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哈林:天赋异禀的音乐骄子 冰火交融的双重性格

哈林:天赋异禀的音乐骄子 冰火交融的双重性格

哈林:天赋异禀的音乐骄子冰火交融的双重性格>坦白讲,开这个贴子最原始的冲动就是从思考哈林开始的。

盲选一直到刘欢组结束,都没有想写东西的欲望,一直抱着欣赏的态度。

可当哈林组结束后,整个贴吧的争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哈林组和刘欢组到底谁好,争论不休。

我也不自觉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我这个年龄不会对某个选手产生最为狂热的情感,差不多的都喜欢,个别的更喜欢一些,更不会因为选手的去留产生情绪上巨大的变化。

所以从自己欣赏的感受来讲,觉得刘欢组好,听歌最舒服,很多歌重复观看了很多次;哈林组看的时候首先是有点闹,有点蒙,基本每个人都是喊着唱完歌的,很用力,沉不下心来;但同时又很诧异,很新奇,歌曲还可以这么改编,挺长见识的,回头观看的不多,赵可王韵壹的,金池魏语诺的,还有吴莫愁的《笨女人》,因为回头想的时候觉得没听明白,忘了怎么唱的,所以又看了。

并且我看了看争论的焦点,也就是刚才说的,刘欢组实力强,但音乐形式不好,才华少,黑幕多,哈林组实力弱,但音乐种类丰富,才华多,看着过瘾,其实有的人已经总结的很到位,刘欢组看学员,哈林组看导师。

只不过没人再往下继续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同,而这样的不同体现出两位导师哪些方面的差异,这对学员有什么样的影响。

刘欢无论个人还是组里相对清晰一些,所以我把注意力放在了哈林身上,哈林为什么这么强烈地改编歌曲,这样的改编对学员有什么意义,对他个人有什么意义,是现实需要,还是性格使然,所以我不由自主地就走近了哈林。

哈林是一个很神奇的人,当你和他有一定距离的时候,你会感到一股阳光的气息向你飘送而来,音乐全能的艺人,口才卓越的主持者,风趣幽默的调侃者,正经时才学奔涌,娱乐时嬉笑怒骂,你会感到这是一个会给你带来快乐的人,带来享受的人。

你会感叹,这个人怎么会这么出色呢。

可是,当你想了解他,当你想走近他,当你想触摸他的时候,你会发现突然他变得很陌生,他变成了一个谜,因为你对他的事情根本说不清楚。

他怎么会有这么好的音乐才华,他对音乐种类的熟练掌握在整个音乐艺人中极为罕见;他始终在人前谈笑风生,很少流泪,即便流了能迅速撇开,他的内心真的始终这样快乐吗,不是的话,为什么?他的感情生活呢,你知道有一个女人叫伊能静,和他生活了二十多年,离婚了,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什么,他还有别的女人吗?没有的话,为何会离婚?伊能静出轨,你相信吗,一个17岁就跟定了你,然后四十多岁都有了孩子,出轨了,这女人有毛病啊。

就说比赛,为什么不让学员都唱自己擅长的歌曲,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把最好的一面表现给大家呢,为什么不给大家一些承诺呢。

原来,你什么都不知道。

我也一样,不知道,那就一起去找寻吧,去试图解开这个谜。

哈林是才华横溢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不但在四个导师之中,在整个华语乐坛也是名列前茅。

单举一例,哈林的首张专辑《伤心歌手》,即创下国语歌手作曲、编曲、演奏、制作、演唱全能之记录。

才华源自哪里,我前面所过,一是天赋,一是钻研,钻研我不多谈,他的学习,他的勤奋,这些都是后天的,别人也可以做到。

只有天赋,带着不可捉摸的神秘。

我们只有解读了他的天赋,才有可能找出与之一脉相承的骨子里的性格特征,那时你才会清楚一些很多事情的演变和决定。

何为天赋,不要去找百度百科,自己想。

我认为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灵性与悟性,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能力,你费尽辛劳,你苦思冥想,你博览群书,你行遍万水,可能都不如他那若有若无的惊鸿一瞥,他那信手拈来的灵光一现,那样有魅力,那样炫目,那样令人神往。

