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克和千克

认识克和千克

认识克和千克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10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及测量工具。

2.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

难点:估计物体的质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
(选好后,拿到秤上称再付钱。

)
通过用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

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
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做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出示课件:教材第100页主题图。

)
(一瓶洗衣液,是用千克作单位的;一包饼干,是克作单位的。

)
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质量单位克或千克。

)
(板书课题:认识克和千克)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g)作单位。

(1)认识、感知1克。

师:1克有多重呢?(1个2分硬币约重1克。

)
(2)掂一掂。

师:1克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呢?(拿出盘子,将硬币发给组员。

)请大家掂一
掂,静静感受,把1克的感觉记在心里,可以开始吧。

(3)展示交流。

A.说一说:
有什么感觉?(非常轻。

)
B.找一找:
虽然1克很轻,生活中也有一些约重1克的物品,盘子里就有一些,请找一找,掂一掂,你找到了什么?
(药包、茶包)
2.完成教材第101页“做一做”。

先说是什么物品,再判断比1克轻还是重。

3.教学例2。

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

(1)理解“净含量”。

(出示课件:教材第102页例2)
明白“净含量”是指桶里、箱里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2)认识、感知1千克。

1千克有多重呢?
1袋盐重500克。

2袋盐重1000克,也可以说重1千克。

(3)克与千克的关系。

板书:1千克=1000克
(4)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

A.秤是一个大家族,家族中你还认识谁?在哪见过它?给大家介绍一下。

(课件出示图片。

)
(盘秤、电子秤、弹簧秤等。

)
B.会认读秤。

指针指着几,就表示所称的物品有多重。

(5)掂一掂:你们想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吗?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静静感受,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比一比哪一个小组动作最轻,能做到吗?
三、能力提高
1.完成教材第103页“做一做”。

第1题,你们认为哪些物品约重1千克?找一找,并掂一掂。

第2题,分组活动先估一估,再称一称。

2.学习教材第103页“你知道吗?”
生活中的秤,你们在哪些地方见过什么样的秤?组织学生小组交流,相互说一说。

3.完成教材练习二十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练习二十第4题。

课后调查,并把数据填在表格里。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调查一下苹果和梨1千克大约几个,500克鸡蛋有几个。

下节课我会了解你们调查的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