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讲 气胸病人的护理

第九讲 气胸病人的护理


更换引流袋护理:
更换引流瓶时,必须先双重夹闭引流 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严格执行无 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如果引流管脱落,必须先双重夹闭引 流管(无血管钳时,可用手反折引流 管),防止空气进入胸膜腔。
更换引流袋的挤压方法:
挤压方法为: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 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 流液流出。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最简单的方 法是观察引流管是否继续排出气体和液体, 以及长玻璃管中的水柱是否随呼吸上 下波动,必要时请病人深呼吸或咳嗽 时观察。水柱波动的大小反应残腔的大小与 胸腔内负压的大小。正常水柱上下波动46cm.如水柱无波动,病人出现胸闷气促,气 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症状,应疑为引流 管被血块堵塞,需设法挤捏或使用负压间断 抽吸引流瓶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通知 医生。
指导有效咳嗽的护理:
咳嗽有利引流鼓励病人咳嗽,以尽早排出肺 内痰液和陈旧性血块,使肺复张,肺复张有利于胸 腔内积气和积液的排出。对无力咳嗽的病人,护士 一手按压切口,另一手的中指按压胸骨上窝处,刺 激总气管,以引起咳嗽反射有利咳痰。手 术和胸腔置管均可使肋间肌和膈肌运动受限, 呼吸功能受到影响,使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减弱,肺 泡和支气管内易积聚分泌物,并逐渐变粘稠,且不 易被咳出。在术后第1日晨给病人做超声雾化吸入, 并要求每个护士能熟练作肺部听诊,如痰鸣音明显, 立即给予雾化、拍背、协助排痰,直至肺部呼吸音
• 此时胸膜腔内压力升高,甚至负压变成正 压,使肺脏压缩,静脉回心血流受阻,产 生不同程度的肺、心功能障碍。 • 由胸外伤、针刺治疗等所引起的气胸,称 为外伤性气胸。 • 最常见的气胸是因肺部疾病使 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者 靠近肺表面的肺大疱、细小气 肿泡自行破裂,肺和支气管内 空气逸入胸膜腔,称为自发性 气胸。
按病理生理变化分类
闭合性(单纯性)气胸 开放性(交通性)气胸 张力性(高压性)气胸
1、闭合性(单 纯性)气胸
空气进入胸膜腔后, 裂口随即关闭,胸 膜腔与外界不再沟 通
2、交通性
(开放性)气胸
胸膜腔与外界持续 相通,空气自由进 出胸腔
3、张力性(高 压性)气胸
由于裂孔呈单向活 瓣作用,吸气时, 空气进入胸膜腔, 呼气时,空气滞积 于胸膜腔内,胸内 压急剧上升。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1、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密封,胸 壁伤口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 2、体位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置病人于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 流。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出, 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扩张。 3、维持引流通畅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 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任何情况下引 流瓶不应高于病人胸腔,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膜腔造 成感染。定时挤压引流管,30-60mim1次,以免管口 被血凝块堵塞。 4、妥善固定运送病人时双钳夹管,搬动病人时,应注意保持 引流瓶低于胸膜腔,以免瓶内液体倒流,导致感染,对有气 体逸出的病人,需始终保持引流管通畅,绝不可随意夹管, 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保持密封。
心理护理:
气胸病人多数急诊人院,尤其初患由 于疾病的折磨及知识的缺乏,常常是惶恐 不安,易加重病情。因此病人人院时要热 情接待,态度和蔼,语言亲切,适当时机 给予必要的解释及对疾病知识的宣教,鼓 励病人战胜疾病,并举出类似抢救成功的 病例,使病人从紧张状态中安静下来,以 利于恢复健康。
• 协助医师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为确保有效的持续排气, 张力性气胸、交通性气胸应尽 早行胸腔闭式引流。
闭式水封瓶吸引装置﹙负压吸引﹚
闭式引流管拔管指征:
①生命体征稳定。 ②引流瓶内无气体溢出。 ③引流液体很少。 ④听诊余肺呼吸音清晰,水封瓶中不再有气泡逸出,且玻 璃管中液面不再波动,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 24h引流液小于50ml,脓液小于10ML,X线胸片示 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 拔管后24小时内要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胸闷、憋气、呼吸 困难、气胸、皮下气肿等;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渗液,如有变 化,要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方法:嘱病人先深吸一口气后屏气即可拔管,迅速用凡 士林纱布覆盖,宽胶布密封,胸带包扎一天。
胸腔闭式引流的特殊护理:
选择合适的体位,病人的体位以斜坡(床头抬高45-60度, 床尾抬高10度)卧位为宜,病人血压平稳后即可取斜坡卧位, 以利于胸腔内积液流出,同时也利于呼吸及循环功能,还起到 减轻切口张力的作用。避免引流管受压,经常挤压引流管,以 免纤维素性物质沉着于引流管口内引起堵塞。如体位不当,部 分积液残存于胸腔内时间一长,易造成粘连性胸膜炎,甚至造 成包裹性积液而影响呼吸功能。临床上出现的引流不畅,多与 体位不当有关,特别是脓胸病人采取有效的体位是至关重要的。 咳嗽较剧时,给予镇咳剂,痰稠时口服化痰药或雾化吸入及静 脉给药。并嘱患者或陪伴者一定要按住胸壁插管部位,否则引 流管易脱落到皮下,导致皮下气肿。全麻术后完全清醒的病人, 术后第1日晨协助病人坐起,摇高床头,背后垫一薄枕,使病 人舒适。由于坐起活动,病人有时疼痛而不愿合作。术后早期 活动不仅可以预防术后并发症,有利机体康复,而且有利于引 流,早期拔管,减轻痛苦。
裂口特点 • 闭合性: 闭合
胸腔压力
轻度升高 抽气后负压
临床表现

