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会精神专栏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经济 社会发展主要成就综述 杨如文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 带领全区各族人民,立足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发展经济方式为主线,抢 抓机遇、攻坚克难,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主要 目标提前实现。 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明显扩张 全区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11年 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060.8亿元(现价),是2006年的 2.84倍,比2006年翻1.51番。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 12.5%,高于“十五”时期1.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同期平 均水平2个百分点。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1353.3亿 元,比2005年翻1.14翻,提前两年实现自治区第十次 党代会确定到201 1年在“十五”末的基础上翻一番的 预期奋斗目标。 2011年全区人均GDP达到32392元,按现价计 算,是2006年的2.68倍,5年翻1.42番,按可比价格计 算,年均增长1 1.3%。与全国人均GDP的绝对差距由 2006年的4401元逐渐缩小为2011年的2691元,相对 差距由2006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3.3%提高到 2011年的92.3%,5年缩小l9个百分点。全区人均 GDP居全国第17位,比2006年前进5位。 二、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财政支出保障有力 全区经济稳定较快发展促进地方财政收人快速增 加。2009年,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元大 关,达到111.6亿元,比2005年翻1.23番,提前两年实 现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到201 1年在“十五”末 的基础上翻一番的预期奋斗目标。2011年,全区地方财 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20.0亿元,是2006年的3.58 倍,年均增长29.1%,比2006年翻1.84番。财政支出不 断向民生领域倾斜。201 1年全区地方财政支出711.1 亿元,是2006年的3.68倍,年均增长29.8%,比2006 年翻1.88番。在全区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文化体育 和传媒、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农 林水事务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56.5%提高到2011 年的59.0%,四年提高2.5个百分点。 三、农业经济稳步增长。特色农业加快发展 农业经济持续平稳增长。201 1年实现农林牧渔业 增加值184.1亿元,按现价计算是2006年的2.3倍,5 年实现翻1.2番。粮食生产实现八年连续增产。201 1年 全区粮食总产量358.9万吨,创历史新高,比2006年增 长15.4%,年均增长2.9%。201 1年人均粮食产量560公 斤,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140公斤,人均占有量居全 国第5位。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百万亩设施农业建设任 务提前完成。2010年末,全区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05.8 万亩,实现农民户均1亩,百万亩建设规划任务提前一 年完成。201 1年全区新增设施农业面积l5万亩,累计 建设面积达到121万亩。201 1年,全区优势特色农业总 产值近300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80%以上。 四、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运行质量显著提高 工业经济已成为全区国民经济的重要引擎。2011 年,全区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836.94亿元,按现价计 算,是2006年的2.91倍,翻1.54番。按可比价计算,年 均增长15.1%,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2.6个百分 点,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6%,比 2006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 加值724.4亿元,按现价计算,是2006年的2.80倍,翻 1.49番;按可比价计算,是2006年的2.12倍,年均增长 16.3%,高于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年均增长15%的 奋斗目标1.3个百分点。“五优一新”产业已成为我区工 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能源、煤化工、新材料、装备 制造、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及高新技术等“五优一新”产 业得到不断发展壮大。201
1年“五优一新”产业实现增 学习贯彻自治 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72%,比2006年提高 了6个百分点。新兴产业迅速崛起。2011年末,全区统 调总装机容量1844.16万千瓦。其中:风电机组容量 142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7.7%;光伏电站容量 49.13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2.7%。工业经济运行质 量显著提高。201 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盈亏相抵后实 现利润142亿元,是2006年的5.7倍,年均增长 41.7%,高于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年均增长15%预 期奋斗目标26.7个百分点。 五、投资规模显著扩大,投资结构调整优化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7—2011年全区累计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13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64 倍。2011年全区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48.5亿 元,是2006年的3.71倍,翻1.89番,年均增长30.0%, 比“十五”时期加快7.4个百分点。投资结构进一步优 化。2007—201 1年,第一产业累计投资224.23亿元,是 “十五”时期的2.2倍,年均增长11-3%;工业累计投资 2860.7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8倍,年均增长 34.5%;第三产业累计投资2579.51亿元,是“十五”时期 的3倍,年均增长26.7%。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 非国有经济5年累计投资2467.98亿元,是“十五”时期 的3.1倍,年均增长37.4%。2011年民间投资791.69亿 元,是2006年的4.5倍,占全区投资比重为48%,比 2006年提高了13.9个百分点。 六、消费市场持续活跃,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消费增速稳中趋快。201 1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477.6亿元,比2006年增长1.4倍,年均增长 19.1%,比“十五”时期加快7.5个百分点。消费结构不断 优化升级。2011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896 元,是2006年的1.79倍,年均增长12.3%,增速比“十 五”时期提高3.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为34.8%,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城镇 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30.29平方米,比2006年增 长12.3%。201 1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726.6 元,比2006年增长110.4%,年均增长16.O%;农村居民 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6年的41.4%下降到201 1年的 37.3%,下降4.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也由 2006年21.64平方米提高到2011年的25.94平方米。 消费观念逐步向享乐型和发展型转变。住房、家用轿 车、旅游和文化娱乐等消费热点持续升温。旅游产业发 展迅速。2011年,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84.21亿元,是 2006年的3.3倍,五年翻1.7番。