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3《水闸工程管理规程》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开展工程水利建设,水利防灾减灾工程体系基本建成,水利工程体系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改善民生和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闸以改变水位为目的,是利用闸门挡水和泄水的中低水头水工建筑物,在防洪、排涝、水资源配制和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齐了关键作用。
河南省河南省地处中原,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流域。
截止目前,我省已对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道,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治理,修建堤防2万公里,其中5级以上堤防1.6万公里;建成蓄滞洪区14处,设计滞洪总量37.55亿立方米。
同时,建成大、中型水闸近400座,为我省防汛、抗旱、农业灌溉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目前,在各地水闸运行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不规范的地方,我省《水闸工程管理规程》的出台可为科学规范管理水闸工程,延长水闸使用年限,充分发挥水闸防汛、抗旱、生产生活用水、灌溉、生态环境保护等效益,保证工程安全可靠运行,提供支撑。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1、任务来源2019年8月,中科华水工程管理有限公司通过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管理信息系统,提交“水闸工程管理规程”项目建议书和标准草案,省水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立项初审,2019年12月16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处对项目进行立项评估,2019年12月23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了2019年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豫市监〔2019〕309号),“水闸工程管理规程”列入2019年河南省地方标准制定计划,立项编号:20193110153。
2、编制原则和依据(1)规范性原则:本标准编制遵循国家现有的水利工程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严格按照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进行编写。
(2)科学性原则:本标准采用的技术措施来源于工程管理实践,编制的技术措施的相关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
(3)实用性原则:本标准以保障我省水闸工程安全、科学运行管理为目标,充分调研、听取相关领域专家、基层管理人员的意见,并与河南省各地水闸工程管理实际情况紧密结合,确保本标准在工程运行管理上切实可行。
三、编制过程1、前期研究工作河南省水利厅一直重视水闸工程运行管理、督查及监管工作,每年组织专题培训,对水闸管理人员进行业务能力培训、提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省水闸工程实际情况,出台水闸工程管理方面相关的技术标准,为水闸工程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2、成立标准制定小组为做好“水闸工程管理规程”标准的制定工作,成立了标准制定小组,并多次召开标准研讨会议,对我省水闸工程管理现状,存在问题,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广泛交流了意见,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标准制定的原则,提出了标准制定的具体工作计划和措施,并就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严谨、深入、细致的讨论,确保标准制定工作,按计划推进。
3、初稿的编制2019年1月-2019年7月,标准制定小组成员在前期水闸工程管理工作实践基础上,又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多次深入河南省周口闸、大陈闸、化行闸、泥河洼节制闸、南湾水库、燕山水库等地进行沟通,听取他们对水闸工程管理工作的建议和实用技术措施,在此基础上经过标准制定小组成员多次讨论、反复修改,完成了本技术规程初稿的编制。
4、形成征求意见稿并征求专家意见收到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了2019年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豫市监〔2019〕309号)后,标准制定小组及时组织成员、相关专家进行了沟通,对标准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编制完成“水闸工程管理规程”征求意见稿。
随后,标准制定小组将本标准征求意见稿分别送达河南省陆浑水库、白龟山水库、南湾水库、泥河洼节制闸控制中心等单位,邀请专家进行审阅,广泛征求意见。
四、主要内容的确定1、第一章范围编制说明范围中规定本标准条目和适用范围。
2、第二章规范引用文件编制说明水闸工程管理规程必须符合规范性文件引用的标准,应用文件对本标准必不可少。
3、第三章术语和定义编制说明对水闸工程中适用于本标准的术语和定义进行了说明。
4、第四章总则编制说明水闸工程管理规程应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制度,管理单位应及时掌握工情、水情、雨情、灾情,积极推进水文化、水生态、水环境建设,应积极采用先进、实用、成熟、可靠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提高信息化和自动化监测水平,并健全安全生产组织体系,建立并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做好水闸注册登记和安全鉴定工作。
5、第五章组织管理编制说明水闸管理单位应依据工程规模、特点和有关现行规定设置水闸管理单位或明确管理责任主体,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能满足水闸安全运行管理的需要,建立运转协调的组织架构,明确单位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各部门管理范围及职责,各岗位人员配备应合理。
对水闸管理人员,应根据管理单位类别和性质,严格定编定岗。
技术管理岗位人员配备应能满足工程日常管理和保障水闸安全运行管理需要,应具有与之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相关专业岗位人员应取得国家职业资格或专业技术职务;关键岗位实行持证上岗。
