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价单位: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2013年9月1规划概况广州国际健康城,是落实广州“123”功能布局规划的重要产业发展平台,是“2+3+9”战略性发展平台中,9大重点项目之一。
2013年广州重点建设的10大产业项目之一,广药集团生物医药产业白云基地项目,是广州国际健康城核心产业区和重要发展引擎。
2011年6月,根据市政府关于打造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的工作部署,白云区启动了《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概念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竞赛及成果深化工作。
2012年,根据市长办公会议纪要(穗市长会纪[2011]95号)要求,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开展《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控规编制中,规划区总体规划研究面积约148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面积约67.4平方公里(图1)。
本次评价主要针对控规区域进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国家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进行环境保护论证,确保在发展的同时能够保护环境,保护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为做好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1规划时限《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年限为2013~2020年。
其中近期开发时限为2013-2015年,远期开发时限为2016-2020年。
1.2规划产业定位与发展策略(1)规划定位以健康产业为核心的“国际化、集群化、生态化”的健康产业新城。
(2)规划目标①根据“123”功能布局规划,落实“2+3+9”重大项目用地规划。
②按照居住、产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市政、生态等八大类功能,统筹制定2012-2016年实施项目计划。
③按“以功能定项目,以项目定指标,以指标定控规”的工作思路,落实用地指标,编制控规,通过三规合一,确保建设项目落地实施。
精品文档。
2欢迎下载广州国际健康城总规边界图1 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地理位置图全年,静风19.8%NNEESESSW W NW帽峰山控规边界广州国际建康城控规边界1.3产业布局和功能布局(1)产业布局产业布局以健康产业为核心,配套生活设施、金融商务、餐饮酒店、贸易咨询、现代物流、文化创意对核心产业进行支撑。
核心圈层: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综合服务、职业教育、医护培训、科技研发、会议展贸、医疗体检、管理孵化、休闲运动、旅游度假、疗养康复。
支撑圈层:居住及生活配套、金融商务、餐饮酒店、贸易咨询、现代物流、文化创意。
具体详见图2。
图2 规划产业布局示意图(2)功能布局控规区域主要分为三大片区:医药研发片区:主导产业功能为健康医药及医疗科研产业。
职教培训片区:主导产业为教育培训。
健康服务片区:主导产业为健康管理、健康服务及健康养生。
其他:总规研究中将南部帽峰山区域作为健康养生片区,具体执行已批复的帽峰山控规,不进行修改。
具体详见图3。
图3 规划功能布局示意图(3)重点建设项目健康城分区控制导则范围(67平方公里)内,近期(2013)启动项目共41个,其中完全符合土规(2010-2020)建设用地的项目有18个,部分符合土规(2010-2020)建设用地的项目有13个,需要三规合一提供建设用地的项目有10个。
近期(2013)启动项目符合土规(2010-2020)建设用地的共436.45公顷、需要三规合一提供建设用地共368.07公顷、合计804.52公顷。
其中,产业类项目25项;民生类项目7项;教育类项目3项;基础设施类项目5项;生态类项目1项。
具体详见表1。
表1 规划区内重点建设项目一览表类21 广州市盲人学校新校9.64 9.18教育类0.4622 广州市观音山公墓53 53 民生类23 地铁14号线村民住宅拆迁安置区0.31 0.31 民生类24 新和交通枢纽项目11.4(健康城内9.4)4产业类5.425 广东白云职业学院49.8925.6教育类24.2926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66.53 45.06教育类21.4727 广州地铁十四号线64.2 64.2 基础设施类28 广州地铁十四号线支线 2 2 基础设施类29 国际高端医疗中心 6.91 6.91 产业类30 健康展贸中心 2.52 2.52 产业类31 国际健康创新中心 3.05 3.05 产业类32 国际保健康复中心7.03 7.03 产业类33 健康居住小区26.94 26.94 民生类34 健康风情街区20.05 20.05 产业类35 健康管理服务中心 2.65 2.65 产业类36 健康产业城核心区村民安置区 6.23 0.17民生类6.0637 国际健康研究院及国际高端论坛 6.23 0.37产业类5.8638 神农养生基地(健康休闲酒店)10.72 0.32产业类10.439 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健康大道37.5 10.83 基础设施类26.6740 国际医疗健康谷23.42 23.42 产业类41 广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二期)建设工程9.527.21生态类2.31合计804.52436.45368.071.4土地利用规划规划区总用地面积6743.67ha,规划区内用地面积最大的是建设用地共3183.34 ha、占规划区总面积的47.2%,其次为农林用地共2908.38 ha、占规划区面积的43.13%。
土地利用规划图详见图4。
