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MA与Sup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对比

SMA与Sup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对比

发展历史
沥青马蹄脂碎石混合料,是一种新型的沥青混合料结构,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被称为StoneMasticAsphalt,缩写为SMA。20世纪九十年代初SMA引进中国,1993年在我国首都机场高速公路首次应用,现在已在全国20几个省、市、自治区得到了推广应用,SMA已经成为我国高速公路的主要路面结构形式之一。
1987年美国公路战略研究计划(SHRP)进行的一项为期五年耗资5000万美元的沥青课题研究,最终研究成果称为Superpave,即高性能沥青路面,包括胶结料规范、混合料设计体系和混合料性能分析方法。目前我国的Superpave技术的引进和应用较为普遍,Superpave沥青胶结料规范和混合料设计规范在许多项目中已被应用。
结构特点
SMA是一种紧密嵌挤骨架密实结构,为间断级配,即各档料的用量不是连续的,其特点是粗料多,细料少。其混合料是一种抗变形能力强,且具有非常好的高温抗车辙能力,耐久性好,综合性能有明显改善的沥青面层混合料。同时,由于沥青马蹄脂的粘结作用,使低温变形能力和水稳定性有较大改善。SMA的空隙率很小(3%~4%)几乎不透水,混合料受水的影响很小。由于粗集料比例占70%以上,路面压实后表面形成较大孔隙,构造深度大,使抗滑性能提高。
每台拌和机每天l~2次,以4~6个试件的平均值评定
符合规定
T0702、T0709
浸水马歇尔试验
必要时
符合规定
T0702、T0709
车辙试验
必要时
符合规定
T0719
项目
检查频度及单点检验评价方法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试验方法
外观
随时
表面平整密实,不得有明显轮迹、裂缝、推挤、油盯、油包等缺陷,且无明显离析
目测
实验室标准密度的98%
最大理论密度的94%
试验段密度的99%
T0924、T0922
项目
检查频度及单点检验评价方法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试验方法
平整度(最大间隙)
随时,接缝处单杆评定
3mm
T09312
宽度
有侧石
检测每个断面
±20mm
T0911
无侧石
检测每个断面
不小于设计宽度
SMA与Sup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对比
SMA
Sup
全称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toneMasticAsphalt,简称SMA)。改性沥青SMA路面被认为是性价比最好的沥青路面结构。
Superpave是SuperiorPerformingAsphaltPavement的缩写,中文意思就是“高性能沥青混合料”。
纵断面高程
检测每个断面
±l0mm
T0911
横坡度
检测每个断面
±0.3%
T0911
渗水系数
每1km不少于5点,每点3处取平均值
200ml/min
T0971
构造深度
每1km不少于5点,与渗水在同一处
0.8~1.3mm
铺砂法
(2)细集料:SMA中小于4.75mm的细集料比例较少,通常仅为10%~15%。细集料应采用机制砂或轧制的石屑,质量要求坚硬、洁净、无风化、无杂质。
(3)矿粉:矿粉作为沥青结合料的填料,在SMA中通常用量为8%~12%。矿粉应采用由石灰石、白云石等碱性岩石磨细的石粉,质量必须保持干燥。
(4)沥青:SMA对沥青结合料要求比普通沥青混凝土更高,必须具有较高的粘度,与集料有良好的粘附性,其用量大致为5.8%~6.5%。采用改性沥青效果更加显着,可以改善高低温变形性能及与矿料的粘附性,防止沥青析漏,减小温度敏感性。
组成成分
(1)粗集料:SMA混合料依靠粗集料的石石接触和紧密嵌挤而形成骨架结构(SMA-13和SMA-16为大于4.75mm的集料,SMA-10为大于2.36mm的集料)。粗集料是SMA质量控制的关键,必须使用石质坚硬、表面粗糙、形状接近立方体的优质破碎石料。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是个重要指标,要求不大于15%,石料压碎值要求不大于25%。
(5)纤维稳定剂:SMA中必须采用纤维稳定剂,因为纤维具有加筋、分散、吸附及吸收沥青、稳定、增粘等作用,可防止沥青析漏。通常采用木质素纤维,其掺用量一般为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0.3%~0.4%。木质素纤维易受潮,应控制其含水率小于5%,在拌和过程中充分分散及拌和均匀。
(1)粗集料:粗集料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似立方体颗粒的碎石,粒径应满足规范要求,应采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的碎石,具有2个破碎面颗粒的含量不少于75%。
