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景点逐一介绍
1、干沟
这里有与青山辉映的迎宾湖,湖水来自白河上游的燕山天池,是首都饮用水即密云水库蓄水的重要水源之一。
这里也是百里山水画廊的第一个空间节点,建有游客服务中心、恐龙足迹展示厅、停车场等配套服务实施,是百里山水画廊旅游咨询、游客集散的迎宾门户。
旅游咨询中心
2、小昆仑山
青峰拔地起,碧水依山过。
天池泻出六道河,东楼转起小昆仑。
小昆仑山夏日峰峦叠翠,冬日银装素裹。
她以雄浑的气魄,向世人展示大自然的壮美。
这里的岩石生成于距今17亿年前的中元古代,在地壳运动和流水侵蚀的双重作用
下,山体变得雄伟挺拔而且轮廓分明,形成了起伏壮美的小昆仑地貌。
3、六道河背斜
六道河背斜是一个小型褶皱构造,宽约300米,背斜核部是由中元古界长城系常州沟组石英砂岩组成,两翼由相对较晚形成的长城系串岭沟组页岩和团山子组白云岩组成。
背斜的形成是由于水平岩层受到地应力的挤压,造成岩层向上弯曲变形而形成的。
当岩层弯曲变形后,如果早期形成的岩层在中间,晚期形成的岩层在两翼,即称为背斜。
4、海相波痕遗迹
该海相波痕遗迹主要发育在中元古代沉积的长城系高于庄组白云岩中,形态各异的波痕有数十种,一般由波峰、波谷、波脊组成。
该波痕是14—17亿年前海水波浪活动留下的遗迹,说明当时这里还是属于海洋地带,随着海岸线的消退,成岩作用和造山运动的发展,当年的地层才得以重见天日,向人们诉说着沧海桑田的变化。
5、恐龙足迹化石遗迹
千家店恐龙足迹位于千家店镇红石湾村S309市道南侧,保存于数十米高的一片紫红色砂岩峭壁上。
这些足迹形态大小各异,大的长48.3厘米,小的有10厘米左右。
目前已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点有3处,还有3处存疑,其中一号点下部暴露出的恐龙足迹有30个,上部达到几百个。
据专家介绍,国外的一些恐龙遗迹多在边缘地带,而在延庆县千家店镇发现的恐龙足迹,是北京地区首次发现恐龙存活过的证据,也是世界上首都圈唯一的恐龙记录。
这些恐龙化石归属于晚侏罗纪覆盾甲龙类、兽脚类、鸟脚类及蜥脚类恐龙足迹。
这些足迹中较多的是覆盾甲龙类,这表明早在侏罗纪、白垩纪之交,京北、冀北-辽西地区就活动着覆盾甲龙类恐龙。
其中,兽脚类恐龙的足迹则非常罕见,其奔跑速度可达到7米/秒,是恐龙界的短跑亚军。
延庆发现的恐龙足迹群极大地丰富了晚侏罗世恐龙动物群,为其后的白垩纪热河动物群提供了绝好的演化样本,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科普价值。
恐龙足迹化石
6、红石湾穹窿
红石湾穹窿由太古代变质岩与中元古代长城系沉积岩组成。
平面上穹窿呈椭圆形。
东西长约8km,南北宽3km。
上覆地层平缓地向四周倾斜,构成穹窿的形态。
该穹窿是由于地下岩浆向上侵入使上覆地层发生变形而形成的,构成了地质公园独特的地质构造景观。
观赏红石湾穹窿,令人感受到地壳变迁的巨大动力。
7、排字岭单斜
这里的岩层由距今1.4亿年的中生界下白垩统土城子组四段红色砂砾岩组成。
由于燕山运动使水平岩层发生倾斜,形成了一排排书剑似的山峰,其后在风力和侵蚀作用下,垂直面上可见形态复杂的侵蚀现象,而被称为天书崖。
从下往上,的沉积颗粒逐渐变细,代表河流和洪积的沉积环境。
书剑峰是一种由沉积、构造和侵蚀联合作用形成的典型单斜地貌。
单斜地貌
8、朝阳寺景区
朝阳寺原称太神庙,位于千家店镇千家店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是一座典型的佛道合一的寺庙,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庙门前建有戏楼,戏楼的东南角是灵官殿,西边是水奶奶庙。
该寺主体建筑为三进院落,最前面的院落是钟鼓楼和僧侣住所。
第二进院落主殿是娘娘殿,东西配殿为阎王殿,东侧跨院是白仙殿。
第三进院落主殿中供奉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十八罗汉;东配殿是药王殿,供奉孙思邈、扁鹊、华佗等十名神医;西配殿是火神殿,供奉着南方火德星君;南侧是韦驮菩萨庙。
朝阳寺现为百里山水画廊景区的重要景点之一,每年农历四月十八和九月初九,都会举
行隆重的民俗庙会活动。
朝阳寺
9、定山白塔
定山白塔位于千家店村东店大街桥南,始建于辽代,清代重修,1970年因修路被拆毁,2005年重建,因全身白色,故俗称白塔。
