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技创新支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

科技创新支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

EXPERT VIEWS
专家论坛
科技创新支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
文/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李越 车璐
科技创新是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和鼓励科技创新是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一项重大战略。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以专栏的形式,把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摆在了突出位置,提出发布节能环保产业技术目录、组建一批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立一批节能环保产业化科技创新示范园区等一系列强化技术支撑的保障措施,充分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

本文总结了“十一五”期间以科技创新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逐步增强
“十一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环保部等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政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得到成功应用,带动了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科技创新带动新兴产业迅速壮大
机械装备再制造产业迅速扩张。

基于激光技术、微/纳米涂层及微/纳米减摩自修复材料和技术、自动化表面工程、修复热处理技术、再制造毛坯快速成型等高尖端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再制造工艺,已达到国际先进甚至领先水平。

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对重载车辆零部件进行再制造,实车考核证明用再制造技术强化的零部件比新品的相对性能提高1.9-8.3倍,寿命延长2-3倍。

在海军某舰上推广新型电弧喷涂防腐技术,可使该舰钢结构的防腐寿命从5年延长到15年。

再制造工程对于科学改造我国军队陈旧装备,减少库存备件,以最低经费投入装备并发挥最好的作战效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民用领域,
再制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再
48C H I N A V E N T U R E C A P I T A L
EXPERT VIEWS专家论坛
制造工程,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已成为一个新兴产业正在蓬勃兴起。

轮胎再制造产业向高质化发展。

青岛天盾橡胶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港口机械的轮胎再制造,企业建立了研发中心,发明和创新了多项轮胎再制造技术,其中“可调整周长的预硫化环状胎面的技术”打破了国外环状再生胎面的垄断;自行研发的气密层再制造专有技术、胎面注射成型工艺技术、废旧再利用轮胎检测技术、胎体复合强力层再制造等技术填补了国内港机轮胎翻新再制造技术的空白,有些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该企业在港机轮胎设计中融入循环经济理念,创新轮胎制造技术与工艺,与普通港机轮胎相比,其可翻新率提高二倍以上。

资源回收再生利用产业健康发展。

废旧金属再生利用装备机械化、自动化技术和水平不断提高,如应用于再生铜生产的卡尔多炉、艾莎炉、倾动式阳极炉,应用于再生铝的大型铝熔炼反射炉,应用于再生铅生产的富氧底吹熔炼炉、富氧顶吹熔炼炉等,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带动了再生资源产业的蓬勃发展。

目前,在我国的内陆及沿海地区形成了一大批以回收集散、拆解分选及再生利用为主的市场群落,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以及内陆部分地区形成了一些规模较大的集散及拆解市场,一批规模化、起点高、工艺装备先进的项目开始建设并相继投产,初步形成了回收、分选、拆解到生产加工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为我国基础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二)科技创新使传统产业焕发青春
秸秆造纸产业突破污染困扰。

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制浆造纸在我国有着千年历史,但由于长期以来秸秆造纸的污染问题得不到解决,国家产业政策不予鼓励,使得近年来秸秆造纸工业不断萎缩。

山东泉林公司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突破了制约行业发展的纤维原料、环境保护、水资源三大技术瓶颈,使多年来受污染问题困扰而制约了以麦草等农业秸秆为主要原料进行造纸生产的产业发展问题得以解决。

其自主研发的“秸秆清洁制浆技术”、“制浆废液资源化利用技术”和“环保型秸秆本色浆制品技术”被中国轻工联合会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据山东泉林公司测算,年处理秸秆200万吨木浆造纸的项目,年可节省木材320万立方米(林木生长年可产氧气518万吨,吸收二氧化
碳585万吨);与秸秆燃烧相比,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
的排放250万吨;与国家有关标准相比,节水4000万
吨,减排COD3200吨;生产的本色环保餐具可替代石
油产品40万吨。

水泥行业消纳城市废物和危险废物。

北京水泥厂
在借鉴发达国家利用水泥回转窑处置城市废弃物及有
毒有害废弃物工艺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了一系列关键
技术,建成了国内首条消纳工业废弃物、部分城市废
弃物和危险废弃物的环保水泥生产示范线。

目前,该
企业已探索出了废矿物油、污水厂污泥、垃圾焚烧厂
飞灰、污染土处置,尾矿综合利用等废弃物资源综合
利用途径,可处置的废弃物种类不断增多,目前可处
置的危险废弃物的种类已达到《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49类中的33类,服务客户包括北京现代、通美等上千
家客户。