水闸管理单位应根据工程特点和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关键岗位制度应明示。
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涉及工程安全的管理制度还应报水闸主管部门批准或备案。
水闸管理单位应根据管理需要制定《工程检查制度》、《安全监测制度》、《维修养护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水闸调度运用制度》、《闸门启闭机管理制度》、《闸门启闭机操作规程》、《事故报告制度》、《防汛物资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制度》等。
6、第六章控制运用编制说明水闸管理单位应依据工程特性和承担的任务编制水闸控制运用计划,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水闸控制运用应结合上游降水情况及水位变化,按照控制运用计划和上级的指令进行调度,应及时掌握水文气象、工情、旱情、社会经济、上下游防洪工程等情况,为编制水闸控制运用计划提供完整、可靠的基础资料。
水闸控制运用应考虑与上下游及相邻水闸工程联合调度,并遵循兴利服从减灾、局部服从全局、统筹兼顾的原则。
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应综合利用水资源,满足生产、生活、生态环境、通航等的需求。
水闸经安全鉴定为三类、四类闸的,应采取除险加固、降低标准运用或报废重建等措施,在此之前应制定安全应急预案,确保工程安全。
同时积极引进、推广使用管理新技术、新设备,改善管理手段,增加管理科技含量。
7、第七章检查编制说明水闸工程检查包括经常检查、定期检查、特别检查。
也可根据管理需要和水闸工程安全状况提出专项检查。
水闸管理单位应明确各类检查的程序和要求,包括检查的内容、频次、人员、方式、结果处理等,做好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工程检查项目包括:建筑物、闸门、启闭机、机电设备及防雷设施、其他设施设备、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的上下游河道和堤防。
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内应禁止一切危害工程安全的行为,检查发现的水事违法违章行为,应及时制止,并报有执法权的相关单位处理。
各类检查应对发现的问题和处理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必要时进行图像记录,由检查人和相关负责人签字。
定期检查和特别检查应编写专项检查报告,提出问题处理意见,上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8、第八章监测编制说明监测工作应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监测应做到人员固定、设备固定、测次固定、时间固定。
规范监测记录,做到随监测、随记录和及时校核,监测资料做到无缺测、无漏测、无不符合精度、无违时。
及时对监测记录、测值进行计算、整理;如发现测量精度不符合要求或数据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复测。
做好监测设计的检查、维护、校正、更新、补充和完善工作。
各种监测原始记录、图表、影像资料、整编和分析报告等,均应归档保存。
应定期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每年初应对上一年度监测资料进行年度整编与分析,装订成册存档。
年度整编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封面、目录、整编说明、基本概况、监测项目汇总、监测资料初步分析成果、监测结论与建议、监测资料整编附图及附表。
9、第九章维修养护编制说明水闸工程的维修养护应坚持“经常养护、及时维修、养修并重”,对检查发现的缺陷和问题,应随时进行保养和局部维修,以保证水闸工程、金属结构、机电设备处于良好状态,管理范围环境整洁。
水闸工程的维修养护内容主要包括混凝土及砌石工程、堤岸工程、闸门、启闭机、电气设备、通信及监控设施、管理设施等。
水闸工程的养护一般需要定期检查,对于一些使用频繁的设备要增加检查频次。
可结合汛前、汛后检查定期进行。
设备清洁、润滑、调整等应视使用情况经常进行。
水闸工程维修养护应以恢复原设计标准或局部改善工程原有结构为原则,根据检查和监测成果,结合工程特点、运用条件、技术水平、设备材料和经费承受能力等因素制定维修方案;应根据有关规定明确各类设备的检修、试验和保养周期,并及时进行设备等级评定。
应根据工程及设备情况,配备必要的备品、备件;工程出险时,应按应急预案组织抢修。
抢修工程应做到及时、快速、有效;在抢修的同时报上级主管部门,必要时,应组织专家会商论证抢修方案;应建立单项设备技术管理档案,逐年积累各项资料,包括设备技术参数、安装、运用、缺陷、养护、维修、试验等相关资料。
水闸维修养护计划应根据相关定额编制,并按规定时间上报。
经批准后,应及时组织实施,凡影响安全度汛的项目应在汛前完成。
需跨年度实施的项目,应制定安全度汛方案,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符合招标条件的维修工程,应按照招投标或集中采购的有关规定,选择具有施工资质和能力的维修施工队伍,并加强项目管理。
维修养护项目完工后,应及时组织竣工验收。
维修养护项目实行项目管理卡制度,分别建立工程养护、维修项目管理卡。
主要包括实施方案审批、养护情况、养护预算、养护决算、养护总结、竣工验收等内容。
10、第十章安全管理编制说明水闸管理单位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对水闸管理范围内的水事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维护正常的工程管理秩序。
结合水闸的运行条件、工程布置和周围其他环境因素,划定水闸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确定管理范围内土地使用权属,设立界桩。
并加强巡视检查,发现侵占、破坏或损坏水利工程的行为,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并依法进行查处。
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建立健全安全台账,做到安全生产,编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发生事故后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并及时上报。
管理单位应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和运用管理的安全技术规范和控制运用计划;组织制定安全运行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水闸工程管理单位应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水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按相关规定对对管理范围工程设施环境的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