此塔共7层,底层石砌周长二丈余,二层以上砖砌造型各异,二层为坛型,三层八角形,四层五层为圆形,六层花瓣形,七层葫芦形。
辽代古塔在延庆保存下来的极少,
此塔显得尤为珍贵。
定山塔
10、硅化木景区
硅化木景区是百里山水画廊重要组成部分,是地质公园的中心区,面积20.5平方公里,分为实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三部分。
目前实验区已发现裸露出地面的硅化木有57株,其中最大直径2.5米,最长15米。
据科学家考证,距今约1亿多四千多万年前的侏罗纪时代,这里气候温和、湿润,古树参天,是一片茂盛的原始森林。
由于地壳运动以及同时伴随的剧烈火山运动,岩浆喷溢,动植物毁灭,并被迅速掩埋,树干周围的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硅、硫化铁、碳酸钙等,在地下水作用下逐渐进入到树木内
部,替换了树木原有的木质成分,只留下了树木形态,形成
了木化石。
硅化木中心区恐龙园由霸王龙、剑龙、腕龙、三角龙、双冠龙、行走甲龙和偷蛋龙等多种仿真恐龙组成,是一处集参与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休闲娱乐园。
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
硅化木保护亭
恐龙乐园
11、滴水壶景区
滴水壶景区位于黑、白河交汇处的下方,主要景观由瀑
布和溶洞构成。
瀑布源头是三条山泉,泉水流到近似垂直的悬崖峭壁处,便奔泻而下,形成了上窄下宽、高约20余米的瀑布,形似晶莹剔透的水帘。
而水帘后面,便是如同花果山水帘洞一般的幽深溶洞。
春夏秋三季,来到滴水壶,耳边水声如雷,眼前飞珠泻玉,十分壮观。
到了寒风凛冽的冬日,则又是另一番景象。
那时,峭壁上斜生出的灌木、杂草,全都挂满白色的冰凌,形成凸凹不平的巨大的冰瀑。
冰瀑中间,水花飞溅,咚咚作响;外部则冻成透明的冰层,状似“冰桶”,高高地悬于石壁。
但见:玉树银花,流光溢彩,蔚为奇观。
《口北三厅志》在描述这一景观时写道:“游者怡目悦心,凄神寒骨,虽匡庐三叠、雁荡九龙,未足以仿斯奇诡也。
其名为壶,亦道家方壶洞天、神仙之境耳”。
冰瀑下面,由泉水冲击出的一个个水潭,因为相对恒温的缘故,即便三九寒天,依然水清见底,青苔点点,绿草如茵,成为一道难得一见的奇妙景观。
瀑布后面的溶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走进洞内,只见洁白的石笋、倒悬的石钟乳、精巧的石帘幕、晶莹的石玉带,令人目不暇接。
滴水壶景区
12、乌龙峡谷景区
乌龙峡谷是由河流下切作用所形成的典型河流峡谷地貌景观。
进入新生代,园区以垂直抬升为主,黑河流经这里,沿中生代燕山运动时期(距今约1.5-1.6亿年前)形成的火山岩中裂缝发育,在河水的长期冲刷和侵蚀下,最终形成了乌龙峡谷。
这里的岩石被称为粗安岩,是燕山运动早期(距今约1.5—1.6亿年)由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冷却而形成的火山岩。
岩石表面有很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孔洞。
有些是被拉长的孔洞,这是由于岩浆仍在流动时,气体向外逃逸而形成的。
另外,岩石内裂缝发育,这是燕山运动后期形成的构造节理。
峡谷地貌的发育与这些节理密切相关。
乌龙峡谷景区
13、龙王庙
龙王庙又称“黑龙庙”,位于千家店镇沙梁子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由大殿、两厢、山门和戏台组成,以祈雨求福和民俗庙会活动为特色。
1993年龙王庙被确立为县级文物
保护单位,现为百里山水画廊区的重要景点之一。
龙王庙
14、关帝庙
关帝庙位于千家店镇花盆村西,始建于明末清初,嘉庆二十年(1815年)重修。
关帝庙为两进院落,由山门、正殿、后殿、东西配殿、钟鼓楼、戏楼7个部分组成。
殿内雕梁画栋,各种砖雕饰物造型精美,壁画栩栩如生。
正殿前建有一亭,亭内放有一个石盆,据说是当年修建庙宇时发现的。
传说这个石盆是宝物,一旦倒入清水,盆内便有莲花盛开、金鱼游动。
花盆村的村名即由此而来。
1985年,关帝庙被确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百里山水画廊景区的重要景
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