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1.小学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具有时代要求的道 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即为师之道,不同时代,内容不一样, 其内容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了时代的要求。
2.小学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将小学教师应当遵守的原则和规 范内化为个体品质,然后在小学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德性 表现出来。 为师之德需要通过师德教育和师德修养两个途径完成。
2.伦理学:人们坚持行为准则的道所形成的品 质或境界 孔子: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3.通假字:“德”通得
(三)什么是道德
故学至乎礼而止也,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荀 子· 劝学》 1.以“道”之意释道——为人之道 偏重于社会的、客观的道德规范。 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 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和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 与自然之间利益关系的原则规范的总称。
4.道德与伦理的关系
(1)伦理的内涵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处理这些关系应该遵循的道理 和准则
(2)伦理的功用 约束人们的行为,构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谐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 的社会环境,维持统治阶级的统治秩序。
(3)伦理与道德的关系
联系: 伦:扮演的社会角色 理:协调角色关系所确定的基本行为准则 道:根据基本行为准则制定的人们必须遵守的群体规范、 德:人们将各种群体规范内化于新,外现于行之后的行为习惯 和品德。 伦生理、理生道、道化德
2.以“德”之意释道德——为人之德
偏重于个体的、主观的道德品质。
道德就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将“做人”所应 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个体人格品 质,然后通过自己自觉的行为释放德性,既有 益于他人和社会,同时有利于完善自己的人格 品质。
3.“为人之道”与“为人之德”的关系
“为人之道”是群体规范,是个体生存、发展应遵 守的、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对为人者的应 然性规定。
区别:
伦理强调关系(协调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行为准 则)道德强调个体(道德规范、行为、品质) 伦理的义务是双向的,道德是单向的
伦理是客观法(他律),道德是主观法(自律) 伦理是对人们行为应当理由的说明,道德是对人们行为应 当境界的表达。
二、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一)什么是小学教师职业道德
一、道德的含义
(一)道的含义
1.哲学:天地万物产生的总根源
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 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2.政治: 治理国家的方法 荀子:道也者,治之经理也 3.伦理: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 孟子: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二)德的含义
1.哲学:万物的本性或生成状态 庄子:通于天地者,德也
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源自于小学教育伦理,小 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又受制于小学教师职业道德 规范。
4.小学教师职业伦理的基本特点
1.多维度 小学教师与社会
小学教师与小学生
小学教师与社会其他群体
2.不对称型伦理关系
伦理对当事人双方的义务虽然是双向的,但在要求 的程度上却并不是完全对等的伦理关系。
1.小学教育伦理的含义 人们在从事小学教育教学活动指导过程中 所构建起来的人伦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 系时所应当遵循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即为教之理。
为教之理是指各类教育主管部门和小学管 理者,根据小学教育中各类人员之间的关 系以及小学教育的基本规律,对小学教师 行为的各种禁止性和倡导性的规定。
2.“为教之理”的依据和功用
“为人之德”是作为特定社会成员后天获得的个体 性的品质,其最终承载者不是社会,是个体。 两者可相互转化,可以将“为人之道”内化为“为 人之德”,形成个体的德性,经过行为固化后,便 转化为个体品德。
我国学者对道德的含义进行三层解析,即道德规范、道德行为、 道德品质。
道德规范:是个体应当遵循,符合时代要求的为人之道,是静 态的、外在于个体的 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将应当遵循的各种规范内化 于观念中,通过自己的自觉行为释放,就成了一种所谓的德性, 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为人之德。 道德品质:指个体既有对为人之道的认识,又有为人之德的德 性,持之以恒,逐渐形成依附于个体的道德品质。
依据:是从小学教育伦理中来,小学教育 伦理规定了小学教师的角色定位,小学教 师的角色有规定了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基 本行为准则 功用:调节、约束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行为
3.小学教育伦理与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
小学教育伦理:小学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人伦关 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时应该遵循的道德要求和行 为准则。 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行为、品质。
5.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二)小学教师师道与师德的关系 小学师道是指静态的小学教师必须遵守的道德要求和 行为准则。 小学师德是指动态的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人格品质和人 生境界。 小学师德是小学教师按照小学师道的要求规范其在教 育活动中的行为,并养成习惯,持之以恒,最后成为师 德。
(三)小学教育伦理与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