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新教材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同步精品课件(统编版)

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新教材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同步精品课件(统编版)


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2.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5)法的基本形式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 本形式。

国家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
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
定 定程序制订、修改和废止各种规 范性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

国家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
会生活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
——马克思
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4.我国法律的发展历程: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
春秋战国时期
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
西汉时期
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
唐朝时期
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
1840年鸦片战争后
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 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
中华法系,是指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 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 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代表性法典为《唐 律疏议》。
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1.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意义
本 讲 ✓一 法律的产生、本质
内 容
✓二 我国法律的发展历程
✓三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四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你知道怎么解释繁体的“法”字吗?
在全国各地的法院门口一般都摆放着獬豸 (xie zhi)石雕,獬豸长相凶恶,头上有一只角, 还会吃人。为什么要摆放在法院的门口呢?
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可 规则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2.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6)法的本质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在任何国家,违反 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责任 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是指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主要包括 法律规范、道德规范、职业规范等。
(2)法的决定因素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决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 产方式。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2.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3)法的历史类型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 社会主义法。
(4)法的作用
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一种社会规范。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 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 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集体和个 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既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义务。
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
——马克思、恩格斯
这些论述对于理解法的本质、法的产生和发展规律具有什么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2.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1)法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 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 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人类法律文明的进步促进了法学 思想的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 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 新篇章。
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

号施令。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

求而已。
——马克思


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政治学》
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3.法律的发展历程
在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 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 之上;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 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 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 治理方式。
在民主的国 家里,法律就 是国王;在专 制的国家里, 国王就是法律。
学 原
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

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而是说作用。——恩格斯


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

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
两名窃取军事秘密的打工者的作案工具
某地国家安全局破获了一起向国外情报机构提供 我国军事保密资料的重大间谍案,两名被告人因犯间 谍罪,被人民法院依刑法判处无期徒刑。
一农户与当地一家粮油公司签订了小麦收购合同, 后双方因款项支付发生争议并诉诸法庭。人民法院依 据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五十九条关于买受人应当按照约 定的数额支付价款的规定,判决粮油公司全额向农户 支付购粮款。
1.法律的产生
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 段的产物。
2.法律的本质
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 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维护公共 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法令者,因此抑暴扶弱,欲 其难犯而易避也。
——班固(汉)《汉书·刑法志》
要使事物合乎正义(公平),须 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 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
结合案例,说说法的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的区别与联系。
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2.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7)法的职能
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法所具有的这两种职能体 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
法的政治职能
法的社会职能
思想政治(统编版)
必修 3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坚持依法治国,认同我国法治发展的成就。 科学精神: 明确依法治国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实践,是由我国的国情和社会 制度所决定的。 法治意识: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法律的权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