(三)前沿技术研发不断取得突破
利用高铝粉煤灰生产氧化铝技术水平居国际前
列。

内蒙古蒙西集团借鉴国内外经验,从1998年开始,
经过近6年的努力,成功开发了利用粉煤灰生产氧化
铝工艺,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炭或煤矸石发电后的粉煤
灰,以及石灰石资源,通过烧结法和低温拜耳法联合
工艺,生产冶金级砂状氧化铝,排出的硅钙渣用于水
泥生产。

大唐国际与清华同方合资从2004年开始进行
高铝粉煤灰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开发,提出了高铝粉煤
灰预脱硅—碱石灰烧结法提取氧化铝联产活性硅酸
钙(化工填料)和硅钙渣水泥熟料的工艺技术路线,
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目前正在建设年产20万吨氧
化铝示范工程。

两种利用高铝粉煤灰生产氧化铝不同
工艺的开发,使内蒙古自治区在利用粉煤灰生产氧化
铝工艺技术方面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

利用二氧化碳生产降解塑料技术取得进展。


蒙古蒙西集团从水泥的窑尾废气中提取回收纯度可
达到食品级的二氧化碳,又将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用
于纳米级轻质碳酸钙和二氧化碳基全降解塑料的生
产,同时,纳米轻质碳酸钙又作为PVC异型材和绿色
环保涂料的添加剂。

河南天冠集团采用二氧化碳和环
氧丙烷为单体,在催化剂存在下聚合后进行分离提取
得到最终二氧化碳全生物降解塑料产品的生产工艺
49
C H I N A V E N T U R E C A P I T A L
EXPERT VIEWS 专家论坛
路线,其低压本体聚合、分离提取后处理等技术均有所突破和创新,经过小试及小规模工业化生产,技术先进、可靠、工艺稳定。

科技创新支撑作用仍显不足
虽然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在部分领域取得了技术突破,但总体来看,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整体科技创新能力仍然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技术集成体系尚未建立。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涉及不同行业、不同领域间的相互融合和衔接,包含多项技术的相互配合和相互作用,增加了技术创新的复杂程度和协调难度,必须通过跨行业、跨学科的技术集成创新才能解决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亟待建立技术集成体系和综合性的技术研发攻关机制。

第二,重点、难点、共性技术攻关乏力。

目前我国工业在生态设计理念运用,以及对原材料选择、生产流程、产品再生利用等方面缺乏科技创新思维,对于能源、资源(包括水资源)的梯级利用技术、城市各类废弃物的回收及综合利用技术、大宗废弃物的高效、无害化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力度还远不能满足形势发展需要。

第三,技术成果的推广转移机制尚未建立。

许多企业通过攻关和自主研发,开发出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技术成果,但由于没有建立起市场化的技术交易、转移和扩散平台,众多同类企业无法效仿,难以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整体优势。

第四,鼓励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的政策环境需要完善。

资源循环利用相关产品的标准、规范及标识应尽快建立。

如再制造产品目前尚未出台相应的国家标准,产品质量鉴定没有相应的依据,也缺乏统一的产品标识;磷石膏砖等产品也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和标志,使其在市场推广中遇到一定的困难。

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的建议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科技创新具有很强的外部经济特征,需要更多地由政府来推动和激励。

政府在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政策环境。

梳理并完善现有政策财政、税收、金融和环保政策法规,调整与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不相符的政策,如目前执行的某些关于报废汽车的政策不利于鼓励再制造产业的健康发展;研究制定利废产品的优惠政策,如利用二氧化碳生产可降解塑料产品的优惠政策,解决此类产品由于成本较高缺乏市场竞争力的问题;适时调整《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将再制造产品以及水资源再生利用等列入目录;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应用示范和产业化等。

第二,有针对性地组织重大关键技术攻关。

充分发挥政府在技术创新中的引导推动作用,统筹规划、统筹重点、集中力量,对于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中起关键性作用的共性技术、产业节点技术、对资源以及生态环境影响大的技术,可组织专项攻关,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三,尽快建立技术成果转让促进机制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

强化市场化机制的作用、深入研究技术拥有者和技术接受者都受益的技术成果转让推广体制,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

充分利用现有环境科研、服务机构和社会团体的力量,搭建资源循环利用信息平台,积极支持建立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加强政府、科研机构、中介组织、企业及公众
之间的联系。

50C H I N A V E N T U R E C A P I T A 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