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方言的“涉外”现象方言都是有地域性的,但是地域可能是不连续的,打个比方说,石家庄周边某些村子,由于受山西外来户迁徙的影响,说话就有很浓厚的山西味道,那个管妈叫“nia”就是只有“老西儿”才说的地道山西土话。
这时候,不知情的人们往往会说,其实石家庄话就是山西话——这就有点以偏概全了。
类似这样的情况很多,今天咱们就来一起聊聊“河北方言涉外”这个话题。
秦皇岛话=东北话?总有人说,秦皇岛方言就是东北普通话,这不能说不对,只能说不全面。
在秦皇岛的海港区,人们说话确实有点东北味,但这和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东北人到秦皇岛定居是关系的。
可是你要是仔细听的话,两者是有点不一样的,下边就简单挑几点说说。
首先秦皇岛说话没那么多的子,相反却喜欢挂儿化音。
打个比方说,东北人说膝盖,都叫“圪拉拜子”,而秦皇岛这边,大多数都说“圪了拜儿”;再比如东北喜欢说“脑袋瓜子”,而秦皇岛都是说“脑袋瓜儿”等等。
所以要是一个秦皇岛人和一个东北人聊天的话,也许就会出现以下的对话:A:我家那倒霉孩子忒淘气,前几天把圪拉拜子磕吐露皮(就是磕破了)了。
B:是啊,那可得小心着点,磕坏溜圪了拜儿可不四闹着玩儿的。
A:唉,也不知道他那脑袋瓜子天天想啥呢,天天就知道玩。
B:你家孩子脑袋瓜儿聪明,一下就能赶上,放心吧。
可能在对话的过程,腔调上大体一致,但是如大家看到的那样,爱用儿话的肯定是秦皇岛人,说话尾音比较“清澈”的肯定是秦皇岛人。
除了这点外,秦皇岛方言不像东北方言的地方还体现在一些独特的词汇上。
比如秦皇岛人开玩笑说的“我半拉眼角夹不上你”,我一个东北盘锦的朋友就听不懂,他甚至以为我眼睛出什么毛病了,看不见他了。
孰不知这其实就是“我看不起你”的意思。
这话要是一本正经地说,那就是纯鄙视,带有侮辱人的意味;但在朋友之间,也是经常开玩笑的一个说法,并不带有人身攻击色彩。
类似的词还有“脑心(恶心)”、“紧遛(赶紧)”等,而这些独特的词汇,则带有很浓厚的冀东方言意味,并不是东北话。
还有不得不说的是,整个秦皇岛地区有三区四县,这里边只有三区(海港区、山海关区、北戴河区)和抚宁县说话有东北味儿,其他三个县(青龙、卢龙、昌黎)则是很地道的老坦儿话,和东北话没有太多交集。
承德话和廊坊话=普通话?每个省里都有一些地方说话口音很标准,比如东北的哈尔滨,去过的人都说,那的人全说普通话。
在河北也有这样的地方,它们是承德和廊坊。
刚上大学那会,单元里什么地方的人都有,而且口音基本改不过来,唯有一个承德的兄弟,说话一点口音都没有,我们问他承德有什么方言,他一脸茫然地说:“承德方言……就是普通话吧。
”甚至后来还有人说,承德人说话和北京人一个味,是绝对的普通话。
话可不能说得这么绝对:北京话里儿化音多,但在承德话里则基本没有,音调丁是丁卯是卯,异常标准。
这一点首先就可以否掉承德花等于北京话的说法。
除此之外,承德话里有很多看上去听起来稀奇古怪的词,是普通话里绝对没有的,如果不配备专门的翻译,基本看不懂。
比如,谁知道“听趟五四”是啥意思?谁又知道“涝做”是什么?“车列”呢?“达萨”呢?是不是已经有人晕倒了?“听趟五四”的意思是形容人说话办事很干脆,但不考虑结果怎样;“涝做”可不是“劳作”,它是准备年货的意思。
过年的时候,尤其是在农村,经常会在大街上互相问候:“涝做”了吗?“车列”也不是商鞅那个“车裂”,男女之间关系藕断丝连就叫“车列”;至于“达萨”,例句说明——“把你昨天晚上的剩饭达萨了,别浪费”,没错,它的意思就是把剩下的全吃完……所谓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语言标准。
承德话的语音确实很标准,但是由于此地在清朝年间的历史渊源,有许多满洲话沿用至今并且流传极广,再加上当地本来就有的一些方言——如果非要说承德话就是普通话,那是牵强的。
