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和营销对策研究毕业论文目录前言 (1)第一章镇远县基本情况简介 (2)1.1 镇远县概况 (2)1.2 自然条件 (2)1.3 经济发展概况 (2)1.4 行政划分 (3)1.5 历史沿革 (3)第二章镇远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4)2.1以历史文化为品牌的城区人文景观文化旅游板块 (4)2.1.1 青龙洞古建筑群 (4)2.1.2 和平村 (5)2.1.3 周达文故居 (5)2.1.4 天后宫 (5)2.2 以舞阳河为核心的生态旅游板块 (5)2.3 以铁溪为主体的生态旅游板块 (6)2.4 以高过河为核心的漂流休闲旅游板块 (6)第三章旅游业对镇远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7)3.1 经济效益 (7)3.2 社会效益 (7)3.3 生态效益 (8)第四章镇远县旅游业在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9)4.1 缺乏整体规划,呈现“小”而“散”格局 (9)4.2 各景区价格管理乏力、高低相差较大 (9)4.3 销售渠道上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 (9)4.4 缺乏较好的宣传促销方式 (10)4.4.1 促销方式比较单一 (10)4.4.2 节庆促销太多形式主义 (10)4.4.3 服务人员变动较大、没有特色 (10)4.5 镇远县旅游业营销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1)4.5.1 各自为阵 (11)4.5.2 建设资源投入大 (11)4.5.3 营销渠道不畅 (11)4.5.4 人员素质不高 (11)第5章促进镇远县旅游业发展的营销对策 (13)5.1 从市场、顾客方面提升旅游业发展 (13)5.1.1 强化全县各镇的整体规划 (13)5.1.2 市场定位 (13)5.1.3 目标顾客的确定 (14)5.2 在产品、价格、渠道、服务营销中的提升策略 (15)5.2.1 提升旅游产品特色与现代旅游需求相得益彰 (15)5.2.2 制定合理的市场价格吸引更多的顾客 (17)5.2.3 从宣传、产品说明会提升镇远县旅游知名度 (18)5.2.4 一切以顾客为中心,全力推进景区诚信旅游建设 (19)总结 (21)致谢 (22)参考文献 (23)论文附件 (24)一、英文原文 (24)二、英文翻译 (30)前言五年风雨历程,五年辉煌成就。
过去的五年是镇远县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五年,全县旅游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实现了从“旅游产业单一”到“旅游强县”的蜕变。
自2006年镇远县县委、县政府确立了“文化旅游兴县”战略思路以来,“十一五”期间,全县紧紧按照州委、州政府“四圈一区”的经济产业布局,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文化旅游兴县”战略,提出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群众参与”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加强古城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切实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化”步伐,全力打造生态人文休闲度假旅游城市,使镇远成为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特色突出、品牌响亮的旅游目的地。
如今的镇远县已成为国外游客古城旅游的主要目的地。
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日益增加,旅游综合实力的稳步提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
在第二届中国旅游品牌年会上,镇远县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旅游名县”、在评选的中国最美旅游胜地排行榜上,还获得“中国最美的十大古城”的称号、第一届中国低碳旅游建设峰会上,镇远县获得“中国低碳旅游示地”荣誉称号等等,这一系列的知名品牌称号,进一步提升了镇远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年里,镇远县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巨变,成为人流、信息流、资金流、文化流的交汇之地。
人气鼎旺的镇远,正以强健的步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第一章镇远县基本情况简介1.1 镇远县概况镇远县位于省东缘, 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辖县之一。
地理位置在东经108°8′ 36′′—108°52′ 58′′,北纬26°47′41′′—27°22′ 17′′之间。
东界新晃,南临三穗、剑河,西毗施秉,北接岑巩和地区的石阡县,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
县境周长358.65公里,东西最长处相距58.8公里,南北最宽处相距54.7公里。
全县面积1878平方公里,人口近26万人,其中有侗、苗、土家、彝、回、水、布依族等22个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48.96%,辖6个镇6个乡。
1.2 自然条件镇远县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边缘,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4℃,年降水量1093.3毫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自然资源丰富,全县有河流106条,水力理论蕴藏量10.55万千瓦,可开发装机5.3万千瓦矿产资源经勘察探明不同级别储量的矿床24个,矿点54个;森林覆盖率在30.2的基础上逐年递增。
现有用材森林面积70万亩,有银杏水杉、红豆杉、柔毛油杉、榉木、润楠、伊桐、石梓等珍贵树种。
还有各种中药材125种,主要品种有天麻、杜仲、三七、黄党、白术、桔梗、金银花、半夏等40余种,迄今发现铝、锌、铜、铁、磷、硅、金刚石等21种。
这里土地肥沃,果树品种多,分布面积广,为绿色产业开发加工创造了条件。
