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罗马 美国
美国国徽上的中 心图象就是美国 秃鹰,它的正式 名称是白头海雕, 是美国的国鸟。 今天,美国秃鹰 已成了美国的象 征,它不仅出现 在国徽上,也出 现在美国其他旗 帜及硬币上。
中华民族
1、从时间上看: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2、从空间上看:文化生活无处不在
社 区 文 化 校 园 文 化 班 级 文 化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地位和作用
文化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从原子弹到神舟载人飞船……
科技水平……
精神状态……
“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神舟精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2、特点
(1)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①文化是人类特有,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个人的文化素养来源于社会实践和文化教育
(3)文化传承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 A、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人=动物+文化.也就是说,除了动物性以外,人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性 质:文化性。所以,文化是人的特质。
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是上层建筑的重 要组成部分,反映特定的经济基础并为之 服务,具有阶级性,主要包括政治思想、 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等。 非意识形态思想体系:不属于上层建 筑,不是特定经济基础的反映,自身没有阶 级性,包括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等。
〖注意〗
(1)人是文化活动的主体,没有人就没有文化。文化 所体现的是人与人(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提示:可以从三个方面对文化的含义进行理解: 第一、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如原始森林等); 第二,纯经济的东西不是(如交换、分配等); 第三、纯政治的东西不是文化(如政党、选举等)
(小题训练)人们从门楣、木雕、砖雕与壁 刻家训中,感受到做人做事的哲理,说明了 ( D) • • • • A、人们的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无关 B、参加文化生活一定会陶冶人的情操 C、精神产品是一种纯虚构的东西 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二)文化是什么
全面正确理解我们今天要建设的“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利用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成功的完成了杂交 水稻的试验和推广,解决了在外国人眼里中国人自己永远也解决不了的难题— —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这说明在经济发展中什么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 重要
探究共享
几个问题:
1、“文化”是什么?“文化”与“文明” 相同吗? 2、“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文化的内容?
4、“文化”来源于什么?
文化是什么
①广义的“文化”是对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统称,用来区 分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区分自然界的物质活动 和人的活动。广义的“文化”概念与“文明”的 含义相近。
(2)文化具有意识形态文化和非意识形态文化之分。 意识形态文化是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这类文 化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非意识形态的文化是指自然科 学、技术和语言、文字等等,这种文化一般没有阶级性, 但有民族性和和区域性。
(二)文化是什么
文化的来源:
来源于人类实践:
人类通过实践创造文化
自从有了人类才 有文化,文化是人们 个人通过实践培养文化 社会实践的产物 素养
• 4. “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 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对 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 B.物质的活动和精神的活动是分开的, 两者互不影响 • 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 D.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体味文化
每一种文化形式都有它特定的内 涵,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不论是海 外华人,华侨,还是港澳台同胞,我 们更多的是从文化的角度对自己进行 民族认同的,可是,作为中华民族的 一员,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又了解多少 呢?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来对自 己的文化进行“寻根”吧!
你知道它们分别代表哪个民族吗?
经济与文化 产业相互交融。 文化产业、文化 消费和文化生产 力的作用越突出
喜羊羊与灰太狼
随着“做人要做喜羊羊,嫁人要嫁灰太狼”的口 号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流传开来.这只“羊”的市场 价值已超过10个亿,可以说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值 钱的动漫形象。
在我国农村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地区,仍旧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庄稼生 虫子了,才知道打药。药剂的勾兑也没个比例,虫子是死了,庄稼也黄了。
•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月 舟 家
鱼 鸟 射
文化是什么
文化的载体: 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 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告诉我们一个个鲜活的 历史人物形象,一个个 真实的历史文化场景。
(二)文化是什么
3、文化的内容:
意识形态部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非意识形态部分:自然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
②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化艺术和科学知 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文化与文明
区别:
• 文化(culture):与“自然”相对, 重点强调“化”的过程。 • 文明(civilization):与“野蛮” 相对,主要指“明”的结果。 联系:
• 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
(二)文化是什么
1、含义: “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 人类
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1)我们前面所学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就不属
于文化的范畴:如商品的买和卖;人大代表选举 就不属于文化。
(2)文化是由人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纯粹 “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如:张家界风光 (3)文化是人类的精神产物,是人类大脑思维 的产物,所以,人们的物质活动(物质资料的生 产)就不能称之为文化
想一想:怎样提高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 中的地位?
2、措施:
(1)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2)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为经济建设提高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 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 化 与 经 济 、 政 治
相互影响:
经济是基础。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 2.下列对于文化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 • ①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出来的 • 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 ③ 文化是与自然界同时产生的 • ④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 A.①②③ B.②③④ • C.①②④ D.①③④
• 3.在都市,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在 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开展各种 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 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特有的乡 土气息。这说明 A.不同区域在文化上毫无相通之处 • B.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相同的文化环 境 • C.不同文化环境的差异是可以完全消除 • D.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 同的文化环境
(1)文化由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必须经过实 注意: 践的环节。 (2)文化的力量具有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 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 碍社会的发展。
辨析: 只要物质条件好了,文化自然而然会发展 起来
•文化并不能随着物质的富裕而自 动发展,文化的发展需要人去建 设。
• 1.“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不 同学科、不同学者在使用“文化”概念时往往 不同,《文化生活》中所讲的“文化”是指 • A.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 及其产品 • B.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 活动及其 成果的总和 • C.文学艺术、科学知识、思想道德和人们受教 育的程度 • D.建筑、道路、文物、工具等一切已经“人化” 的自然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二框
思考一:
美国为什么能“导演”《变形金刚》(文 化)系列二十多年的传奇生涯?
雄厚的社会的物质基础,经济、技术 实力;美国政府的支持……
据悉,《变形金刚》总投资是1.5亿美元
许多好莱坞大片制作的背后都有政府 不遗余力的支持,以《变形金刚》为例,军方 除提供整个军事基地作为外景地,还派遣正规 部队、主战坦克、战斗机群甚至一艘航母参加 拍摄。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的是:
1)西双版纳植物王国 2)黄山自然风光 3)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4)大汶口文化遗址 5)宗教活动 6)克隆技术 7)伦理道德观念 8)生产资料所有制 9)军队 10)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11)参加学校运动会 12)参加演讲会 13) 某国议员竞选
3,4,5,6,7, 11,12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形式:
静态:如思想、理论、信仰、文 学、艺术等
动态: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 积累的过程
2、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3.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的表现 (1)文化对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网络游戏文化、 “泛娱乐化”的网络文化、超女超男现象 (2)对社会(民族、国家)发展的深刻影响: 儒家文化、毛泽东思想等主流文化
民族的 特点:三个面向 科学的 大众的
文化的内容、形式和载体之间的区别
文化的内容是指人们要表达的精神思想是什么. 文化的形式是指文化的内容通过什么形式表达出来. 文化的载体是指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被什么物质载体承载。
如舞蹈《千手观音》
她的文化内涵就是人们要表达观音普 度众生的慈祥和追求仁和善的思想;
她的表现形式就是舞蹈,用了艺术的 表现形式; 她的载体就是这些个跳舞的姑娘小伙 以及他们的服装还有舞台等等
它们不仅为美国带来丰厚的商业利益,而且到处推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