再说廊坊,那是离北京很近的地方,上大学时班里有个廊坊的姑娘,一张嘴就是:“哟,马磊,呆着没事儿遛弯儿呐!”满嘴地道的京片子。
可是凡事不能太绝对了,之前早就说过,廊坊口音有三个味,京片子是其一,它还有一部分是属于冀鲁官话区的,那是地道的山东味儿。
它甚至还有一部分在天津附近,又是天津味儿了。
“三个省”的邢台话都说邯郸话和邢台话就是河南话或山西话,这也是有失偏颇的。
由于邯郸方言接近河南口音,很多人对邯郸人第一印象就和河南人划上等号,这是误解。
其实邯郸的口音几乎是融合了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四省所有的腔调,尤其是邯郸京广铁路西半部,属于中国晋语语系范围,而东部县又和山东方言接近,人们是可以很容易分辨出邯郸话和河南话的区别的。
至于邢台话,则要看地域了:邢台东部的地区和山东接壤,所以说话有点山东味儿,比如清河;而邢台的西部和中部,则是山西味儿和河南味儿并存的。
如果只是笼统地说邢台话就是河南话,那就又是以点代面了。
还有人说沧州话就是天津话,这点在咱们河北人听起来确实如此。
但据方言部落里的沧州老乡说,他坐火车出去玩,车上十个外地人,九个猜他是山东人,一个猜是天津人。
沧州离天津和山东都比较近,它的口音就是综合了山东和天津的口音吧,可能有的地方天津味儿多点,有的地方山东味儿多点,但说沧州话,就是天津话或者山东话就不对了。
河北方言与普通话在声调上的差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调类差异,二是调值差异。
河北方言调类的数目,有的是三个,有的是四个,有的是五个。
从古今声调的演变关系看,调类数目相同的方言,古今调类的对应关系未必相同;即使对应关系相同,同一调类的字在不同方言的调值也不一定相同。
例如滦县、定州都是三个声调,滦县等处是平声、上声、去声,定州等处是阴平、上声、去声;保定、张家口都是四个声调,保定等市县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张家口等市县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邯郸和万全、怀安都是五个声调,邯郸等市县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万全、怀安则是平声、上声、去声、阴入、阳入。
同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调值也有很大差异。
例如阴平的调值,北京是55,石家庄是24,深州是33,乐亭是31,沧州是214,大名是35;阳平的调值,北京35,保定是22,石家庄是53,乐亭是213;上升的调值,北京是214,石家庄是55,广平是53;去声的调值,北京是51,石家庄是31,广宗是312。
注解:学习普通话,应该对音韵知识有一点了解,这样才能掌握自己口中各字的调类。
可以尝试用下面4组例字鉴别方言中的调类。
(1)阴平师方 | 桌——捏(2)阳平时房 | 福——没~有(3)上声史纺 | 尺——辱(4)去声事放 | 册——木竖线前面的字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竖线后面的是古入声字。
鉴别时用方音一一去读。
竖线前面4组字读成四种调值,说明本方言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与“师方”同调的是阴平字,与“时房”同调的是阳平字,与“史纺”同调的是上声字,与“事放”同调的是去声字。
“师方”、“时房”同调的方言,是平声不分阴平、阳平的,可以总称平声,本方言与“师时方房”同调的字,也都是平声字;“时房”、“史纺”同调的方言,是阳平和上声不分,可以总称上声,本方言与“时史房纺”同调的都是上声字。
用方音读竖线后面的古入声字,这八个字有一部分或者全部与竖线前任何一组调值都不同,则说明本方言有入声调。