1.3 经济发展概况镇远县是一个以工业为主,旅游、农业同步发展的县,是中国民族重工业的发祥地,鸿章、之洞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股份制企业--青溪铁厂,比汉阳钢厂还早三年,"天字第1号"钢锭现仍存放在镇远。
镇远县交通通讯方便,湘黔电气化铁路、公路与舞阳河穿城而过,纵贯县境90多公里,320国道和多条省县乡级公路纵横全境。
近年来基础设施和市镇建设步伐加快,为交通运输、投资办厂、旅游观光提供了方便。
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开发建成了水电站18座和11万伏国网变电站3座,22万伏国网变电站2座。
装机容量分别为2.26万千瓦和3.6万千伏安,年发电量6千万度,基本实现了工业生产电气化。
依托电力优势和交通通讯便利的条件,镇远县建起了拥有能源、冶金、化工、纺织、制造、建材、酿造、食品、皮革、加工等行业的工业企业480家,产值近3.5亿元,主要支柱产业有电力、冶金、酿造。
1.4 行政划分镇远县辖6个镇6个乡:舞阳镇、蕉溪镇、青溪镇、羊坪镇、羊场镇、都坪镇、江古乡、涌溪乡、金堡乡、大地乡、尚寨乡、报京乡。
1.5 历史沿革自秦昭王30年设县开始,镇远至今已有2280多年的置县历史,其中1300多年作为府、道、专署所在地(1988年州府迁至),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第二章镇远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旅游产品,从供给者的角度来说是指旅游经营者凭借一定的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为旅游者提供满足其在旅游过程中综合需要的服务。
从需求者角度来看,旅游产品是指旅游者以货币形式向旅游经营者购买的,一次旅游活动所消费的全部产品和服务的总和。
所以说旅游产品是一个整体概念,它是由多种产品组合而成的综合体。
如:旅游目的地的各旅游企业分别提供的住宿、餐饮、及交通、游览、娱乐等都是整体旅游产品中的单项产品或服务。
旅游产品的形态是指旅游产品的存在形式和表现类型。
如传统的旅游产品形态有:观光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品、商务旅游产品、度假旅游产品,这些产品依然存在并有所丰富和发展,而为了适应旅游者的新需求,又产生了新兴的旅游产品:康体旅游产品、科考旅游产品、探险旅游产品等等。
镇远县是一个旅游资源大县,1986年被国家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2009年3月6日荣获“中国最美的十大古城”称号,位第五。
由亚太旅游联合会、国际度假联盟组织、中华生态旅游促进会、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第一届中国低碳旅游建设峰会上在北京隆重召开。
镇远县在会上获得“中国低碳旅游示地”荣誉称号,这是继“中国最具影响力旅游名县”称号后,镇远又增添的一桂冠。
自2006年县委、县政府确立了“文化旅游兴县”战略思路以来,一直把旅游业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进行培育,牢固树立绿色、生态、低碳理念,突出文化,注重特色,努力打造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以景点的容来划分为四大板块,具体如下:2.1以历史文化为品牌的城区人文景观文化旅游板块2.1.1 青龙洞古建筑群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列为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续建完于清初,至今已有近600多年的历史。
由青龙洞寺、紫阳书院、中元禅院、万寿宫、祝圣桥、香炉岩等6个部分、大小36个单位建筑组成,集儒、道、佛、会馆、桥梁及绎道建筑文化于一身,占地近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
建筑群体建在依山傍水、古树参天、地势险要的中河山悬岩上。
此处蔓藤垂吊、溶洞密布,由南向北延伸狭长500余米,大部份建筑依山就势,高低错落,洞中建楼,楼中有洞,飞檐翘壁,悬崖吊柱,造型典雅奇特,工艺巧夺天工,堪称仙台楼阁。
优美的建筑形制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少数民族建筑风格,又集纳了地古建筑的传统作法。
整个建筑群汇融了边疆少数民族建筑和中原地区古建筑的文化涵,是国罕见的古建筑群,有“西南悬空寺”之称,是省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
2.1.2 和平村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和平村工作队,是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共产党支持下建立的一个反战组织,其成员是日军战俘。
1938年至1944年,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政府,曾将700多名日本战俘囚禁在位于镇远卫城的模监狱,时称“第二日本俘虏收容所”。
在日本反战作家鹿地亘和当时在军政部三厅文化工作委员会任职的郭沫若等共同努力下,以长谷川敏三为首的一批日军战俘加入反战同盟,在镇远建立了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和平村工作队,前后发展盟员150多人。
他们反对日本侵华,力主日中友好,战后回到日本,他们当中的一些人,致力于恢复日中邦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1.3 周达文故居周达文故居是中共镇远地下支部旧址,占地1250平方米,是一座四合院,四周为高大的风火墙,设前后天井,建有前厅后厅和厢房。
左边为居室,有古式木床、木柜等;右为展览厅,有图文并茂的展板和展柜,较详细地介绍了周达文生平和中共镇远地下支部,还展出了斯大林写给周达文的信、周达文的自传和中共镇远地下支部成员的像片等。
2.1.4 天后宫天后宫位于县城西,背靠石屋山,面向舞阳河,主体建筑为正殿,殿为重檐歇山式,两侧建有封火墙,殿供奉海神“妈祖”天后。
天后宫的存在,是历史上舞阳河水运发达的见证,说明了历史上镇远水运发达、舟船云集的盛况。
2.2 以舞阳河为核心的生态旅游板块舞阳河发源于省瓮安县谷才村,全长444公里,其中蜿蜒贯穿镇远县93.7公里,1988年即被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景区以高峡平湖、瀑泉飞流、喀斯特为主体;山色水韵风光迷人,“破镜重圆”半含水中半露峥嵘;鸳鸯夫妻结队戏水,情深意浓;奇妙的三叠水、珠落玉盘直泻深潭;喊泉神灵有喊必应,呼之水出、止呼水隐;石峰神形如“孔雀开屏”、形态逼真;“大圣师徒”前往探幽,忙里偷闲,整个景区一湾一画,一步一景,令游人忘返留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