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剖学基础《脉管系统》教学要点思考

解剖学基础《脉管系统》教学要点思考

解剖学基础《脉管系统》教学要点思考惠州卫生学校钟强摘要:系统解剖学九大系统的教学过程中,《脉管系统》这一章具有极其的重要性,它是整个解剖学学习过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因此,教学中有几个学习要点一定要讲透,让学生完全真正掌握系统的内容,对整个解剖学的学习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解剖学;脉管系统;教学;方法;思考在中职学校任教至今已有15年以上,其中主要是担任《解剖学》这门医学基础课的教学,学生也从80后都变成了90后,针对各个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医学生有不同的教学手段,也积累了一点经验和体会。

因此,笔者在解剖学教学上对各章节、系统的教学都有一套有效的方案,能很好地指导学生扎实学好正常人体解剖知识,为后续各医学课程打好学习基础,并为他们在临床见习、实习、工作后打下良好的医学理论基础。

系统解剖学是医学新生在第一学期就接触到的第一门真正的医学类课程,如何让学生们真正学好、理解、记忆、运用这一门课的知识,能够为以后的整个医学学习过程服务呢?笔者在教学上按两条线并进的方法来进行实施,一是把教材中按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即各个系统的组成、位置、毗邻、结构形态特点、功能进行规矩的讲解,二是专门就一些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重点、难点内容,以及笔者认为是关键教学要点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花更多的时间,结合网络上搜集的资源(音频、视频、图像、文字资料等)、自画图、特制PPT动画演示、自制SWF或GIF动画等进行反复的演示讲解,让学生形成深刻印象,从而达到了解、熟悉、理解、记忆、活学活用等目的。

在整个系统解剖学的九大系统中,笔者认为《脉管系统》这一章的内容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部份,具有特别的地位。

以前的教材多把这一章编在教学顺序的第六个系统,就是在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之后,近年来的教材则多把这一章安排在第四个章节,就是在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之后,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之前。

笔者认为两种安排都没有太大的差别。

在脉管系统之前,学生先学习了细胞、组织、运动系统,认识了一个人的微观结构和外观的基本结构,再学习内脏系统,认识了人的大部分内在结构,而在脉管系统之后,还将要学习感觉器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所以,依照脉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来理解它与各系统之间的关系时,笔者把它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系统来指导学生认识一个“整体人”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在学习人体系统解剖的时候起到一个融会贯通、承前启后的作用,可以加深理解前面各系统器官的位置、毗邻、形态结构特点、功能,也有利于后面的各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学习,才能在学完整个解剖学之后真正达到理解“整体人”的概念。

所以说这是一章特别的内容,如何利用好这一章的教学讲解引导和指导学生真正掌握系统解剖学的根本,是一个解剖学教师应该去研究和反思的地方。

在《脉管系统》这一章的教学中,通过不同专业班级的对比教学和总结证明,有几个关键要点一定要讲解清楚,否则大部份学生都未能真正掌握这个系统的含义,也达不到对整本书内容的前后贯通,会使各系统的学习产生脱节,特别到了最后神经系统的学习,学生就像是在听天书,既没不能把前面学习的内容联系、运用上,对本章内容又不甚理解,造成大部分学生名义上进行了上百个课时的系统解剖学学习,但是对整个人体解剖结构还是了解不够深刻,并没有真正的掌握“整体人”的概念,完全是把人看作是散在的一大堆器官,这就没有达到解剖学教学的真正目的和最终目的。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笔者总结了《脉管系统》有五大关键知识要点,是讲解时必须给学生讲透的,简述如下:关键知识一:脉管系统在人的生理功能中的作用是什么?经过初中生物课和平时的知识积累,绝大部份中职医学新生关于脉管系统的知识仅仅是知道有心脏、血液、血管是关乎人的生命的器官而已,心脏停了、血不流了,人就会死亡,至于为何关系如此密切就不知道了,对各器官的工作原理更加不熟悉。

所以笔者在讲解本章前首先作个类比,告诉医学生们,脉管系统就是人体内的“运输”系统。

血液就是“运输工具”,好比现实中的汽车、火车,所以,血液在人体内就是可以运输各种物质的运输工具,食物摄入体内后消化吸收入血、要排泄的废物的运输以及生命代谢过程的各种产品等都要靠血液来运输。

血管就是“路”,就是血液这运输工具行驶的道路,也像现实中一样是四通八达的道路网,可以到达全身各处,直达细胞旁边。

心脏呢?就好比“发动机”,提供动力,让“运输工具”血液在血管“路”上驰走。

在这个系统中关键部位是毛细血管,在总长度达11万千米的血管中,毛细血管占了绝大多数,它们是最小血管,是血管内外交换物质的场所,就像道路交通中的一个个车站,是上车下车的地方,就是各种物质出入血管的地方。

经过这样的类比说明,并在整个心血管系统教学中重复灌输这样的思维认识,让学生能很快地明白整个系统的本质功能,就可以快速地接受和理解教学内容,进一步了解脉管系统、血液与人的生命之间的真正关系。

