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上课课件1

人教版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上课课件1

D 1.安徽南部传统菜肴的选料较多采用( )
①海鲜 ②牛羊肉 ③山货 ④腌腊制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B 2.下列叙述与安徽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 )
A.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 B.农业以种植茶树、竹为特色 C.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 D.泥草房和吊脚楼是当地传统民居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47张PPT)
文化源于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感悟和认知。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文化具有地域性
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
服饰
建筑
饮食
围内,形成的物质方面(如建筑、
服饰、饮食等)和非物质方面(如
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
等)的文化。
价值观
习俗
艺术
地域文化在一定阶段内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从长远来看,地域文 化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课标解读
课标内容: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学习目标:
①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能够说明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②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和城镇景观上的体现。
瓦尔帕莱索位于智利首都以西,是南 美洲太平洋东岸的重要海港城市。该 城市的房屋依山而建,每一户人家都 把自己的住房涂上颜色,赤橙黄绿, 异彩纷呈。 这种五颜六色的建筑景观与当地的地 域文化有何关联?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47张PPT)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47张PPT)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47张PPT)
竹楼主要指两层或以上的竹结 构楼房,属于南方“干栏式建筑” 的一种,能防酷热和湿气,是傣 族的标志民居,又称傣家竹楼。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47张PPT)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47张PPT)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47张PPT)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47张PPT)
生活习惯
以粮食为主食,房屋建筑多 就地取材,现在楼房增多
以奶制品、羊牛肉为主食, 喝奶茶,住蒙古包,现在定 居点逐渐增多
我国南、北方地域文化的差异
地区 耕地
农作物
传统民居
主食
北方
旱地为主
小麦、玉米、 棉花、甜菜等
以土坯为原料, 注意防寒
面食

南方
水田为主
水稻、油菜、 甘蔗等
以砖瓦为原料, 注意通风散热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47张PPT)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47张PPT)
碉楼,羌族人为抵御外族侵略而建。平面呈方形,上窄下宽,顶平。 不少地区倚山建造,以石砌墙,墙面平直整齐。常常一排数十家,如 古城堡,十分壮观。一般分三层,层与层 之间用木梯上下。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47张PPT)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47张PPT)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47张PPT)
案例1 红河哈尼梯田
3.此地的地域文化是否可以在代际之间传承、不同地方传播?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已存在千年,延绵不绝,说明可以在代际之间 传承,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来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可能需要调整, 适应新时代要求。 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其他地方很难复制梯田文化景观, 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审美情感值得在不同的地方 进行传播。
大米
运动项目 传统交通工具 冬季溜冰 马车
游泳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47张PPT)
城乡景观
城乡景观既包 括聚落整体,又包 括聚落内的建筑和 道路等。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47张PPT)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47张PPT)
跟踪练习
安徽南部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气候湿热,地形以 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 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据此回答1-2题。
每一个区域的景观与周边不同,具有内部的一致性,又有与 外部的差异性。
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牧区的地域文化差异
地区 人口分布
生产活动
东部 人口众多, 多从事种植业,畜牧业以圈养为 农耕区 密度大 主,现在出现了大量企业化养殖
西部 牧区
以牧业为主,牲畜靠放牧,现在
人口分散, 不少牧区在水源较好的地方发展 密度小 了人工草场,有些定居点新建了 畜产品加工厂
案例1 红河哈尼梯田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47张PPT)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47张PPT)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感受一下哈尼梯田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47张PPT)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47张PPT)
案例1 红河哈尼梯田
1. 山上超过一定海拔高度保留了大片森林,这些森林有什么作用,这 体现了什么理念?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只有保证足够面积的森林,梯田的水源才 能常年不枯;体现了人地和谐的思想。 2.根据季风气候的降水特点,思考发展梯田农业可能面临的困难;当 地村民是如何解决这个困难? 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年际变化大,容易导致千早或者洪涝 的发生;修建沟渠连接各家梯田,选出分水官负责调配水量。
景观是指固定在地表的实体要素。 按照地表要素是否受到人类影响,分为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文化景观)
景观类型
含义
举例
自然景观
较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 人类的影响。
行云飞瀑、高山流水
人文景观
人类文化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记, 是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
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
农田、村落、道路、 建筑、雕塑等
也叫“吊楼”,为苗族(重庆、贵州 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 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 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 多,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可以躲避 毒蛇猛兽的袭击。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47张PPT)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47张PPT)
窑洞是中国黄土高原上居 民的古老居住形式,黄土高 原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 挖窑洞作民居,有冬暖夏凉 的优点。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47张PPT)
妈祖: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 妈等等,是历代和现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47张PPT)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47张PPT)
吊脚楼一般为是竹木结构, 建在有一定的坡度处,一般是 两三层,人们居住在第二、第 三层,第一层一般不居住,放 粮食、杂物及喂养牲畜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