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除法的验算

除法的验算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第3课时除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53页。

教学目标:
学生经历探究除法计算的验算过程,会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初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乘法验算除法。

难点:学会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

42÷2=27÷9=64÷2=
84÷4=80÷8=36÷3=
26÷2=46÷2=36÷4=
2.用竖式计算,集体订正。

二、互动新授
(出示情境图)提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毽子每个1 元,皮球每个 2 元,跳绳每根3元。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口头列式解答。

1、教学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

提问:如果小明带了 3 6 元,他可以买多少根跳绳?
学生列式计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提问:你们算出结果对吗?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学生思考后回答。

回答预设:
(1)再算一遍;
(2)用乘法验算。

买一根跳绳需要3元,买12根跳绳就是12个3元,每根跳绳的单价乘根数,应该等于总价钱。

引导学生尝试写出乘法验算的竖式。

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教师板书验算的过程。

2、教学有余数的除法验算。

提问:如果小明带了 6 5 元,可以买几根跳绳,还剩多少元?
学生列式计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提问:这个结果算得对吗?你能验算吗?在小组里交流。

集体交流想法:每根跳绳3元,21根是63元,再加剩下的2元,正好是65元。

提问:你能像前面一样试着用竖式表示你的验算过程?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验算竖式中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3、比较方法。

提问:没有余数的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时有什么不同?小组交流。

小结:在对除法进行验算时,用商乘除数,如果有余数,还要再加上余数,最后看看得数和被除数是否相等。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
学生独立完成。

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共同明确每组中两道题的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验算的方法。

2、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除法验算时的注意事项。

学生交流。

小结:计算要细心,书写竖式时数位对齐,用哪一位数除商就写在对应被除数的上面,验算能提高我们计算的正确率。

3、完成想想做做第 3 题
提示:要比较哪种树苗每棵贵些,可以先计算什么?(每种树苗的单价)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 4 题
出示题目,学生看图读题。

45个轮子可以装多少辆车?还剩几个轮子?要求的其实是什么?(是求 4 5 里面有几个4)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

追问:可以装12辆车吗?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小结:余下的 1 个轮子,不够装一辆车,所以最多只能装11辆车。

5、完成想想做做第 5 题
学生读题,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评价。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过程: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笔算 65÷3=21(根)……2(元) 验算
商×除数=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答:可以买21根跳绳,还剩2元。

列竖式计算时,第一步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写在被除数的 十位上面,第二步用余下的数与被除数个位上的数重新组合,再除以除数,
商写在原来被除数的个位上面。

可以用乘法验算除法。

教学过程:
在教学时,安排口算题,以为既然能口算了就必定能列竖式。

其实能口算只是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要想把生活经验转变成数学经验,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尊重学生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学生单凭对着算式说算理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这时通过各种操作能帮助学生非常形象地理解过程,让他们较好地理解每一步的算理,突破难点。

学生单凭对着算式说算理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这时通过各种操作能帮助学生非常形象地理解过程,让他们较好地理解每一步的算理,突破难点。

2 1 ×
3 6 3 + 2
6
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