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描写片段
• 语言行动描写:语言行动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 人物的心理通过语言行动向外界传达。人在紧张 的状态下他(她)的语言行动就会扭曲,就会与 平时不同。写作时只要抓住这些不同,就能生动 形象地刻画人物紧张内心世界。如:
•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 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 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 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 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 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 啊!” • 内心独白描写: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 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对自己讲不同的话, 这不同的话就能反映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把 特定状态下自己对自己讲的话详尽地描写下来 就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
•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 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 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 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 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 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 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 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 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 一件事情的开启。
•
点评:作者没有把小勇如何做准备活 动、如何攀上单杠、怎样做引体向上、 怎样完成最后一个动作、如何下杠等 等全描写下来,而是选择了做引体向 上最艰苦的一个镜头,动作点选取得 很好,读起来仿佛亲眼目睹了小勇的 顽强和努力。
• 作者观察得很认真,依次看到了小勇的动 作——“摆”“悠”“拉”“移 动”“绷”“靠近”“超过”单杠等等; 听到了他的呐喊声“嗨!”;观察到了他 的神态——眼睛“紧闭”着,脸通红,汗 水流下来;注意到了他全身都“绷得紧紧 的”,身子是“哆哆嗦嗦”“慢慢”地向 上移动,肌肉“逐渐鼓了起来”,小臂上 的青筋“也鼓起来”;通过这些细致的描 写,作者把小勇完成最后一个引体向上的 经过生动地呈现给读者。同时,作者还注 意到了单杠的状态和周围的同学,以此衬 托出小勇的努力。
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 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 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 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 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 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 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 乎不见。 •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 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 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 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 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 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 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 必追。
细节描写——填词训练
• 1、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 褂,深青布棉袍, 地走到铁道边,慢 慢 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 左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 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摘自 《背影》)
• 环境描写: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时看相同的景 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为人对使自己心灵 产生感应的事物特别敏感,因此人的眼睛能根 据自己的心情选择景物,并伴随着强烈的主观 感受。
• 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
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 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 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 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 48,可怜的“48”,我“唉”的一声便瘫 在了桌上。
如何写好细节
1、营造环境(正衬、反衬)渲染人物的处境 2、运用联想(相似、修辞)活化人物的性情 3、借助想象(动作、语言)揭示人物的体验 4、化虚为实(心理、幻觉)张显人物的心境
六、参考题目:
• 1.我的好友
• 2.感受亲情 • 3.其他(酌情自定)
• 2、刘姥姥„„到了荣府大门前石狮子旁边, 只见满门口的轿马。刘姥姥不敢过去,掸 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溜到角 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 坐在大门上,说东谈西的。刘姥姥只得蹭 上来问:“太爷们纳福。”(摘自《红楼 梦》)
• “加油!加油!”同学们拼命地为单杠上的小勇 鼓劲,他就要做第12个引体向上了,这是目前我 们班至今无人突破的记录。只见他的身子前后摆 了摆,仿佛在积蓄力量,就在身子再一次向前悠 的时候,他猛地大喊一声“嗨!”立刻,全身都 绷得紧紧的,双臂用力向上拉,身子哆哆嗦嗦地 慢慢向上移动。他双眼紧闭,汗水顺着通红的脸 颊往下流。胳膊上的肌肉像正在充气的气球一样 逐渐鼓了起来,小臂上的青筋也鼓起来,像一条 条青色的蚯蚓。单杠也好像在努力绷劲,好把小 勇拉上去。小勇坚持着,坚持着,在同学们的呐 喊声中,他的头慢慢地靠近单杠,超过了单杠! “成功了!”同学们欢呼起来!
