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新疆油田发展史1,毛泽东指出: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或缺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没有石油转不动。
2,地质部部长李四光指出:中国具有大规模储藏石油的地质条件。
3,甘肃的玉门,陕西的延长,新疆的独山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已经开采的三大油矿。
4,1954年10月12日中苏两国政府联合公报,1955年1月1日元旦,中苏石油公司的苏联股份移交中国。
5,1955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六次全国石油勘探回忆决定,在黑油山地区钻第一口油井。
6,1955年6月14日,一支由8个名族36名青年职工组成的独山子矿务局钻井出1219青年钻井队,承担起钻凿黑油山1号井的任务。
7,1955年7月6日启动钻机开钻,与10月29日,钻至620米处完井出油。
8,黑油山1号井的出油,标志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也同时揭开了新疆石油工业大发展的序幕。
9,1956年4月23日,位于南黑油山两个局部构造之间的4号井出油,证实了黑油山确实有不受背斜控制的油藏存在,也为关于黑油山地区的学术辩论划上圆满的句号。
10,石油部部长康世恩,提出“撒大网,捞大鱼”的勘探部署。
11,1956年5月1日,新疆黑油山油田正式更名为“克拉玛依油田”。
12,1956年5月11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称:新疆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地区,已经证实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大油田。
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石油部部长李聚奎宣布: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面积已达130W平方千米,储油面积还在扩大,可采储量在一亿T以上,克拉玛依已经具备了开发建设大油田的资源条件。
13.1956年10月1日,在国庆七周年庆典中,《1956年开发的大油田克拉玛依》的巨大模型游行队伍接受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检阅。
14.《克拉玛依之歌》,词曲作者吕远。
15,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1号井完钻出油。
16,1956年8月,克拉玛依油田开始试采,当年新打井21口,生产原油16424T,1957年,试采井74口,当年生产原油70271T,超过独山子油田建矿以来最高年产量(1953年70241T)17,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和诞生,是新疆石油勘探历史傻瓜一个重大突破。
18,克拉玛依是维语和哈萨克语“黑油”的读音。
原称“黑油山油田”。
1956年5月1日改称为“克拉玛依油田”,1956年9月5日后统称为“克拉玛依”。
19,为什么说克拉玛依勘探开发是新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曲壮歌?(1)“一五计划”加快了石油工业发展步伐1951年只有8个地质队,2个地球物理队,7个钻井队,1953年中央指示,添加到石油地质队34个,地球物理队16个,钻井队34个。
当时的中央主管经济建设的陈云指出:要争取在两三年内找到一两个大的油区,否则不能安定人心。
1953年石油总局康世恩局长,把新疆作为重点勘探区域之一。
(2)中苏石油公司打基础。
1950年中苏石油公司成立。
1955年1月1日起,苏方股份移交我国,改名为新疆石油公司。
中苏私有合营四年,为新疆石油工业发展打下了初步的基础:1--回复和发展了独山子石油的生产2--积累了地质资料3--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和干部(3)上不上克拉玛依的大论战1956年9月,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克拉玛依已经初步探明是一个大油田(4)组织克拉玛依大会战1956年4月,成立克拉玛依钻探处,由公司副总秦峰兼处长。
独山子矿务局提出“紧缩独山子,支援克拉玛依第一”的口号,1600多名职工和技术人员首先来到克拉玛依,称为第一批创建克拉玛依的骨干。
(5)上级领导的关怀和具体部署,群策群力的战斗,是克拉玛依发展的基本条件。
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1号井完井出油,11月26日,新华社发布第一口探井出油的消息。
1958年9月10日,朱德副主席来到克拉玛依视察,并挥笔题词:为钻井两万口,生产石油两千万吨而奋斗。
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对于中国石油地质构造学也是一个很大的贡献。
群众性的发明创造:钻机的整体拖运,油井上的土法保温,长烟道保温。
克拉玛依油田石油总资源量达到86亿吨,天然气达到2.1万立方米。
20,中哈原油管道和西气东输二线的建设,为中国利用哈萨克斯坦乃至中亚地区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提供了条件。
21,2002年克拉玛依油田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级大油田。
2011年共生产原油1090吨,天然气37.1亿立方米。
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正式竣工投产,胡锦涛祝贺,工程入选“建国60周年百项经典工程”今天的克拉玛依,已经形成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油气运输,炼油化工,科研开发为一整体的完整的石油化工体系。
22,,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
1950年9月15日,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第一次创办人大会在乌鲁木齐召开。
9月30日,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宣告成立(1953年1月1日迁至乌鲁木齐),这是新中国石油工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23,中苏石油的吃呢公里,1对新中国乃至西北地区天然石油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2对于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整体发展也有着奠基的重要作用,为此,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