这就是天赋的魅力。

天赋是遗传的吗,或是孕育时的神灵辅助,不知道,或许这就是命。

我们举几个例子,看看天赋才华的神奇。

先秦的诸子百家,谁的天赋才华最高?无疑是庄子,其他人你都能从生活和社会中或多或少的找到学习他的方法,接近他的方法,甚至超越他的可能。

但庄子不行,他的语句一出,你会突然感觉到心头一震,而这种震动长久挥散不去,还说不清道不明,学也学不了。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君子之交淡若水”“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太多了,他总是用寥寥数语,给了你一种意境,你却抓不住。

在这儿要说清楚一点,庄子的东西千万不要深究,深究就会引发争论、争执,并且没有结果,因为他的东西大多是非理性的,不是清楚地客观事实的结晶,是身体里一种莫名的冲动闪耀出的灵光。

“相濡以沫”和“相忘于江湖”哪个好,“窃国者为诸侯”,没毛病啊,要是我也这么干,“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会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不乐”,过于纠缠,就破坏了这个灵感,这份意境,你只需静静的体会,浅浅的回味,就好了。

诗人中哪个天赋才华最高,有一个大家熟知的人,入选肯定没问题,就是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非常简单的描述,非常通俗的表达,怎么就那么有感觉呢,有意境呢,清晰的画面感,丰富的想象力,谁能做到。

杜甫,白居易的诗,你感觉使使劲儿还能够接近,李白不可能,跟勤奋努力没关系。

关键是,诗还不是李白毕生追求的东西,他的梦想有两个,一个是当侠士,一个是做纵横家,可惜都未能如愿,倒是信手挥笔而就的诗句流芳千古。

词人中哪个天赋才华最高,说两个,一个是柳永,一个是李煜。

柳永,正事一直做不好,后整日流连在烟花巷,一个多情的人,一个喜欢用情的人,但绝对不是一个对感情对生活负责的人,但他的词句为何那样凄美,那样心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种情意的表达比那些为感情负责任的人还痴情,还专一,还强烈,你是女人,怎能不爱上他。

李煜,一个典型的败家子,亡国殃民,可是当他站在幽禁之地,悲凉吟唱的时候,却不禁令人动容,“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种对往昔深沉的情怀,这种对故土不舍的思恋,比那些传世的帝王将相表达的还要充分,你要不知道内情,你肯定认为这绝对是爱国爱民的好君王。

如果大家有看《红楼梦》的,在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一节中,冷子兴和贾雨村有个对话,贾雨村提出了在人世间有这样一群“正邪两赋”的“异样之人”,列了一个名单,个个都是没啥正事,但天赋才华极高的主儿,在古代文学艺术界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又被当时的传统主流文化所排斥。

哈林就是这样的人。

哈林孤傲,但他不想让人知道,因为他认为没必要让人知道,孤傲只属于自己。

我生活中就有这样的朋友,才华横溢,自视很高,但从来平易近人,幽默风趣,因为他的内心非常清楚自己,他的层次不需要证明给别人看,在关键的时候用就行了。

哈林的外在反差表现自觉和不自觉的都有,大家都一样。

哈林的孤傲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音乐的修为,一是为人的层次。

在这两点上,他完全的自信。

在音乐上,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实力,所以从内心中,他瞧得上的人不多,这就是为什么他会请年龄相仿造诣颇深的王治平,而不请各种一线的大腕儿,因为从表面上讲,只有刘欢请三宝这种高级幕后人,大家能理解,哈林完全可以请一个台前的知名度高的,提升影响力。