• 交通性: 开放
接近大气压 抽气后不能维持负压
重,可呼衰
严重,呼衰、 • 张力性:单向活瓣 抽气候后压力很快回升 循环衰竭
显著升高
按轻重程度的分类
• 小量气胸——肺萎陷30%以内 • 中量气胸——肺萎陷30%-50% • 大量气胸——肺萎陷50%以上
3.交通性气胸:应选用胸腔闭式引 流。有的胸腔破口可以自行封闭, 转为闭合性气胸。
自发性气胸急救配合
将手指或橡胶手套紧缚在穿刺针头上, 在绞套尾端剪一弓形裂口,吸气时,胸 腔里负压,裂口闭合,胶套萎陷,胸腔 外空气不得进入。呼气时,胸腔呈正压, 胶套膨胀,弓形口裂开,胸腔内空气得 已排出。
自发性气胸急救配合
常规护理:
1.观察患者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的程度,及时与 医生联系采取相应措施。 2.根据病情准备胸腔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的物 品及药物,并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有 关处理。 3.观察患者呼吸、脉搏、血压及面色变化。 4.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应观察创口有无出血、 漏气、皮下气肿及胸痛情况。 5.尽量避免咳嗽,必要时给止咳剂。 6.减少活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屏气,必要 时采取相应的通便措施。 7.胸痛剧烈患者,可给予相应的止痛剂。 8.胸腔闭式引流时按胸腔引流护理常规。
﹙三﹚胸膜粘连术
反复多次发生气胸,可用灭菌滑 石粉、四环素等注入胸腔。通过无 菌性炎症,使两层的胸膜粘连,胸 膜腔闭锁。
﹙四﹚手术治疗
⑴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气胸 ⑵张力性气胸引流失败 ⑶大量血气胸
护理诊断
• 1、低效性呼吸形态:与肺扩张能力下降、 疼痛、缺氧、焦虑有关; • 2、疼痛(胸痛):与气体刺激胸膜、引流 管置入有关; • 3、有感染的危险:与胸腔气道相通及胸腔 置管有关; • 4、活动无耐力:与疼痛、活动受限有关。
• 2 、体征
胸腔积气阳性体征和肺心受压表现:
大量气胸时,患侧胸廓饱满,呼吸 运动减弱,叩诊鼓音,语颤及呼吸音均 减低或消失,气管 移向健侧,皮下气肿 时有握雪感。
右侧气胸时,肝浊音界下移甚至消 失,左侧少量气胸或伴发纵膈气肿时, 可有Hamman征,即在左心缘听到与心 跳一致的气泡破裂音。
并发症
气胸的诱因
• • • • 抬举重物 咳嗽、喷嚏、屏气、高声大笑 高压状态进入低压状态 呼吸机(持续正压人工呼吸)
临床表现
• 1、症状
• (1)突发胸痛:为气胸的首发症状,可 为诱发(持重物、屏气、剧烈运动), 呈刀割样或针刺样疼痛。吸气时加重, 多在前胸或腋下。
临床表现
• (2)呼吸困难:是典型症状。 • 呼吸困难程度与气胸类型、积气多少及肺 功能有关,机械通气的患者表现为症状急 剧恶化和缺氧或吸气压上升, 进行性加重,严重者紫绀甚至休克。 • (3) 刺激性干咳:气体刺激胸膜所致。
概述
气胸原因分类: • 1、自发性。以继发于慢性阻塞 性肺病和肺结核最为常见。 • 2、外伤性。 • 3、医源性。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 1、原发性自发性气胸,肺无明显病变由胸膜大泡 破裂形成,多见于瘦长体型的男性青壮年 ;常规 x线检查可见胸膜下大泡。可能与吸烟,身高,小 气道炎症,非特异性炎症瘢痕密或弹性纤维 先天性发育不良有关。 • 2、继发性自发性气胸,多在有基 础肺疾病的患者身上发生,由于肺 部疾患导致支气管不完全阻塞,形 成肺大泡破裂,从而引发气胸,如 肺结核,COPD,肺癌,尘肺,肺 脓肿等。
一般护理:
1.给予高蛋白,适量进粗纤维饮食。 2.半卧位,给予吸氧,氧流量一般在 3L/mim以上。 3.卧床休息。 4.加强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 褥疮护理,防止护理并发症。 5.疼痛较甚者,分别应用止痛剂,如去痛片、 安定、强痛定,无堵管现象。若伤口感染 化脓,拔管后用甲硝唑换药1周,多数伤口 可愈合。
• 脓气胸,血气胸,皮下气肿, 纵膈气肿,呼吸衰竭。
辅助检查
• 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气胸、判断 疗效的最可靠的重要方法。




• • • • •
气胸 必须迅速诊断和正确处理 否则—— 肺脏萎缩和纵隔受压移位 急性进行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 死亡
诊断要点
• 1.突然发生胸痛,呼吸困难和刺激性 干咳。 • 2.出现气胸体征。 • 3.X线胸片检查或CT显示胸腔 积气和肺萎缩。
假设现在时刻是下午五点十分, 你正在和朋友们在打篮球!
突然!你感到左胸有一股剧痛,並且出现 胸闷和气急
你非常紧张和 感觉不舒服 …
可能是 什么病
气胸
气胸患者的护理
内科护理 杨宇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