这些自成调类的字就是本方言的今入声字,其他调值同此的字都是本方言的入声字。
竖线后的字都不自成调类,说明本方言今无入声调。
这八个字所属的调类与普通话相同与否,还可以进一步鉴别,以便了解自己方言的声调特点。
沧州方言区的人们学说普通话时容易出现的音变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路玉才(摘要:语流音变是普通话语音训练中的重要内容。
要使方言区的人们把普通话说得更为纯正,研究方言中的音变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从三个方面分析沧州方言区的人们在学说普通话时容易出现的音变问题并探讨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沧州;方言;音变问题中图分类号:HI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762(2007)04-0034--02学习普通话的标准语音,读准声母、韵母、声调是非常关键的,但是仅有这些是不够的。
发单音节时声、韵、调非常标准的人,在读或说一段由若干单音节构成的语句时未必自然流畅。
这是因为,在连续的语流中,由于相邻音节的相互影响或表情达意的需要,有些音节的读剖辱会发生一些变化,这就是语流音变。
这种在连续语流中的音变是合理的而且是必须的。
所以,要学会地道的普通话语音,除了在单音单发时作到准确无误,还应掌握音变规律。
这就好比是学英语,除了会念单词,还必须学会句子的连读。
与声调、声母、韵母三个方面相比,沧州方言区的人们在学习和掌握普通话音变规律方面,问题的数量虽不是太多,但纠正的难度却很大,所以必须予以重视并下苦功夫练习。
一、后鼻韵母的儿化丢掉了鼻音色彩以“ng”做韵尾的后鼻韵母在儿化时(如,“药方儿”“板凳儿”“人影儿”“没空儿”等)由于卷舌时舌根不易与软腭相接,因而韵尾ng只好脱落。
但是ng脱落之后还应保存后鼻韵母所特有的鼻音色彩,所以须对卷了舌的韵腹鼻化。
但沧州方言区的人们在对后鼻韵母儿化时,将后鼻韵尾ng丢掉之后并没有舵前面的韵腹鼻化,而只是对它进行了简单的卷舌。
这样,“小王儿”成了“小娃儿”,“小邢儿”成了“小鞋儿”,“细绳儿”成了“细蛇儿”,“小葱儿”成了“小撮儿”,“酒盅儿”成了“酒桌儿Illlll 0这种错误的儿化不仅听上去很不地道,而且影响了表义,须予以纠正。
对于后鼻儿化韵,沧州方言中并没有“卷舌+鼻化”这种语音现象的自然传承,而只有丢掉韵尾、韵腹卷舌的习惯方式,所以解决起来较为困难。
这里简要介绍一下“卷舌+鼻化”这·难点音的发音要领和练习方法。
1.先学会鼻化。
方法是,在发后鼻韵母ang、eng、ong时软腭下塌,口腔、鼻腔保持一种松驰、懒散的状态(此时,口腔、鼻腔都能通气)。
注意,唇舌不要有动程。
不断重复,寻找感觉。
2.在鼻化的同时卷舌。
当找到鼻化的发音方法和感觉之后,在软腭与鼻腔状态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试着将前舌身翘起,发angr、engr、ongr,不断重复,寻找感觉。
3.学会辨音。
后鼻儿化韵准确的音感是“卷了舌的后鼻韵母”,也就是说它给人的听感其实很像原来的那个后鼻韵母,只是又加上了卷舌色彩(所以,我们也可以用“卷着舌头发后鼻韵母”来描述后鼻儿化韵的发音方法)。
在发音的同时,要认真听辨自己所发的音是否还存在原来那个后鼻韵母的痕迹。
如果存在,那么所发的音就正确或基本正确,否则就是错误的。
4.在学会了angr、engr、0ngr的发音之后,用相同的感觉和方法呼读所有的后鼻儿化韵:angr、iangr、uangr、engr、uengr、ingr、ongr、iongr,并结合儿化词语(如:蛋黄儿、小羊儿、小王儿、钢蹦儿、门缝儿、摁钉儿、小虫儿、小熊儿等)反复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