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福阅读题型讲解
题目特征:
四个选项中一般只有一个选项被原文提及,或与原文语意一致(同义),此选项即正确答案。
提问方式:
Official Guide P.20
解题方法:
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key words),一般为核心名词概念或形容词,
回原文定位key words,精读其所在句,准确理解语意。
例题:
题目特征:
四个选项中有三个选项被原文提及,且与原文语意一致;只有一个未被提及,或与原文语义相矛盾,此选项即正确答案。
提问方式:
Official Guide P.22
提问关键词:
NOT EXCEPT
解题方法:
①未被提及的选项为正确答案
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key words),回原文定位key words,精读其所在句,准确理解语意。
例题:
②与原文语义相矛盾的选项为正确答案
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key words),回原文定位key words,精读其所在句,准确理解语意。
注意总结常用否定词:without, rather…than…, excluding,
例题:
题目特征:
四个选项在原文中都没有被直接提及或明显说明,需要考生在理解原文语境和语义的基础上进行准确推理,以得出答案。
提问方式:
Official Guide P.23
提问关键词:
infer、imply
解题方法:
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key words),回原文定位key words,精读其所在句,并理解前后语境,即通读后一句和前一句。
(key words→本句→后一句→前一句)之后,遵循作者的原意向原文所涉及的方面进行推理,原文没涉及的方面一定错,与作者原意不符的表述一定错。
例题:
题目特征:
题目中的Key words在原文中出现时,其作用无明确说明解释。
需要考生透过文章字面上特定的修辞手法发掘作者本来的写作意图。
通常,作者的写作目的有以下几类:举例、解释说明、解释下文结构、比较。
提问方式:
Official Guide P.24
提问关键词:
Why、in order to
解题方法:
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key words),回原文定位key words,精读其所在句
常见结构
①Sentence A + for example/explain/illustrate + Sentence B
看A与B内容是否一致
②Paragraph A + 句子+ Paragraph B
③Sentence A + 句子/Key Words + Sentence B
在这里句子/Key Words两端的事物通常为同类事物或相反例证,作者通过句子/Key Words的连接对其二者进类比/对比以进一步说明文章主旨。
例题:TideTime P.167 例4
提问方式:
Official Guide P.25
NB 词汇题通常考查的是该词在文章语境中的意思,一般这样的词都有一个以上的意思,不要因为该词与选项中的某一个单词意思相同就将其选为正确答案。
要理解作者在文章中具体使用了哪一个意思。
解题方法:
①填空式方法——句内处理
②同意转化法——句间逻辑关系
题目特征:
考查文章中单词间指代关系的能力,通常是代词与其先行词之间的关系,有时也考查其它指代关系,如which, this
提问方式:
Official Guide P.26
提问关键词:
“A” refers to A为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解题方法:
①代词结构
注意特殊关系词的指代作用及其所代表的逻辑关系,寻找对应信息:
Both ——代指上文出现过的两个(平级)事物
Them ——代指上文出现过的多个(平级)事物,或集合概念
One ——代指与上文出现的事物具有“平行/互换”作用的新事物
The one ——代指上文出现过的单数可数名词
The other ——代指上文出现的两个事物中的“另外”一个
Another ——代指上文出现的多个事物中的一个,或与上文中的某一核心概念具有相同性质的事物
②实义词
该词一般是对文中某一名词(或名词概念)的同义替换或抽象概括。
考生无需知道该词的具体词义,只需找到它是文中哪一个词的替代者即可
接力现象
寻找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即循环概念的替代关系
NB 注意指代内容的单复数形式,可通过此排除一些错误选项
题目特征:
考查考生对阅读文章中出现的复杂长难句中的主要信息的理解和提取的能力。
简化之后的句子只转述原句的主干内容,不包括细节性信息。
选项中的四个句子均是对句子的改写,但在对基本信息的转述上有差异。
正确答案准确再现了原句的主干内容、语意层次和逻辑关系。
提问方式:
Official Guide P.28
解题方法:
①主从句逻辑关系一致性
主从句主要逻辑关系:
✓条件if a…, b….