24,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交给中苏石油的基本任务是:查明新疆石油资源情况,增加石油产量,满足新疆地区需要,并且要大力培养石油工业干部。
25,1950年10月25日,周恩来批准中苏石油向苏方无息借款800万卢布。
1951年4月17日,中共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党支部正式成立,隶属中共乌苏县委1951年6月,中共中苏石油委员会成立,隶属中共新疆分局。
1952年2月,周恩来对中苏石油中方副总钱萍说:要好好学习,已达要培养出一批干部来。
同月,排除留学生23人,进入莫斯科石油学院和克拉斯纳达尔石油专科学校学习,期限5年,1957年6月回国。
这是首次派出留学生。
26,1953年5月6日,中共发文件,指出公司的经营方针以地质勘探,培养干部为主,勘探重心放在北疆,南疆只做个别勘探。
27,1954年3月15日--21日。
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第五次全国石油勘探会议在西安召开,确定稳步开展吐鲁番盆地的勘探。
6月初,燃料工业部将同意将吐鲁番盆地划为中石油股份公司的勘探范围。
28,1954年9月13日,周恩来总理批准中苏石油增加投资数额和将吐鲁番盆地划归中苏石油公司的勘探范围。
299,1950年底,公司只有3名苏联专家,1954年增加到365名。
30,1954年底,职工人数达到5522人,几乎是成立前的37倍。
31,1951年中苏石油地质调查处成立。
32,中苏石油的勘探在准噶尔,塔里木吐鲁番3大盆地,前2成果最丰,找到构造71个,32个细查,26个有含油希望。
33,1954年10月12日中苏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宣布自1955年1月1日起,中苏石油苏方股份移交中国,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供应苏联通常出口物品的办法,在数年内偿还。
34,1954年12月31日,由中国燃料部部长陈郁主持,中苏石油移交仪式在乌鲁木齐举行,宣布中苏石油结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35,中苏石油的作用:1,培养了一批专业的职工队伍,2,初步掌握和积累了自行进行勘探开发的相关技术和经验。
3,在新疆库车,喀什,吐鲁番北疆的准噶尔盆地进行初步勘探,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数据,证实了新疆是石油储藏丰富的地区。
36,1号井,由独山子矿务局1219队,于1955年7月6日开钻,到10月29日完井出油,参数井,意义:1,证实了黑油山地区是有希望的含油聚集带,2,对新疆石油工业来说,则标志着一扇走出困境通往新天地的大门,3,让后人瞻仰的标志井37,193号井,1958年4月8日开钻,8月29日完钻,井深2275.73米最高日产量260T,193号井被誉为王牌井,英雄井。
38,1958年9月12日,朱德亲临193号井。
意义:他的高产进一步证实新疆具有丰富的油藏储量和广阔的勘探前景,是新疆油田蓬勃发展的历史见证。
39,独山子,是克拉玛依的一个下辖行政区,位于准噶尔西南缘,是新疆石油工业的发源地,也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之一。
40,19世纪末,独山子背斜有自溢的石油泉32座。
41,有规模的开采,光绪二十八年乌苏县设置劝工所,在独山子采取土法炼油:1,直接收集渗出地表的石油,2,根据油泉涌露方位,先掏横洞,在横洞挖若干竖井。
42,1906年,俄国商人阔阔巴夫申请新疆石油开采权,被拒绝,引起关注。
43,1909年新疆30W白银向俄国购买了一架吨钻钻机,在独山子开掘了第一口油井。
44,王树楠,主编的《新疆图志》45,1913年,新疆省督军杨增新开采石油。
46,1936年新疆政府与苏联达成口头协议,共同开发独山子石油资源,10月新疆省将原设在安集海的炼油厂并入,改称独山子炼油厂。
47,1937年1月14日,独山子第一口井完井出油。
井深200米。
48,1944年8月8日,将独山子石油交与甘肃油矿局负责开采。
49,1936年--1949年,独山子油矿经历了独山子炼油厂,乌苏油矿筹备处,独山子油矿管理处三个阶段的经营。
50,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2月17日新疆人民政府成立,解放军5军14师进驻独山子油矿,协助恢复生产。
51,1950年9月30日中苏石油成立,标志着中国石油工业摆脱了土法采油的尴尬,证实踏上了工业开采之路,对新疆乃至西北地区天然石油的开发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整体发展也有着奠基性的重要作用。
52,中共交给中苏石油的基本任务是:查明新疆石油资源情况,增加石油产量,满足新疆地区需要,并且要大力培养石油干部。
53,1951年完钻的38号井,是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完钻的的第一口石油生产井54,1952年,是独山子历史上产量最高的一年,占当年全国石油产量的23%55,克拉玛依1955年10与29日1号井出油,1958年正式开发,1960年底克拉玛依原油产量达到163.67T,创油田开发以来历史最高。
56,克拉玛依是戈壁滩上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新中国唯一一座以石油命名的城市。
57,1957年1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决定成立由自治区直辖的克拉玛依市(县级),并报请国务院批准进行建市的筹备工作。
3月18日国务院同意,6月20日,克拉玛依市筹备委员会成立。
1958年4月23日新疆递交报告,认为筹备工作已经就绪。
1958年5月29日,国务院全体会议低七十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建设克拉玛依市。
1958年7月25日克拉玛依市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人民委员会委员,宣告克拉玛依市正式成立。
1958年9月朱德视察。
58,克拉玛依油田的历史使命:支援全国石油战线。
59,1958年11月13日,新疆石油管理局局长张文彬率百余名人员参加四川川中会展。
1959年3月支援松辽,华北,385人参加,1960-1961年,5600人参加大庆会战1964-1966年1336人先后到达胜利四川大港青海,兰州炼油厂1967-1970年4995人,参加江汉油田会战和长庆,辽河,华北油田勘探开发工作及湖南长岭炼油厂建设1975年.2567人,支援辽河,长庆,江苏等油田和石油管道局,哪里有石油哪里安家的无私奉献精神,正是石油人最真挚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