但哈林不会这样做,因为在这么关键的体现音乐素养的时刻,他要认真的,他不想丝毫影响他音乐本质的情况出现。

还有当那英说“今后有很多的高深问题要请教哈林”的时候,哈林的喜悦肯定有,但不会得意,因为他认为这很正常。

再让我们回到盲选,真正解读一下哈林的表现。

盲选时,四个导师在评价中,涉及纯粹音乐本身的比例我难以估算,应该不到一半,那英基本放弃,杨坤有一些,但重点在其他,情感啊,演唱会等等,刘欢有很多,我们叫他内地学院派吧,这个感觉大家一下就体会到了,比较硬;哈林是最多的,大家可以想一想,其实有时你都没注意到,总被大家的嬉笑怒骂所淹没,所以说哈林做的很巧妙,绝不会让你感觉到他在音乐理解上的抢风头,并且专业东西说多了,现场效果也不好。

这样问题就来了,哈林在极为控制的情况下,在大家不甚觉察的情况下,依然是四位导师中对音乐评价最多的,最细的,这是什么,这是实力。

好了,盲选结束,组内开始。

哈林还会保留吗,不会了。

因为这个组只有一个名字,叫哈林。

没有任何顾忌,没有任何理由,孤傲只在平常时,重要时刻来临,尽情展现才华吧。

我们看到了,每首歌都改编,而且很多你都未曾想过,歌还可以这么唱。

哈林没有和别人比,他只做他自己,这就是他理解的音乐。

这还是在时间紧,学员不熟的情况下,如果一切充分,那表现力该是什么样呢。

有看过演唱会的朋友可以介绍一下。

用他自己告诉学员的话说:“享受音乐吧。

”是啊,哈林的确在享受音乐,而且享受的那样充分,那样陶醉,那样惬意。

可反过来,学员呢,你说享受就能享受吗,他有这个能力吗,他有这个心情吗,他有这个境界吗,可能也就赵可和王韵壹在唱爵士的某个瞬间,吴莫愁在狰狞的面容下改编笨女人的某个瞬间,能出现享受的感觉,其他时候大家感觉到了吗。

有人说,哈林对大家是有感情的,当然有,但是在音乐面前,天赋异禀的才华面前,一切都是浮云。

所以我们不要说哈林不近人情,不是他不想近,不是他不愿意近,是他那天赋才华所孕育出的骨子里的孤傲性格所决定的,他人格上的自我,音乐上的自信,注定了这样的展现,注定了这样的结果。

组内的学员们,当你们有意无意选择哈林的时候,就要承受这样的命运,不要去纠结,不要去抱怨,这,就是宿命。

当你们带着这一段经历所赋予你们的思考和经验,去开始下一段宿命的时候,我祝福你们,收获更多。

哈林的情感世界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很多人难以画出清晰的轮廓,因为他给外人传递的信息不多,而大家对他的挖掘的也不多,或者说,在他有意识的回避下,在对他尊重的情况下,难以挖掘。

我也只能依据一些网上的资料,当然尽量是确实的,尤其我尽量用哈林和小伊的访谈原话作参考,去剖析,去揣测。

先简略说一下友情,关于哈林的朋友我确实不太了解,只看到有报道说离婚前后,朋友们帮了很多,给了很多建议,其中还涉及到财产的处理,看来他的朋友很真诚,而他对真正的朋友也很坦诚。

但以他孤傲的性格能看得上的知心朋友肯定不多,应该是以音乐为基准的多一些,能达到无话不谈太难了。

当然话说回来,每个人的一生又有多少知己的朋友,大家可能岁数还小,等过些年,生活几度变化之后,回首往事,还能知心畅谈的有几人。

开始最难的话题吧——爱情。

爱情是人世间一个永恒的话题,而且永远也说不清楚,能说清楚就没有那么多故事了。

首先问个问题,哈林和伊能静是爱情吗?为什么问,因为这太重要了,现在社会中,男女结合的情感中能达到纯粹爱情高度的没多少,如果不是爱情,我们就没必要解析了。

我个人的观点,爱情有几个标准,初始、唯一、纯粹、热烈。

先说初始,可不要想到处女处男的问题,初始是指第一次动心,第一次有强烈的感觉,第一次想要全情投入;唯一,很清楚,两人在一起后,关于男女之事,只此一人,无论肉体还是精神;纯粹,就喜欢这个人本身所具有的气质和内涵,无关其他;热烈,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依然保持着最初的冲动,无论婚姻还是生子,都消逝不了恋爱的感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