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文化课程总结

企业文化课程总结

《企业文化》课程总结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班级:市场营销141姓名:吴洁学号:54002142401.内涵在课程刚开始的时候,老师花了一周的时间来讲述了文化的内涵,并通过讲解文化的内涵引出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以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

1.1文化内涵文化拥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从不同的方面解释,文化的内涵也因此不同。

其中最主要的是:文化是一种价值观,最终要融于思想和行为。

同时文化与人类共生,而文化作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就形成了企业文化。

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

1.2企业文化内涵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实践中创建和发展的用以解决外部适应和内部整合问题的一套共同价值观,与价值观一致的行为方式,以及由这些行为所产生的结果与表现形态。

并且同时是形成组织效能的共同认知系统、大家都能认可的习惯性行为方式、隐藏在价值观背后的基本假设系统以及企业成员间达成的团队心理契约。

文化是不断“积累”形成的,从历史中产生传统,再从传统中衍生出文化,因此文化是相较于环境形成的。

所以企业文化与产业或产品特性有关,例如医疗医药产业的文化应是健康与关爱,便利店是快速与便捷,人寿保险是信赖与可靠。

2.企业文化静态属性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在我的理解看来,它拥有一些静态的表现,就是文化中文化的相关表现。

2.1企业文化的功能作为一个系统,企业文化拥有特定的功能。

2.1.1企业文化的正向功能企业文化拥有六个正向功能。

第一个是导向功能,主要是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来引导企业成员的行为心理,使人们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自觉自愿地把企业目标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来实现,具体体现在规定企业行为的价值取向、明确企业的行动目标和建立企业的规章制度。

第二个是规范功能,企业文化在企业中形成一种“软约束”机制,可以借助相同价值观和相关观念,以及与之对应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引导和规范成员的行为。

第三个是激励功能,优秀的企业文化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所营造出的工作氛围,有助于成员们在思想上取得一致,这增强了成员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同时帮助成员认识到工作和生活的意义。

第四个是凝聚功能,一方面是通过目标凝聚,即通过企业目标以其突出、集中、明确和具体的形式,向员工和社会公众表明企业群体行为的意义,成为企业全体员工奋斗努力的方向,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另一方面是价值凝聚,即通过共同的价值观,使企业内部存在着共同的目的和利益,使之成为成员们的精神支柱,从而把企业成员牢牢联结起来,为了实现共同理想而聚合在一起。

第五个是对外辐射功能,意识向社会传播企业的价值观、伦理道德、经营管理理念等,引起社会有关方面的反应,二是以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为载体向社会辐射,三是通过企业成员的言行所体现的企业精神和价值观,向社会传播和扩散企业文化,四是通过多种方式来塑造公司形象。

进而传播企业文化。

第六个是区分功能,可以通过鲜明独特的企业文化来区分不同的企业。

2.1.2企业文化负向功能企业文化的负向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变革创新的阻碍,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与制度相对应的软约束,更加深入人心,极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和行为的定式和惯性。

这种惯性的束缚对企业变革的阻碍,在企业环境急剧变化时表现得更为明显。

第二个是多样化的阻碍,随着全球经济化和跨国公司的兴起,跨国公司的人才本土化形成的冲突愈发明显,会形成新招聘员工与老员工之间的观念、想法之间的矛盾。

第三个是兼并和收购的障碍,企业间相互兼并或收购时,双方文化的兼容性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

2.2企业文化的层次根据文化的可见程度可以将文化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2.2.1沙因的企业文化三层次结构分为组织表象层、外显价值观层和基本潜在假设层。

组织表象是指在组织中的可见的事物,外显价值观是组织对内部或外部公开强调或宣扬的观点,基本潜在层就是文化的本质,是隐含在组织成员中的潜意识。

2.2.2企业文化的四层次结构表层为物质文化,即是企业成员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所构成的器物文化,是外界最容易接触和体会的企业文化现象,分为生产资料、企业的产品、企业名称和企业象征物。

浅层为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按人员划分,分为企业家行为和员工行为。

中层为制度文化,是具有本企业文化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职工行为准则的总称,包括厂规、厂纪、厂服、厂徽以及生产经营中的交往方式、行为准则等。

核心层是精神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独具本企业特征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它包括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价值观念、企业目标和行为准则。

2.3企业文化的内核从企业文化的核心出发,剖析了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的内涵。

2.3.1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一个企业基础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为谋求生存和发展,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基础上,经精心培育而逐步形成并成为整个员工群体认同的正向心理定式、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

它具有客观性、群体性、动态性和卓越性。

它包括参与精神、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

2.3.1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个人素质。

信仰和行为的反映,又是企业家对本企业生存、发展及未来命运所抱有的理想和信念。

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独具慧眼的创新精神、敢担风险的开拓精神、敢于拼搏的进取精神、科学理性的进取精神、尊重人才的宽容精神、面向世界的竞争精神。

3.企业文化动态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它的传播、变革等许多方面都是动态发展的。

