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经济学试题C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国际经济学试题C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南昌大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C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4 分,共20 分)
1.机会成本:是指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必须放弃的另一产品的生产数量。

(3分)它反映一国资源配置和生产组合的成本和收益。

(1分)
2.贸易条件:单位出口所换回的进口商品数量(3分),可以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的比值,再乘以100表示(1分)。

3.要素禀赋:即要素丰裕度(1分),是指一国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存量比例(2分),是个相对量的概念。

(1分)
4.比较优势:如果一国生产两种商品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相对于另一国都处于绝对劣势(1分),则该国应专业化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另一国则应专业化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3分)。

或各国应专业化生产本国相对劳动生产率较大的商品(2分),进口本国相对劳动生产率较小的商品,则各国均可获得比较利益(2分)。

5.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组成的特惠贸易区,成员国内部的贸易减免关税或取消其他贸易壁垒,(2分)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或贸易政策。

(2分)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出口贫困增长的含义及形成条件,并用图形加以描述。

1.答:出口贫困增长的含义:是指一国随着出口商品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社会福利水平不断下降,出口越多,社会福利水平越低的经现象(2分)。

出口贫困增长的形成条件(4分):(1)一国的经济增长偏向出口部门;(2)增长国必须是出口大国;(3)出口商品缺乏需求弹性;(4)出口国严重依赖单一产品的出口,属于畸形经济。

,出口增长后社会福利水平下降为下图中,出口增长前社会福利水平为CIC。

(2分)
CIC
1
2.简述重叠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

2.答:(1)重叠需求的存在(3分);
(2)市场细分和产品差异(2分)
(3)与差异化产品有关的规模经济(3分)
3.试述小国征收关税的经济效应。

(局部均衡分析)3、答:见下图(作图2分)。

经济效应:
①贸易效应:-(Q1Q3+ Q4Q2)(0.5分)
②保护效应:+b (1分)
③消费效应:-d (1分)
④再分配效应:+a(0.5分))
⑤财政收入效应:+c (0.5分)
⑥国际收支效应:-(Q1Q3+ Q4Q2)×OP W (0.5分)净福利变化:-(a+b+c+d)+a+c=-(b+d) (2分)
O Q
1 Q
3
Q
4
Q
2
Q
4.简述里昂剔夫之谜的主要内容。

4.答:里昂剔夫运用自己参与创立的投入产出方法,使用美国200个产业的贸
易经验数据,计算了美国1947年每百万美元进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和每百万
美元出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的比重,其结果是1.30,说明美国进口产品相对于出口产品而言更属于资本密集型的,美国是通过对外贸易节约资本和安排剩余
劳动。

(6分)这一经验检验的结果与要素禀赋理论的推论相违背。

(2分)5.简述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

5.答:产品有一个产生、成长、成熟、衰退的过程(1分)。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产品的技术特征和成本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3分),而创新国和模仿国具有不同的要素禀赋比较优势,这就使得创新国和模仿国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成本比较优势(3分),从而使产业的比较优势和领先地位在创新国和模仿国之间发生动态转移(1分)。

三.计算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根据表中数据,运用比较优势理论确定:
①贸易前的相对价格;②比较优势的形态;③生产和贸易模式。

1、解:
①A国X产品的相对价格=9/3=3;B国X产品的相对价格=35/7=5。

(4分)
②由A国X产品的相对价格小于B国X产品的相对价格,可知A国生产X产品有比较优势,B国生产Y产品有比较优势。

(4分)
③A国应专业化生产和出口X产品,进口Y产品;B国应专业化生产和出口Y产
品,进口X产品。

(2分)
2、假设中国生产价值10万美元汽车需要6万美元的零部件。

中国进口整车的名义税率为25%,进口汽车零部件的名义税率为10%。

试计算关税对中国汽车行业的有效保护率。

若进口整车的名义税率不变,进口汽车零部件的名义税率分别调整为40%、0%,则有效保护率分别为多少?并总结关税结构对有效保护率的影响。

2、解:
有效保护率计算(7分):
V=10-6=4(万美)
当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税率为10%时,e={[10×(1+25%)-6×(1+10%)]-4}/4=47.5%;当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税率为40%时,e={[10×(1+25%)-6×(1+40%)]-4}/4=2.5%;当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税率为0%时,e={[10×(1+25%)-6×(1+0%)]-4}/4=62.5%;或根据公式:e=(n-ab)/(1-a)计算。

其中,n=25%,a=6/10=0.6,b=10%,40%,0%。

计算结果同上。

评价:关税结构中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进口关税税率越高,有效保护率越低,反
之,则越高。

(3分)
四、论述题(20分)
试运用各种贸易限制理论分析当代贸易保护主义时有抬头的原因。

答:用就业保护论分析;(3分)
用抵制外国廉价劳动力的保护论分析;(3分)
用贸易公平论分析;(3分)
用维持国内生活水平的贸易保护论分析;(3分)
用生产成本均等化理论分析;(2分)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分析;(3分)
用非经济保护理论分析;(3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