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协议》
关于执行1994关贸总协定第6条的协议
第一部分
第1条总则
反倾销措施仅应在1994关贸总协定第6条所规定的情况下,并在按照本协议各项规定发起和进行调查后使用。在根据反倾销法或条例采取行动的范围内1994关贸总协定第6条的适用按下列条款办理。
第2条倾销的确定
1.在本守则中,如果从一国(A国)向另一国(B国)出口的产品其出口价格低于在正常贸易过程中出口国(A国)用于本国(A国)消费的相同产品的可比价格,则该产品便被认为是在被倾销,即被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价值输入到另一国(B国)的商业中去。
2.当出口国国内市场的正常贸易过程中不存在该相同产品的销售时,或者当由于该市场的特定情况,或者出口国国内市场的销售量太少,该项销售不允许进行适当比较时,则倾销差额应通过与向一个合适的第三国出口的相同产品的可比价格进行比较而确定,只要该价格是有代表性,或者与原产地国的生产成本、加上合理数额的管理费、销售费和一般费用以及利润进行比较而确定。
3.(1)只有当局确认相同产品在出口国国内市场上或者向一个第三国以价格低于单位(固定的和可变的)生产成本加行政管理费和销售费及一般费用的销售是在长时期内大量进行的且是以未能在一段合理的时期内收回其全部成本的价格进行时,这种销售才可因价格原因而被作为不在正常贸易过程中的销售对待并在确定正常价值时不作考虑。如果在销售时低于单位成本的价格高于其在调查期间的加权平均的单位成本,则应认为此类价格在一段合理的时期内收回了成本。
(2)如果受调查的出口商或生产商存有的记录符合出口目的会计通则,并合理反映与有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相关的成本,则本条第2款规定的成本费用通常应根据该记录计算。当局应考虑全部现有的关于恰当的成本分摊的凭证,包括由出口商或生产商在调查过程中提供的分摊凭证,其条件是此种分摊在历史上一直被出口商或生产商使用,特别是关于折旧期限和资本支出以及其他开发成本的补助费用的公摊,是出口商或生产商一直沿用的,除非根据本子款规定已在成本分配中得到反映,否则成本应为那些有利于将来和/或当前生产的非经常性项目成本作出适当的调整,或者为在调查期间成本费用因刚开始生产而受到影响的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
(3)本条第2款所指的管理费、销售费和一般费用以及利润的数额应以与受调查的出口商或生产商在正常贸易过程中相同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有关的实际数据为根据。在该数额不能以此为基础确定时,可根据以下来确定:
①该出口商或生产商在原产国国内市场上生产和销售相同大类产品所承担和实现的实际费用数额;
②其他受调查的出口商或生产商在原产国国内市场上生产和销售相同产品所承担和实现的实际费用数额的加权平均数;
③任何其他合理的方法,条件是以此方法确定的利润数额不应超过其他出口商或生产商在原产国国内市场上销售相同大类产品通常所获得的利润数额。
4.如果不存在出口价格,或者在有关当局看来,由于出口商与进口商或第三方之间有联合或补偿安排而使出口价格不可靠,则出口价格可以依据进口产品首次转售给独立买主的价格,或者如果该产品没有转售给独立买主或没有按进口条件转售,则当局决定的合理依据予以推定。
5.应对出口价格和正常价值加以公平的比较。这一比较应在同一贸易水平上进行,通常指在出厂价的水平上进行;就销售而言,在尽可能接近的同一时间进行。在每一案例中应根据事实真相,对影响价格可比性的差异,包括在销售条件、税收,贸易水平、数量、物理性能方面的差异及被证明对价格可比性有影响的其他差异留出适当的余地。在第4款所述及的情况中,对包括关税在内的在进口与转售之间承担的成本费用,对税收以
及所获利润,也应留有余地。如果在这些情况下,价格可比性已受到影响,则当局应将正常价值确定在与推定贸易价格贸易水平相等的贸易水平上,或者应留出本款所授权的余地。当局应向有关各当事方指明何种资料信息对确保进行公平比较是必需的,但不得对那些当事方强加不合理的举证责任。
