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公开课《陈太丘与友期行》说课讲解
公开课《陈太丘与友期行》说课讲解
1、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通( 否 ) 2、古今异义:
1、陈太丘与友期 古义:约定 今义:日期
2、太丘舍去 古义:离开 今义:前去,前往
3、下车引之 古义:拉 今义:引用
4、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辨一辨课文中“尊君” “君”“家
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尊君在不 君 与 家 君
您的父亲
日中
离开 才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同行,约好正午(见面), 过了正午(那个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 候就离开了,(陈太丘)走后(那人)才到。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当时
嬉戏
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嬉戏。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说 等待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 久不至,已去。”通“否”,句末语气
你从这个故事中,获 得了什么收获?
借元方责客之语,赞扬元方的聪敏, 明理懂礼。
更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做人应当诚信、有礼。
中外名人讲诚信
•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
——莎士比亚
•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
•
——高尔基
•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
到 离开 词,表询问
那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 说:“(我父亲)等了你好久(你)不来, (他)已经离开了。”
就 语气词,表示感叹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
丢下我走了。委,丢下,舍弃
朋友就生气地说:“(你父亲)真不是人 啊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我丢下自 己离开了。”
陈 太 丘 与 友 期 行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体会 信、礼的重要性,学会诚实守信、礼貌待 人。
二、注意停顿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 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 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 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请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
时间
地点
说清
事件的 起因
经过
结果
温馨提示:文言文翻译方法
Ø留:人名,地名,物名,职称等,可
照录不翻译。
Ø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 Ø换:用现代汉语去替换文言词语。 Ø调:调整句子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
代汉语的说法。
Ø删:删去没有是意译的词。 Ø加为了使句子更顺畅,加上写词语,
信用
——[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
走肉
——[英]赫伯特
•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
•
——[法] 谚语
您
我的父亲
(对别人父亲的 (有礼貌地(谦称,对别
一种尊称) 称呼对方, 人称自己的
是尊称) 父亲)
探讨问题
(1)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反驳父亲友人的?
“无信”、“无礼”
(2)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说说你的看法。
(3)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明理懂礼(懂礼识仪)、聪敏、 胆大、直率、能言善辩。
跟符合现代汉语的意思。
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陈太丘
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
不至,太丘舍( )去,(
)
去后(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
不?”( )答曰:“( )
待君久不至,已去。”
三、训练翻译
相约而行 正午时分 到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不再等候就走了 约定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对别人的尊称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对别人称呼自己的父亲
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就 没有信用
没有礼貌
元方说;“你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你) 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父 亲,就是没有礼貌。”
惭愧 拉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他,代指元方 回头看 那人感到惭愧,就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 自己家的大门,再没有回头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