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水果出口特征及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水果出口特征及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是世界水果生产大国,水果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自1993年以来,中国水果产量和面积一直稳居世界首位,2004年中国水果收获面积达到976.8万hm2,产量达到15340.9万t,分别占世界水果收获面积和产量的19.71%和16.02%。

就树种而言,苹果、梨、桃、李和柿子的产量均为世界前5位。

尤其是柿子和梨,中国的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71.5%和52.9%。

苹果和李的产量也占世界产量的40%左右。

自1993年以来,苹果面积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产量则是稳中有升;柑桔、梨、葡萄和香蕉面积及产量均处于上升态势,反映了中国水果仍然处于扩张的趋势。

中国水果生产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作为水果生产大国是否就意味着是水果出口强国呢?是否就意味着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呢?中国水果出口具有哪些特征?其国际竞争力状况如何?是什么原因影响其出口以及国际竞争力的发挥?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1 中国水果出口特征分析1.1 出口量增长迅速,但出口率仍然较低由表1可以看出,2006年,中国出口水果370.16万t,比2004年增长18.14%;出口金额24.75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50.27%。

2006年,进口水果125.87万t,同比增长18.53%;进口金额7.61亿美元,同比增长29.86%。

2006年水果贸易顺差17.14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61.54%。

尽管中国水果出口增长迅速,但水果出口占产量的比重仍然较低,2006水果出口率还不到3%,这充分说明中国虽是世界水果生产大国,但并非世界贸易强国。

1.2 鲜冷冻水果出口比重较高,加工品出口比重较低由表2可见,2006年中国鲜冷冻水果出口198.51万t,占出口水果总量的53.63%;水果加工品如水果汁、水果罐头及其他加工水果出口量分别为73.8万t、52.98万t和44.86万t,分别占出口总量的19.53%、14.32%和12.12%。

可以看出,中国水果还是以鲜果出口为主,加工品出口比重还很低。

1.3 水果出口国际市场相对单一中国水果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德国、荷兰等国,尤其是美国、日本和俄罗斯三国。

由表3可知,2004年,中国水果出口美国、日本及俄罗斯为46.22万t、46.69万t和29.11万t,分别占当年我国总出口量的14.79%、11.10%和9.31%,到2006年出口到上述三国分别为51.95万t、40.95万t及42.52万t,分别占当年总出口量的14.03%、11.06%及11.49%,上述三国占中国总出口量的36.58%。

可见,中国水果出口国际市场还比较集中。

1.4 水果出口的省份相对集中中国水果出口的省份主要集中在山东、陕西、浙江、广东、福建等省份,其中山东最为突出。

由图l可知,2004年,上述5省水果出口金额为5.56亿美元、1.45亿美元、1.77亿美元、1.67亿美元和l-43亿美元,分别占当年总出口金额的33.76%、8.80%、10.75%、10.14%和8.68%,到2006年5省水果出口分别为8.35亿美元、2.97亿美元、2.29亿美元、1.54亿美元和1.53亿美元,分别占当年总出口金额的33.74%、12%、9.25%、6.22%和6.18%。

1.5水果出口品种相对有限据海关统计资料,中国出口水果品种主要集中在苹果、橘和橙、梨、杏、李等温带、亚热带鲜果及松子果、核桃仁、板栗等干果为主。

2004年,出口鲜苹果77.42万t,占鲜冷冻水果出口总量的24.76%;同期,出口橘和橙33.32万t,占鲜冷冻水果出口总量的24.76%;,占水果出口总量的10.66%。

鲜苹果、橘和橙两类水果国占鲜冷冻水果的62.77%,占水果出口总量的35.32%,说明我国水果出口品种还相当有效。

2 中国水果国际竞争力的测定2.1 指标的确定测定一国某产品国际竞争力是件复杂而困难的事情。

国内许多学者通过研究提出了多种指标,如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国内资源成本系数、有效保护率、社会净收益、地区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比较优势指数等。

由于受数据来源的限制,本文选取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分别对我国几种主要水果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测算,并与水果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

显示比较优势(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简称RCA),是指一个国家某种商品的出口额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类商品占世界出口份额的比率。

其公式为:RCAij=(Xij/Xit)/(Xwj/Xwt)式中,RCAij为i国第j种商品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Xij为i国第j种商品的出口额;Xit为i国所有商品的出口额;Xwj为世界第j种商品的出口额;Xwt为世界所有商品的出口额。

当某种产品RCA大于1.0时,表明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当RCA小于1.0时,表明该种商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当RCA等于1.0时,表明该产品既没有竞争优势,也无竞争劣势。

该方法侧重于对出口实绩的计测,虽然价格等因素对测定值的精确性有一定的影响,但由于该方法比较简便,基础数据也容易获得,因而被经常使用。

2.2 指标的测算由表4可以看出,在中国7种主要水果中,仅有梨RCA值大于1.0,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其他水果RCA值均小于1.0,在国际上处于竞争劣势。

其中,柑桔、苹果和香蕉竞争劣势相对较小一些,橙、葡萄以及桃RCA值小于0.1,竞争劣势非常明显。

从1991年一2006年,中国水果国际竞争力处于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但总体还不具备国际竞争力。