全区接待国内外旅游 者达到1169.61万人次,五年翻一番。 七、对外经贸迅速拓展,对外开放加快推进 对外贸易总量迈上新的台阶。201 1年全区外贸进 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0亿美元大关,实现进出口总额 22.86亿美元,是2006年的1.59倍,年均增长速度为 9.7%。其中,出口l6.00亿美元,是2006年的1.7倍,年 均增长11.1%;进口6.86亿美元,是2006年的1.39倍, 年均增长6.8%。 利用外资规模快速扩大。2007—201 1年,全区实际 利用外资累计达10.07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累计 达4.66亿美元。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水平不断提高。201 1 年,全区新批直接外资项目15个,新签合同外资金额 3.84亿美元,是2006年的6.1倍,实际利用直接外资金 额2.02亿美元,是2006年的5.4倍,年均增长40.3%。 八、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城乡居民越来越多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收 人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达到15344元,提前一年实现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提出到2011年达到15000元奋斗目标。20l1年全区城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79元,比2006年增长 91.6%,年均增长13.9%,翻0.94番,增速比“十五”时期 加快3.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同期0.8个百分点。人均 收入水平相对差距由2006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78.0%提高到2011年的80.6%,缩小2.6个百分点。 2011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总量居全国第 24位、西部第7位,在全国的位次比2006年前移了2 位。2011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5410元,连续6年保 持两位数增长,比2006年增长96.0%,翻0.97番,年均 增长14.4%,增速比“十五”时期加快6.6个百分点。 2010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75元,提前一年实 现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到2011年达到4200元预 期奋斗目标。2011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居全国 第24位和西部第5位。 九、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代会精神专栏 节能降耗取得显著成效。单位GDP能耗明显下 降,全区单位GDP能耗从2005年的4.14吨标准煤/万 元下降到2010年的3.308吨标准煤,五年累计下降 20.09%,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任务。2011年,全 区单位GDP能耗比2006年下降15.57%,年均下降 3-33%。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11年,全区环境质量指数 为83.47,比2006年提高14.72个百分点。2011年黄河 宁夏段稳定保持三类以上良好水质,全区地级市环境 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比例平均达到89.3%,银川市成 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11年全区森林覆盖率 11.4%,比2006年提高1.56个百分点。2011年全区城 市污水处理率为75.0%,比2006年提高22.3个百分 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72.9%,比2006年提高 22.2个百分点。 十、社会建设加快推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11年,全区社会发展 水平综合评价指数为131.26,比2006年提高39.57个 百分点,年均增长7.4%。 就业规模显著扩大。2011年末,全区全社会就业 人员达到339.59万人,比2006年增加31.49万人,年 均增长1.97%。2007—201 1年,全区城镇累计新增就业 人数40.06万人,各年份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 4.4%以内,全面实现了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控 制在4.5%以内的奋斗目标。 保障体系更加完善。2011年末,全区养老保险、失 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五项保险基金 收入138.88亿元,比2006年增加109.38亿元,增长 3.7倍,翻2.2番。2011年,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达到121.03万人,比2006年增长67.31%,年均增长 10.8%。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医保统筹。2011年, 全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59.02万人。其中,参加城 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00.22万人,比2006年增长 88.14%;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58.8万人,比 2010年增长0.6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为 370.25万人,参合率达到96.66%。 交通邮电快速发展。201 1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 达2.5万公里(含村道),比2006年增长23.1%,其中,高 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06公里,增长84.4%。铁路运输 提速提效,国内通航里程5年实现翻番;2011年,全区 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7.8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均增 长25%。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11年末全区职业学校在校 生11.25万人,比2006年增加5.12万人;高中阶段毛 入学率由2006年62.2%提高到2011年86.8%,提高了 24.6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的目标。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从2006年5.59万人增加 到2011年的9.14万人,年均增长10.3%。高等教育毛 入学率从2006年的20.56%提高到201 1年的27.08%, 提高6.52个百分点。全区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06 年的7.86年提高2011年的8.84年。 文化服务日趋健全。2011年末,全区共有各类艺 术表演团体45个,比2006年增加31个,增长2.2倍; 全区拥有公共图书馆20个,文化馆26个、博物馆6 个;全区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3.5%、电视综合人口覆 盖率98.6%,分别比2006年提高2.08个、5.13个百分 点;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预计201 1年全区文化产业增 加值39.5亿元,与2006年相比,年均增长21.8%0,占地 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1.92%。 医疗水平持续改善。2011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 疗卫生机构4143个,比2006年增长1.7倍。其中,医院 156个,增长19.1%。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21万人, 比2006年增长35.9%。其中执业医师1.23万人,注册 护士1.17万人,分别比2006年增长11.8%和52.3%。全 区每千人床位数4.07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 5.04人,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已超过73岁,比2006年提高1岁。 人口增速持续下降 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006年的 10.69%。逐年下降到201 1年的8.97%。,比2006年下降 1.72个千分点,如期实现了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 的到2011年降到9‰以下的预期奋斗目标。全区城市 化率由2006年的42.96%提高到2011年的49.82%,5 年提高6.86个百分点,如期实现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提出到2011年达到50%左右的预期奋斗目标。 (作者单位:宁夏统计局综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