3.1企业文化的传播3.1.1企业文化传播的内涵在组织文化产生与发展过程中,传播处于基础地位。

从这个意义上说,传播是企业文化的根本。

企业文化传播是一种组织传播。

在实践中,它按照传播范围的不同分为内部传播: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在企业全体员工中加强、深化交流和沟通,减少甚至消除企业内部冲突和分歧。

和外部传播:全面、准确地对外展示、传播本企业的文化,塑造兼具文明度、知名度和美誉度于一体的企业形象。

3.1.2企业文化传播的要素一般的企业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各个要素是构成传播模式的一个个点,而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则是构成传播模式的线。

传播者处于信息传播链条中的第一个环节,应该具有权威性、可信性、接近性、熟知性等特质因素,在企业文化传播中,传播的主体一般分为以下几类:(1)企业的领导层,某种意义上,企业的领导者对企业文化的传播所起的作用最大。

一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主要领导的形象,也就代表着企业的形象。

另一方面,从微观上看,任何群体意识都总是现在个别头脑中萌生,然后依靠所在系统的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成为真正的文化。

(2)专职进行文化传播的宣传机构和部门。

(3)英雄模范人物,企业英雄是企业文化建设成就品质化的最高提现,又是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深入开展的最大希望所在。

(4)普通员工,从一定意义上说,组织设立的所有部门及全体成员都具有边界延伸传播者的意义,而且延伸者的作用发挥也并非只是通过业务行为加以表现,它实际上集中在几乎所有的组织行为之中。

(5)意见领袖。

受传者是信息产品的消费者、传播符号的译码者、传播活动的参与者、传播效果的反馈者。

企业文化传播的目标是为了满足受众需要,这体现了受众需要的重要性。

信息的意义是人对自然事物或者社会事物的认知,是人给对象事物富裕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的形式传递和脚裂的精神内容。

传播载体是介于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用意负载、传递、延伸、扩大特定符号的实体,是各种物化的精神的形式承载,是企业文化得以扩散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具有实体性、中介性、负载性和扩张性的特点。

反馈是从受传者送给传播者的烧了意见信息。

3.1.3企业文化内传播对内传播是指企业通过一系列行为在员工与组织内部进行文化传播。

没有完成内化的企业文化不能叫企业文化,至多是格言、警句或标语口号,前者刻在员工的心里,后者写在纸上、墙上或者停留在口头上。

企业文化的对内传播实际上就是对企业内部职工及管理者进行的企业内部的文化践行、教育、宣传、灌输。

企业文化对内传播具有辅助企业文化形成的功能,又兼有使企业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从而激发员工战斗力的功能。

个体传播是指企业里,认同与支持企业文化的员工,通过自己的工作或执行任务或做人做事来传递企业文化信息,去感染、感化周边的同事。

组织传播是指企业通过完善内部报刊、广播、电视台、橱窗、宣传栏等渠道与举办企业文化征文比赛、文艺晚会、企业文化演讲、评先进等活动及健全相关管理机制体制,来宣传与推广企业文化。

3.1.4企业文化外传播企业文化的对外传播既是企业将自己的文化向社会与公众的传播。

企业文化对外传播具有树立企业形象、提高品牌忠诚度和竞争力的功能,同时也兼有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文化进步的作用。

企业文化的对外传播是一种文化交流,不是单向的文化输出。

全面准确地对外展示、传播本企业的文化,最终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留下一个美好印象,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企业文化传播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传播的载体可以分为产品传播、人员传播、媒体传播。

产品传播即企业在生产和销售产品的过程中传播自己的企业文化。

一般而言,企业通常是以畅销产品为主流载体,让消费者在认识和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接受企业文化,并由此使得企业的品牌价值得到提升。

人员传播既是通过企业领导者和全体员工的语言与行为等符号系统传播本国内公司的企业文化。

媒体传播是指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传播企业文化。

3.2企业文化的变革本章内容主要探讨了企业文化变革的动因和阻力、变革的主体、内容和原则,并总结了目前关于文化变革的模式与方式的研究结果,最后详细介绍了企业文化变革的五步骤管理流程。

3.2.1企业文化变革的动因企业文化的变革原因分为两种:外因和内应。

外在的变革因素影响表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1)政策和法律的改变(2)经济环境的改变(3)技术的变化(4)人口环境的变化(5)行业文化的变化和社会思想潮流的变化。

内因归为:(1)企业现在面临的经营危机,经营不善等等多种对企业不利的经营局面(2)企业成长的推动,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文化也在不断革新。

小企业有小企业的文化,但随着企业的成长一成不变的企业文化不适合新的企业(3)企业战略的转变,面对不同的市场环境,为了适应竞争而改变企业战略,企业文化也随之改变。

(4)领导人的更替,领导人的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环节,就如蒙牛公司换下四任领导人带来了四种新的企业文化。

3.2.2企业文化变革的内容(1)企业价值观的变革,这种变革这种变革既涉及对企业整体的深层把握,也涉及对企业环境变化的重新认识。

在企业价值观中,管理哲学与管理思想往往随着企业的成长和对外部环境的不断适应和变化。

(2)企业制度和风俗变革,包括员工和管理者行为规范的调整,企业一些特殊制度和风俗的设立与取消。

这些变化都是为了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变化,是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载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