刘丹妮
• 我的哥哥握着我的手,望着川流不息的人群,而 我却死盯着对面街上的糖葫芦。他的手心出了汗, 握的紧紧的。 • 当人群中终于出现一个断流时,他拉着我小心翼 翼地踏出第一步,脚跟还没站稳,又被他给拉回 来,我疑惑地望向哥哥,哥哥的脸上渗出了汗液, 他说:“不行,太危险,等没车时再走。”我等 得不耐烦了,拉着他想走,哥哥却死拽着我说: “不行不行,等没车时再走。”他摸摸我的头又 说道:“等到马路对面我给你买两串糖葫芦。”
• 1、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 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 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 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 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摘 自《背影》)
• 2、刘姥姥„„到了荣府大门前石狮子旁边, 只见满门口的轿马。刘姥姥不敢过去, 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溜到角门 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 在大门上,说东谈西的。刘姥姥只得 问:“太爷们纳福。”(摘自《红楼梦》)
• 我好像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 的网向我走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 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 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 幻觉描写法:人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眼 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其内容 往往是自己最怕看到或听到的,把这些详 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哥这才拉 住我过马路,他一手握着我的手,另一只 手拉着我的衣服,头紧张地东张西望,两 眼似雷达般,好像随时要将我扛起来就跑 的样子。等到了对面,卖糖葫芦的大叔笑 看着我向哥哥抱怨:“都是你这么慢,不 然我早吃完了。” • 那一年,我五岁,他十五岁,我一直都嫌 他带我过马路慢。
片段训练
•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 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 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 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 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 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 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 “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 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同桌的试卷 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 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 环境描写烘托
• 走着走着,我察觉到她的目光,直直地看着我, 眼神空洞,面无表情。我无意中避开了那目光, 悄悄望向另一边,但我转头的那一瞬间似乎看见 了她发丝中的一道白线。她说:“等我老了,你 给我养老吗?”我被这莫名其妙的问题愣了一下, 只想快点结束这微妙的气氛,侧着脸应付到: “行了行了,我会的。”嘴里嘟囔之后便又安静 下来。这条路一直是暖洋洋的,我走在左边,她 在右边。我思考着那个正在一天天流逝青春的女 人的担忧,也思考着自己对她的情感。走着走着, 转过身,那道柏油马路早已成了身后物,本来, 不是遥不可及的没有尽头的吗?
•
•
此刻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 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 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 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 他在对街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 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 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 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 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 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程逸枫
• 当我走出教室时,天已经乌蒙蒙的了——下雨了。 我快步走出校门。大门外,是身披各式各样雨衣 的家长,他们的脸上,现出或期待或紧张的神情, 直盯着我们这一批人。我放慢脚步走着,拥在人 群中寻找着妈妈的身影。 • “这儿,在这儿呢。” • 我隐约听到似乎是妈妈,我循声走过去。果然! 她穿着一件红色雨衣,略显矮小的身体拥挤在喧 闹的人群中,不住地扬着手,唤我过去。
•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 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 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 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 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 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 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 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 我跑到她身边,看她湿淋淋的脸,不禁有些奇 怪,明明穿着雨衣,怎么淋成这样?她一边费 力地帮我穿上雨衣,一边笑着说:“我看天色 不好,回家拿了雨衣,谁知道走到一半就下雨 了,我怕赶不上接你,到这儿才穿的雨衣。” 她说的很轻松很轻松,仿佛遭雨淋的并不是她。 终于穿好了雨衣,“走吧,先回家。”她伸手 抢过我手中有些沉重的书包,皱了皱眉,放到 了车子上。随即,她又从后备箱里摸出块面包, 邀功似的递到我面前:“怎么样?我来的时候 买的,吃吧。”我拉开包装,毫不客气地猛咬 了一口才想起什么似的:“那你呢?” • “你吃,你吃,我不饿。”我看见她微笑着说。
• 后来,无意间一起跟舅妈看到哥哥过马路, 他几乎是“啾”的一声便穿过了马路,我 吓了一跳,舅妈笑着说,你哥就这样,一 点耐心都没有。 • 我却突然想到那个午后,足足十五分钟才 带我过完马路的哥哥,怎么会是那个“啾” 的一下就没影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