这个特殊的发展阶段,国民应当增强民族文化意识,增强对民族传统的关注。
期望美术教师从民间的活态文明发掘教学价值,使中国民间文化生生不息。
广东省珠海市容闳学校副校长常晓冰老师通过具体、生动的案例分析,对“美术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为学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借鉴对象。
各位专家教授为学员们呈现的高水平课程不仅完善了大家的知识体系,还带来了教学方面的很多启示。
不少学员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问题,老师们均给予了耐心解答,充分体现了本次培训活动学习方式从“听讲”到“自主、合作、探究、反思、交流”的转变,使我们学员感受到培训“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的特点。
五、“国培计划“意义深远
在拓展美术学科教育教学知识和组织管理方法的基础上,授课启发以问题意识和方法论主导的工作方法和科研思路,一定会推进美术新课程改革在教学和教研工作中,全面的深层次的稳步推进。
“国培计划”是基础美术教育资源共享的平台,本次,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两百余名中学美术骨干教师、教研员与美术教育领域出色的学者、知名专家齐聚一堂,怀揣着共同的教育理想和教育热情,在“国培”的课堂上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一方面,专家对教育教学核心问题、热点问题的解读,是对我们参训学员工作的点拨;另一方面,我们这些经验丰富的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疑惑和困扰提供的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也为专家教授的学术理论层面的教育学研究提出尖锐、切实也最有启发性的问题。
通过本次中央美术学院对我们中学美术骨干教师、教研员的国家级培训,使每位骨干美术教师和教研员在政策把握、课改理念、教学观念、专业知识、审美素养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为深化推行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将形成积极的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