施工应配备的主要施工机械包括:(1)沥青混合料拌和机:配有热贮料仓,单机产量宜不少于240t/h,增加纤维(和消石灰,必要时)投放口;(2)摊铺机:履带式摊铺机2台以上;(3)压路机:重型振动压路机3~4台,10t双钢轮压路机1~2台。
Superpave混合料出场温度为165°~190°,摊铺温度不低于160°,初压温度不低于150°,复压终了温度不低于130°,终压温度应控制在不低于110°。
±3%
4.75mm
±4%
项目
检查频度及单点检验评价方法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试验方法
沥青用量(油石比)
逐盘在线监测
±0.3%
计算机采集数据计算
逐盘检查,每天汇总l次取平均值评定
±0.1%
总量检验
每台拌和机每天l~2次,以2个试样的平均值评定
±0.3%
T0722、T0721或燃烧法
马歇尔试验:空隙率、稳定度、流值
项目
检查频度及单点检验评价方法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试验方法
混合料外观
随时
观察集料粗细、均匀性、离析、油石比、色泽、冒烟、有无花白料、油团等各种现象
目测
拌和
温度
沥青、集料的加热温度
逐盘检测评定
符合规定
传感器自动检测
混合料出厂温度
逐车检测评定
符合规定
逐车人工检测
逐盘测量记录,每天取平均值评定
符合规定
传感器自动检测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的碾压应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即压路机必须紧跟在摊铺机后面碾压,碾压速度要慢(一般碾压速度不得超过5km/h),并采用高频率、低振幅的方式进行碾压。应配备拌和机,履带式摊铺机,振动双钢轮筒式压路机2台,轮胎式压路机2台,双钢轮筒式压路机1台。
热拌沥青混合料质量要求:
矿料
级配
(筛孔)
0.075mm
逐盘在线检测
±2%
计算机采集数据计算
2.36mm
±4%
4.75mm
±5%
0.075mm
逐盘检查,每天汇总l次取平均值评定
±1%
总量检验
2.36mm
±2%
4.75mm
±2%
0.075mm
每台拌和机每天l~2次,以2个试样的平均值评定
±2%
T0725抽提筛分或燃烧法
2.36mm
有较好的密实性,较好的构造深度;
施工工艺与普通的沥青混合料相同。
缺点
施工工艺要求较高,施工难度较大;
对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变化的敏感度高,即使较小的变动,也会引起路面质量较大波动;
成本相对较大。
施工要求
SMA路面宜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施工,气温不宜低于15℃,不得低于10℃。改性沥青SMA混合料出厂温度为165°~180°,摊铺温度不低于160°,初压温度不低于150°,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90°。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属于悬浮密实型结构,是一种连续级配。实验室级配设计时与AC、SMA的设计成型方式(采用马歇尔击实成型)不一样,它采用旋转压实,用的是体积设计法。经实践证明,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较传统的密实悬浮类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有了明显的改善,这一设计方法的最大亮点即为引用了混合料的体积性质作为设计的关键标准,同时旋转压实的成型工艺也较传统的马歇尔击实成型的方法更能模拟实际路面车轮的搓揉作用。
(4)沥青:采用SBS改性沥青,应符合PG70-22标准。建议采用优质进口沥青,60℃动力粘度≥180(Pa.S)。
优点
抗高温变形能力强;
抗开裂、疲劳性能良好,早期裂缝较少,提高耐久性;
不透水,抗水损坏性能强;
表面粗糙度大,抗滑性能好;
降低行车噪音;
减少灯光反射,减少水雾,提高能见度。
抗车辙能力强;
接缝
随时
紧密平整、顺直、无跳车
目测
逐条缝检测评定
3mm
T0931
施工
温度
摊铺温度
逐车检测评定
符合规定
T0981
碾压温度
随时
符合规定
插入式温度计
厚度
随时
设计值的5%
插入法量测松铺厚度及压实厚度
1个台班区段的平均值
-3mm
总量检验
每2000m2一点单点评定
设计值的-10%
T0912
压实度
每2000m2检查1组逐个试件评定并计算平均值
(2)细集料: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颗粒级配的人工轧制的玄武岩、辉绿岩或石灰岩细集料。其级配规格应符合规范要求,天然砂的含量不宜大于集料总量的15%。
(3)矿粉: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不得将拌和机回收的粉尘作为矿粉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