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轼诗词欣赏》

《苏轼诗词欣赏》

实用文档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 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 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 注释:
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鸣廊:在回廊上 发出声响。此由风叶鸣廊联想到人生之短暂。
眉头鬓上: 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
贱:质量低劣。
妨:遮蔽。
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的口吻,抒写平生到处
漂泊,功业只是连续遭贬。诗人面对当年自己
的画像,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既有对目前垂
垂老矣的描述,也有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多重
感情交织在一起。造语苍凉,寓庄于谐,言有
尽而意无穷。
实用文档
苏轼诗清新豪健,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一格。本诗更是 出语惊人,开端便说自己心如死灰,乍看似与诗人一向旷达豪爽 的性格很不相附,然了解了诗人的经历、心情后,就不能不对作 者这种心死之哀寄予深切的同情。
即事抒情之作。此词上阕叙事,着意渲染其 醉态。写夜醉回到居所,家童已睡熟,无人 开门,只得“倚杖听江声”。酒后静立于夜 深的长江边,很容易触发联想。下阕就写酒 醒时的思想活动:几经挫折,受尽冤屈;满 腹才华,却落得获罪流放的下场。躲开名利 场,乘坐扁舟,归隐江湖。全词写景、叙事、 抒情、议论水乳交融,不假雕饰,语言畅达, 格调超逸,颇能体现苏词特色。
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 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 阑风静縠(hú)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 生。
• 注释:
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奔走钻营,追 逐名利。
夜阑:夜尽。残,尽,晚。 縠纹:比喻水波微细。縠,实用绉文档纱类丝织品。
• 译文 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归
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声如雷, 反复叫门也不应。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 奔流的声音。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 什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水 波不兴。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 中了却余生。
实用文档
• 赏析: • 这首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的第三年。是一首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谁) 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xǐng)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 漏:指更漏而言,古人计时用的漏壶。这里“漏断”即指
深夜。 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省:理解,明白。“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苏轼诗词欣赏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西江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 《临江仙·夜归临皋》 《和子由渑池怀古》 《自题金山画像》 《和子由渑池怀旧》 《蝶恋花·春景》 《海棠》
《六月二十七实用日文档望湖楼醉书》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 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 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实用文档
• 赏析: 本词作于苏轼被贬谪居黄州的第二年。此词
咏杨柳,上阕主要写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的 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下阕与上阕相呼应, 主要是写柳絮的归宿,感情色彩更加浓厚。全 词不仅写出了杨花的形神,而且采用拟人的艺 术手法,把咏物与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将物 性与人情毫无痕迹地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 “借物以寓性情”,写得声韵谐婉,情调幽怨 缠绵,反映了苏词婉约的一面。
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上片
写感伤,寓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叹壮
志之难酬;下片写悲愤,借景抒情,感世
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全词以景寓情,
情景交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
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
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
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
无穷。
实用文档
• 译文

世间万事都宛如一场虚无缥缈的幻梦,
人生到底经历了几度这凉意的秋?入夜的风阵
阵,响动在这长廊,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
头,鬓边生出了白发。
酒并非好酒,常因客人稀少而发愁,月色
澄明,却多被云遮挡。中秋之夜,又有谁能与
我一同欣赏这中天的月光,我只拿着酒盏,神
色凄然,望向北方。
实用文档
• 赏析
• 此词作于谪黄第二年的中秋。此词反映了 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词调较为低沉、
实用文档
• 译文:
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无人怜惜 任凭衰零坠地。把它抛离在家乡路旁,细细思 量仿佛又是无情,实际上则饱含深情。受伤柔 肠婉曲娇眼迷离,想要开放却又紧紧闭上。蒙 混随风把心上人寻觅,却又被黄莺儿无情叫起。
不恨这种花儿飘飞落尽,只是抱怨 愤恨那个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重缀。清晨 雨后何处落花遗踪?飘入池中化成一池浮萍。 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尘 土,一份坠入流水了无踪影。细看来那全不是 杨花啊,是那离人晶莹的眼泪啊。
实用文档
• 译文
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 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 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 凄冷。
赏析
本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苏轼被贬黄 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他是乐观 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 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 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 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 境。全词借物比兴,写景兴怀,托物咏人,物 我交融,含蕴深广,实风用文格档 清奇。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 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 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 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实用文档
• 注释: 从教:任凭。 萦:萦绕、牵念。
柔肠:柳枝细长柔软,故以柔肠为喻。
困酣:困倦之极。 娇眼:美人娇媚的眼睛,比喻柳叶。古人诗赋
中常称初生的柳叶为柳眼。
“梦随”三句:用唐金昌绪《春怨》诗:“打 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 到辽西。” 落红:落花。 缀:连结。 春色:代指杨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