城市建设用地2960.71 ha,其中,绿地、公共设施用地所占比例较大,分别占建设用地的30.31%、24.14%;其次为交通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和居住用地,分别占建设用地的18.22%、11.30%和9.70%;工业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较少,分别占建设用地4.32%、2.01%。
规划城乡用地平衡表具体详见表2。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详见表3。
表2 规划城乡用地平衡表表3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图4 土地利用规划图1.5人口规划至2020年,规划区居住人口本次规划居住人口为18.22万人、就业人口约20万人。
1.6排水规划现状:雨水顺势排放,部分污水排管网从路进竹料污水处理厂。
规划:道路采用10年一遇的设计重现期,规划污水量为7.6万m3/d。
本规划区规划建设一座污水处理厂,最终规模为6万m3/d,用地面积为7.2公顷。
规划1.6万m3/d污水排入竹料污水处理厂,6万m3/d污水排入规划污水处理厂。
新增2座污水提升泵站,用地不少于1500m2。
1.7规划实施前后主要指标变化情况规划实施后,规划区建设用地明显增加,林地有所减少,水域有一定增加,规划区人口规模明显增大。
视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为人工林地的话,规划后农林地实际减少了1856.19ha,这其中大多数是果园和一般农用地。
表4 规划实施前后主要指标变化情况2规划区污染源分析2.1水污染源估算规划区内污水排放可根据用水量进行估算。
生活污水排放系数取0.9;工业废水参照规划进行估算。
经计算,规划区总排水量为6.85万m³/d,工业废水按照每年330日计算、生活污水按每年365日计算,合计2434.1万m³/a。
详细表5。
表5 规划区污水量预测按照规划,本规划区规划建设一座污水处理厂,最终规模为6万m3/d,用地面积为7.2公顷。
规划6万m3/d污水排入规划污水处理厂(其中工业废水需预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污水管网)、其他污水排入竹料污水处理厂。
并新增2座污水提升泵站。
竹料污水厂污水经处理后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A标准,在此规划建设的污水处理厂也按此标准控制。
各类污染物排放情况详见表6。
表6 污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表2.2大气污染源估算本规划对环境空气质量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影响的污染源将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生活燃料废气以及工业废气等。
(1)机动车尾气不考虑京珠高速、广河高速等过境道路,类比广州市平均车流量,小型、中型、大型车的比例按照5.5:4:0.5计,规划区内交通道路的年日平均车流量为小型车17000辆/日、中型车12300辆/日、大型车1520辆/日。
经计算,规划区内汽车尾气CO、HC及NOx排放量分别为166.41 t/a、60.01 t/a、20.40 t/a。
(2)生活燃料废气污染物规划区生活用能规划采用天然气,规划居住人口18.22万人,天然气消耗以0.2m3/人•d计,则生活消耗的天然气为1.37万m3/d (即500万 m3/a)。
排放系数选用《环境统计手册》(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推荐值,生活污染源SO2、NO2及烟尘排放量分别为3.15 t/a、9.22 t/a及1.51 t/a。
(3)工业废气工业废气主要来自“广州白云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基地‘退二’园区”。
另外,“退二”园区内规划集中供热,建设3x15MW级燃气热电联产机组,天然气消耗量为0.824亿Nm3/a。
该热点联产机组建成投入运行后,“退二”园区内将不再建设锅炉等产生废气污染物的污染源。
热电联产机组在燃烧天然气的过程中,产生SO2、NOx 及烟尘等废气污染物。
SO2、NOx及烟尘排放量分别为0.592 t/a、108.29 t/a及14.25t/a。
另外其他医药研发、药物实验室会产生少量的有机废气和酸性气体。
(4)恶臭气体恶臭气体来自医药生产(主要是中药生产)以及污水处理站运行过程。
恶臭气体成分复杂,源强难以进行定量统计,但总体而言,其产生量一般不大,其影响范围一般局限在无组织排放源附近。
通过有效控的制恶臭气体控制措施,并划出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其影响可得到有效控制。
2.3噪声污染源本规划区所产生的噪声可分为设备噪声、交通噪声和社会噪声三类。
(1)设备噪声噪声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机械传动设备以及公用设备如制冷机组、泵类、风机类等,噪声级范围为75~105dB(A)。
(2)交通噪声源交通噪声最根本的声源就是汽车本身及其组成的车流。
具体分析主要是由以下几个主要声源组成:发动机噪声、进排气噪声、车体振动噪声、轮胎噪声等。
据调查,我国公路常见的机动车(重型、中型、轻型载重汽车,公共汽车,中客车,小轿车及摩托车等)的车辆噪声级在71.5~86.5dB(A)左右(7.5m处,L50,匀速50km/h)。
(3)社会噪声主要来源于规划区内日常生活产生的噪声,噪声级一般小于90dB(A)。
2.3固体废物规划区固体废物主要包括一般生活垃圾、工业废物、医疗废物等。
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产生量约91t/d(3.32万t/a)。
工业废物主要是医药生产中产生的药渣、废包装材料等,属于一般工业废物,另外医药研究、生产中产生的各类化学品废液、废渣属于危险废物。
《广州白云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基地“退二”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一般工业废物产生量约为1650t/a、危险废物产生量约41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