✓因果because a…, b….
✓并列a…, and/as well as b….
✓让步though/although a…, b….
✓转折a…, but/however b….
②主干层次一致性
所有的语义层次都要体现,缺一不可
NB 理清复杂句中的逻辑层次关系
准确找到被简化句子的主干成分
所选的句子一定不能与被简化的句子或全文大意相矛盾
表达可能性的词不能随意添加或删除
表达情感色彩的词不能随意添加或删除
题目特征:
插入句子题要求考生将所给出的一句话插入一段文字中最合适的位置。
这种题型有些类似于之前常见的“完形填空”,但考察的知识点要更加广泛。
它不仅考察语法知识,还考查学生理解和把握句间关系以及文章内容的逻辑层次的能力。
提问方式:
Official Guide P.30
解题方法:
①代词:代词位于段首必然错。
代词要指代前一句中的名词性成分,若没
有明确指代关系则无法形成语法逻辑链条。
所以,若被插入的句
子以代词开头的话,必须先找出其所指代的具体对象。
指示代词:This + n + VO.
根据以上原理,先找出被插入句子中的n,在找出该n在原
文中的位置,考察二者关系。
人称代词:he, she, they, it
同上理
②逻辑关系对应
寻找被插入句子中的关联词或衔接词,在原文中寻找与其逻辑关系相对应的上下文(句子或意群)。
✓语义层次结构
✓同义或反义重复
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
③语法关系对应
寻找被插入句子中的表示语法关系的词,并提取该句的主干内容,之后在原文中寻找与其语法结构项符合的前句或后句。
因果、举例(列举)、包含、比较
NB 准确提取插入句主干,分析其性质
置于段首的句子一般具有概括或背景介绍性作用
置于段尾的句子一般具有总结、归纳全段主要内容的作用
题目特征:
在解题考查考生对文章整体——即主要观点和重要信息(而不是具体细节)的理解和辨识能力。
考生需要选出能够转述文章主要信息的选项,同时排除次要的和未被提及的信息。
提问方式:
Official Guide P.32
解题方法:
明确文章结构和写作目的
快速浏览全文,定位:
文章主题句——首段首句、首段末句、二段首句、末段
各段主题句——每段中具有归纳、总结或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
以把握信息的组成和架构——主要观点、支持性观点
双向比对——将所找出的主题信息与选项进行对比
反向定位——利用选项中的核心词回原文定位,确定选项性质与正误
NB 细节内容(事实信息、支持性信息)不选
原文中未出现的内容不选
与原文相矛盾的内容不选
非主题内容(即信号句信息)不选
正确答案是对原文主要信息的转述,通常是具有高度综合性的,因此不会重复文章的原句
本题一般为6选3,满分2分。
答对三个得2分;两个得1分;一个或全错不得分
题目特征:
此类问题要求考生按照题目所给定的表格选择选项填入符合信息提示的不同目录下。
考查学生将文中主要观点和其它重要信息抽象归纳的能力。
此类问题多出现于分类型或多论点型文章,以及原因/结果、对照/对比、问题/解决方法类文章
提问方式:
Official Guide P.36
解题方法:
了解文章整体信息构架
理解文章各种修辞手法的使用
鉴别主要信息与次要支持性信息
选项反向定位法
NB
正确答案特征
转述了文章中的主要信息
符合目录名称的要求
通常不会与原文语言相一致,是对其的抽象概念
错误答案特征
与原文观点矛盾
原文为提及,或无法通过原文观点推出此选项
是原文信息,但与目录名称无关
含有原文中的词语、短语或句子,不要被“外表所迷惑”
得分原则
5个答案:5个全对得3分;4个得2分;3个得1分;2个、1个及全错0分(3分)
7个答案:全对4分;6个3分;5个2分;4个1分;3、2、1及全错0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