关键知识二:血液循环是一个“圈”含两段路,大小循环是同时进行的。

脉管系统中心脏和血管系统是连续、密闭的管道系统,分体循环、肺循环两部份,两部份循环是连续的两段路,在心脏这里首尾连结形成一个“圈”。

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的内腔是首尾连续的、不开放的,血液就在这种内腔中单方向流动(除局部静脉有倒流外,对整个循环来说是单方向的)。

本章书本上配有那个标准化的血液循示意环图看似简单,但对于大多数中职医学生来说,当他们上完课后还是搞不懂是怎么回事。

因此,笔者利用PPT 制作了两个示意图,其中图1比书中的图更加精简地表达了血液循环的全部含意。

图2通过心脏的分解表示大小循环是同一个循环的两段路。

其中心脏结构的特别之处能直白地表达出来,让学生真正明白心脏分左右心腔,是不相通的,大小循环的血液分别出入心脏的不同心腔的情况。

以前,每当初步讲解完这个问题时,大部份学生还都认为血液是两次进出心脏,以心脏为中心,是两个循环,两个“圈”,他们未认识到这其中的关键结构在于心脏是左、右不通的,通过特别制作的图示来讲解,同学们就大多能即时明白。

关键知识三:什么是动脉、静脉?什么是动脉血、静脉血?图谱和模型等教具上的红色、蓝色代表什么?刚入学的中职医学生大多存在这几个误区:1、可触摸到会动的血管是动脉,不会动的是静脉;2、动脉血管内流的是动脉血,静脉血管内流的是静脉血;反过来,流运动血的血管是动脉,流静脉血的血管是静脉;3、动脉血是红色的,静脉血是蓝色的;4、在挂图、模型、图谱中,红色代表动脉血管和动脉血,蓝色代表静脉血管和静脉血。

经过本章讲解前调查统计发现,新生班中95%以上的同学都存这样的误区认识,学完本章后还有相当部份的学生有这样的误区认同感,甚至到了学习临床学科时,还会常常会表达错误。

这里的关键是他们按常识性思维去判定结果,偷换了概念,没有真正从解剖学定义上去做解释。

所以,在讲授心血管系统这一章时,这也是一个综合的要点,在上课时可以结合《组织学》部份有关血液的组成、《生理学》有关血液特性、生理功能等内容,逐一解析好产生上述几个误区的原因,纠正学生头脑中错误的思维认识,不能让学生带着粗浅的常识性认识、模糊的混乱概念、错误的认知思维离开《解剖学》课堂。

在细讲本章节内容前一定要给予重点的解惑,否则往下学会更混乱。

关键知识四:血液循环是怎么样形成单方向流动的?血液循环整体上是单方向流动的,就是按照:从心室出心,经动脉不断分支,到毛细血管交换物质,逐级汇合成静脉,最后回到心房。

在局部地方主要是指浅静脉系统内的血液在一定程度和一定的区域内可以有返流现象,但整体上是不可逆行的。

血液就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流动。

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现象呢?讲解的关键结构就是五种瓣膜:右房室瓣(三尖瓣)、左房室瓣(二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静脉瓣。

这就是控制方向的开关,只单向开放,让血液循环单方向流动。

所以,笔者认为,五种瓣膜从结构、位置、功能、原理等方面要详细地向学生讲解,让学生真正明白血液循环单方向流动的根本所在。

关键知识五:其它各大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的关键联系点在何处?在教学过程的反馈中发现这样的现象,当学习完内脏各系统后提问学生: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在哪里?大家答:小肠。

再问:吸收的营养到了何处?许多同学就回答不准确了。

又问:吸进肺的氧气到了哪里?肺内的二氧化碳哪里来的?尿是什么原材料制作的?尿与血液的关系是什么?性激素与生殖细胞的运输途径相同吗?大部分学生都不知道如何回答,学完内脏学后,相当部分的学生仍不明白其所以然。

关键就是把各系统的关系断开了,没有去深层思考一下人体的整体性,功能的相关性。

因此就要详细讲解毛细血管的交换功能,以及在各系统间的相关联系,让学生明白小肠吸收营养入血了,在肺内是血液与空气间进行了气体交换,肾内的尿来源于血液的过滤而形成,性激素都经血液运输到全身,全身各细胞所得营养和排放废物都是血液运输。

所以,在心血管系的学习中,这是一个学生学习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知识点,让学生明白人体各系统的整体性和相关性,对人体的认识从系统解剖学的分散认识过渡到整体人的概念认识,最基本的地方就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这一概念链,要贯穿整个解剖课的教学之中。

基于以上五个关键知识点,针对中职医学生的素质特点和教学内容特点,在讲解时通过精心制作的课件、特别是多一些易懂的动画或视频,进行由浅至深、层层推进的方法讲解,并始终引导学生认识“整体人”的概念,把各系统间的相连关系理顺给学生,才能让他们真正地接受、理解、记忆、掌握本系统的内容,也就能承上启下地把整个《正常人体学基础》学得扎实,为后续各医学科目的学习乃至将来的实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所以,在实践教学中,老、中、青老师都应该与时俱进地去适应新一代学生的特点,找出适合他们的教法,但万变不离其宗,科学与医学在进步与发展,我们老师也应该在不断学习中前进,做好本职工作,教出一批批合格的医学生,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