6.(1)当本条第5款所规定的比较需要进行货币换算时,该换算应使用销售日的
外汇汇率,条件是,当期货市场上外币的出售与有关的出口销售直接相关时,应使用期货
销售的外汇汇率。汇率的波动应不予考虑,在调查中,当局应给予出口商至少60天时间
调整其出口价格以反映调查期间出现的外汇汇率持续的变动。
(2)根据本条第5款有关公平比较的规定,调查期间倾销差额的存在通常应在将
加权平均正常价值与全部可比出口交易的加权平均价格加以比较的基础上予以确定,或通
过对正常价值与逐项交易的出口价格加以比较予以确定。如果当局发现某一出口价格的模
式在不同的购买人、地区或时期之间差别很大,以及如果对为何不能以使用逐个加权平均
或逐个交易的比较来对此种差别作适当考虑提供了解释,则在加权平均基础上确定的正常
价值可以与单个出口交易的价格进行比较。
7.如果产品不是直接从原产地国进口,而是从一个中间国向进口成员方出口的,
则该产品从出口国向进口成员方销售的价格通常应与出口国的可比价格进行比较。但是也
可与原产地国的价格进行比较,条件是,例如产品只是通过出口国转运的,或者该产品不
是出口国生产的,或者在出口国不存在与其进行价格比较的可比价格。
8.凡本协议中所用"相同产品"(like product) 一词均应解释为同样的 (identic) 产品,即在所有方面都同正在考虑中的产品相似的产品(alike),或者在缺乏这种产品
时,指那种虽然在所有方面与其不尽相同,但具有与正在考虑中的产品非常类似特性的其
他产品。
9.本条规定不妨碍1994关贸总协定附件1第6条第1款补充规定之二的内容。
第3条损害的确定
1.1994关贸总协定第6条所指损害的确定应依据确凿的证据作出,并包括:
(1)倾销的进口产品数量和倾销的进口产品对国内市场相同产品价格所造成的影响;
(2)这些进口产品对国内此类产品生产商造成的后续冲击程度这两方面进行客观的审查。
2.关于倾销的进口产品数量问题,调查当局应考虑不论是在绝对意义上还是相对于进口成员方的生产或消费来说倾销进口是否已大量增加。关于倾销的进口产品对价格的影响,调查当局应考虑与进口成员方相同产品的价格相比,倾销的进口产品是否存在着大幅度降价,或者另一方面,倾销进口的作用是否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价格或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如无倾销进口)本该发生的价格上涨。某项或某几项因素均不一定能够提供作出决定的依据。
3.若出现从不止一个国家进口的某项产品同时受到反倾销调查的情况,则调查当局可累积估价该进口产品的影响,只要它们确认:
(1)对从每一国的进口所确定的倾销差额大于第5条第8款规定的最小额度,以及从每一国的进口量是不能忽略不计的;
(2)根据进口产品间的竞争条件以及进口产品与国内相同产品之间的竞争条件对进口产品影响的累积估价是恰当的。
4.审查倾销进口产品对国内有关产业的冲击程度应包括估计对产业状况有影响的所有有关的经济因素和指数,包括在销量、利润、产量、市场份额、生产率、投资收益、开工率等方面实际或潜在的下降;影响国内价格的因素;倾销差额大小;对现金流量、库存、就业、工资、增长、筹措资金能力或者投资等方面实际或潜在的负作用。这里列举的因素并不完整,其中的某项或某几项因素均不一定能够提供作业决定的依据。
5.必须证明,倾销的进口产品通过本条第2款和第4款所述之倾销的影响,正在造成本协议所指的损害。对倾销的进口产品和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之间因果关系的证明,应以对当局所掌握的全部有关证据进行审查为基础。当局也应审查除倾销的进口产品之外的任何已知因素,这些因素同时正在造成对产业的损害,由这些其他因素造成的对产业的损害不得归咎于倾销的进口产品。在这方面可能有关的因素尤其应包括:不以倾销价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