除苹果竞争优势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以外,其他水果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由表5可以看出,南非、西班牙及意大利三国水果RCA值均大于1,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其他国家水果RCA值均小于l,但美国、法国水果RCA值要高于中国,只有印度水果国际竞争力低于中国。

可见,从总体上来看,中国水果国际竞争力水平还十分低下,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3 中国水果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3.1 成本低廉使得中国水果在国际上具有相对价格比较优势,但优势在逐步减弱价格是影响产品国际竞争力最基本的因素,即相同或相似的产品,在同一市场范围内,价格越低其竞争力越强,而价格受到成本的显著影响。

成本包括生产成本、流通成本和各种税费成本。

生产成本是基础,包括生产的各种机械原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

我国水果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较低。

由表6可以看出,1991-2002年,中国果农出售水果的平均价格水平较低,苹果、柑、桔三类水果的平均出售价格每公斤不超过2元。

1991年,每50kg苹果平均出售价格为67.17元,到2002年,其平均出售价格为48.20元,比1991年低18.97元。

另外,在水果价格构成中,生产成本占较大的比重,且水果生产成本较低,这是导致中国水果具有价格比较优势的重要原因。

从成本纯收益率来看,中国水果成本纯收益率有下降的趋势,说明中国水果在国际上的成本价格优势正在逐步减弱。

3.2 水果质量不高是影响中国水果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3.2.1外观品质因素外观品质是影响中国水果出口的重要因素。

中国黄土高原土层深厚、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是中外专家公认的世界苹果最佳适栽区之一,这里所产的苹果具有个大、色鲜、酸甜适口、耐贮藏等优点,可以和美国华盛顿州苹果相媲美。

但果实的外观品质差:秋季多雨年份形成果锈和裂果;干旱年份形成小裂纹;果形不端正;着色差等,这是影响苹果出口的重要原因。

适栽区不套袋的苹果在外观品质上仅有10%达到出口标准,通过套袋的合格率可达70%以上。

3.2.2贮藏保鲜技术因素水果贮藏保鲜是一项系统工作,从预冷、冷藏、保温运输到进入消费市场是一个完整的冷链系统。

日本90%以上的水果都经过预冷处理。

而在中国,预冷技术使用率仅为5%。

而且,中国大部分果品还不能使用冷链运输,实现冷链运输的只占果品贮藏量的10%。

另外,中国果品机械保鲜业起步较晚,发展虽快,但未形成规模化水平。

发达国家水果采后都能得到及时贮藏,并且70%-80%为气调贮藏,而中国果品的贮藏能力仅为总产量的20%,并且多为简易贮藏,冷藏、气调贮藏仅占总贮藏能力的7%,气调贮藏远远低于总产量的1%。

3.2.3商品化处理能力因素水果商品化处理是水果采收后的再加工再增值过程,包括挑选、分级、清洗、打蜡、催熟、包装等环节。

目前,欧洲各国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率高达90%以上,中国还不足40%,近年来虽有较大的改进,但与先进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一些果农和经销商的商品意识不强,加之处理设施落后,不洗果,不打蜡,挑选分级不严格,包装不规范等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到水果的出口。

3.3水果结构单一是影响中国水果出口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中国水果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品种结构以及区域布局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际市场消费需求结构变化相比,中国水果生产结构还存在很大的缺陷。

主要表现为:一是苹果、柑桔和梨三大品种仍然占很大比重,名优新稀等特色产品比重还很低。

以2004年为例,中国苹果、柑桔和梨三大水果的产量达到4927.5万t,占当年水果总产量(不含瓜果)的60%以上。

二是水果成熟期过于集中。

水果成熟期比较集中,加上贮藏保鲜、深加工技术和营销观念比较落后,使得水果销售受短期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往往造成短期内大量水果积压腐烂,挫伤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

三是鲜食和加工品种搭配不当。

苹果汁、冷冻水果、罐头类目前已成为国际市场上的畅销产品,而中国生产的水果品种主要是适合于鲜食,用于加工高档果汁的专用水果品种很少,果汁种类少已成为限制出口的突出问题。

3.4 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是影响中国水果国际竞争力的外在因素3.4.1水果检测标准苛刻发达国家近年来制定了许多强制性标准,如水果中农药残留量、有机磷、有机氯含量。

这些国家利用其高新技术、高精尖的检测设备进行精密分析,标准苛刻。

美国是广东荔枝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然而其对进口荔枝的检验检疫要求苛刻:不能带有活虫、树叶,果柄不能超过10cm,农药残留不能超过一定的限量,必须在1℃的恒温下可连续存放15d。

这些苛刻要求对广东荔枝出口的影响非常大。

日本于2006年5月29日起正式实施食品中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对食品中所有农业化学品(农药、兽药、添加剂)制定了限量标准,实现对所有农业化学品的管理。

限量标准包括暂定标准、现行标准、舔免物质、不得检出物质和一律标准等5种标准。

与以前的标准相比,限量指标数量大幅增加,限量指标更为严格,需检测的项目成倍增加。

很大程度限制了我国热带水果进入日本市场。

根据日本在2005年4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分析来自中国、泰国、美国、中国、台湾等21个国家(地区)的进口农产品实施检查的情况,热带水果的违规和新旧标准对照分析情况(见表7),按照新的限量标准来判断,中国芒果农药残留超标的违规件数达到l3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