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立德树人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立德树人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立德树人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摘要:立德树人,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就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约束力,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发展。

关键词:德育学生自主管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的纵深发展。

我们可以看出当今的教育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以下特征:面向大众,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创造、个性发展,更着重于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而且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①。

在这种背景和形势下,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只有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才能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目标,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作为一名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我以本班38个学生作为样本,围绕《立德树人引导学生自主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研究中,我对学生重点实施以“以德树人”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品行、行为习惯教育,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一、立德树人,激发学生自主管理意识。

大部分农村的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总是习惯听父母、老师的话,凡事需要他人监督,遇到问题也总是寻求父母老师的帮助,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

所以作为农村学校的老师,要培养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必须要从激发他们的独自自主、自我管理意识做起。

带着这个目标,我开始有意识的在班级营造自我管理的氛围。

在品社课上,结合品德教育传达给学生们这样的信号:你们长大了,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完成。

只要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便不需要来找老师求助。

在作业批改中,发现学生能主动做好了某件事,便立刻给予“你真棒,老师知道你可以做到的”的积极评价。

当学生遇到问题向我请教时,我告诉他们,“这种小事不需要靠老师,你们自己想办法。

”等学生自己解决好后,我大方的表扬他:“老师就知道你能自己办好!你真了不起!”
经过一段时间,学生们各方面独立自主了许多,渐渐地也喜欢上了自我管理的方式。

比如:在我们班的日清卫生安排上,他们自己讨论提出了日清承包责任制,看到他们这种表现,我由衷的觉得高兴。

于是,我用了一个中午的时间帮他们把班级日清工作全部细化了出来,再贴在教室里面,让他们自己选。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争先恐后要求负责一些工作。

皇皓阳因为来的晚了,没有领到合适的任务,课后他专门找到我要求给他找一个。

他性子慢,做事很拖沓,学习很差,自理能力不是很强,但我不能打消他的积极性,想了想,还有一个擦窗户的岗位,就安排他负责擦窗户,他很高兴。

看到学生的这些转变,我知道我“春风化雨式”的德育教育引导和渗透,已经成功激发了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

二、以德成人,指导学生构建自主管理体系。

正如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的那样:“班主任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一套班级管理模式,形成班级强大的凝聚力,让每位学生都能在班集体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找
到自己的位置。

”为了引导每个学生找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让学生在班级自主管理的活动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学会合作,学会组织,学会反省,学会约束,我把工作重点由学生自我管理转向了引导学生自主管理上。

为此,我抓住语文、品社课课堂教学,将自主管理的理念通过课内知识延伸、课堂活动组织予以启发和引导。

比如,经常组织学生分小组开展各种生字认读、拼写,课文朗读,小组表演比赛,通过“这个小组最团结、这个小组表现最好、这个小组读的最准确,让我们向他们学习”等评价,让学生自己主动摸索实现小组合作、小组活动组织和组内成员团结等问题的解决办法。

在课堂教学小组活动开展成熟之后,我趁机引导他们将课堂教学小组活动扩展延伸到班级管理活动中。

通过《班级自主管理》主题班会的研究和讨论,一个包含了作业完成、日清管理、德育表现、课堂纪律、小组活动、红领巾佩戴等考核项目的小组积分制班级自主管理体系初步形成了。

在这个体系中,每个人都成为了小组的负责人,他们不仅要学会自我管理,更要在管理自己的同时,学会合作、学会管理他人。

三、以德为尺,考核落实小组积分制体系。

小组积分制管理模式运行后,我把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导演角色转变为了裁判角色。

以德为尺,指导学生将德育素质考核细化入积分管理评价中。

在考核评价上,针对每个项目,力图从多种角度,用多样化的标准来细化。

比如,在作业完成方面,就设置了“小组内有学生没有及时完成作业,将会为小组积分-2分,班干部
加倍积负分”的评价方式,监督指导学生及班干部提高自律能力和他律能力。

从“小组内学生监督指导帮助小组成员完成作业、日清等学习任务,将会为小组积分1分。

”的考核上,来督促学生提高合作能力,鼓励学生乐于助人,为集体争光。

还通过“小组作业被教师评为优秀作业,可以为小组积分2分,小组作业检查满分的可以为小组积分2分”等方式,激励学生认真学习,落实知识点。

在考核结果运用上,我及时实行一周一小结,一周一评比,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通过评比,积分后3名的小组将为前3名的小组同学做一件事。

积分前3名的小组长还会得到我的一份特别的祝福和礼物。

在让每一个学生充分体验收获的快乐和参与的乐趣的同时,调动了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充分的实际锻炼和亲身体验中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

四、从德出发,看实施效果。

自从实行了“小组积分制管理”以后,班级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老师上课时,课堂纪律肃然、学生参与热情高、作业完成也更加积极了;下课了,教室里总能看到小组内的后进生周围围着一位“小老师”正在帮他检查作业。

同时,学生本身也在发生着变化:刘梦翔在日清方面更加积极认真了,每天总是抢着做好事,为小组挣分;皇皓阳每天总会认认真真的请妈妈指导完成作业,因为他不想给小组拖后腿;张思豪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语文成绩提高了很多。

家长会上家长们谈起孩子,有的对我说:“今年孩子比去年长大了很多,知道给我做饭吃,体谅大人辛苦了”,有的说:“孩子现在
回家了就主动写作业了,从前是逼着写都不写的”,还有的说,“今年孩子突然懂事了很多,居然会照顾弟弟妹妹了”——尽管这些变化很小,但足以体现德育教育给孩子们带来的变化,小组积分制管理发挥到了作用。

总的来说,开展小组积分制管理,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积极参与班级自主管理的机会,使学生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

实现由他律到自律、从自律到自觉的过渡,逐步走向成熟。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还真正解放了老师,它使每个学生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既是活动的对象,又是活动的主体;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

这样的班级管理,能够通过师生的相互配合,进而以达到“‘管’是为了不管;‘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同时,我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让我发现对学生强化以“以德树人”为核心的德育教育,在培养和引导形成自我管理的习惯方面确实非常有效。

实践证明:学生的德育素质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了,班级自主管理才能更好实现。

当学生掌握并习惯自主管理之后,学生的积极性就越高,班风学风就越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