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使小学生写好作文

如何使小学生写好作文

如何使小学生写好作文
如何使小学生写好作文改变传统观念
1、陈旧的作文观。

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始终没有跳出为作文而作文的怪圈。

新概念作文运动的兴起,在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自主创新方面功不可没,但在为什么写作文的问题上仍然没有给广大师生以明确的指向。

某地又出少年大作家、一篇作文上北大等新闻报道使个别有作文天赋的少年一夜成名,也使多数作文成绩平平的学生更加困惑:作文好等于一切吗?新概念作文运动从反对应试作文开始,可惜不久又不知不觉滑向了应试教育的功利主义轨道,还留下一个后遗症,过分强调张扬个性和审美情趣,弱化作文的实用交际、社会批判功能,把学习作文从学会生存、塑造人格中分离出去,使作文越来越像才子才女的语言游戏。

这个后遗症已经影响到了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

2、陈旧的作文训练。

近年来,人们在实践反思的基础上构建了乐于写(1~2年级)自由写(3~4年级)学会写(5~6年级)独立写(7~9年级)的训练序列。

这种训练把学生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与乐于表达自己真实需要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与以往教材相比,这种训练序列确实更科学。

但是,新课标仅仅给我们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理论框架,至于具体如何操作依然是未知数。

于是在具体的作文训练中,出现了教师人为地拔高习作目标、片面追求习作数量等现象。

立意要高,要有意义,构思要巧妙,描述要精美,辞藻要华丽,要讲究修辞的运用等等标准无视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令广大小学生可望而不可及,无形中对作文产生了恐惧心理。

强求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甚至要求学生一个暑假交五、六十篇日记,学生在老师的高压下,整天为没事可写而愁眉苦脸、忧心忡忡,在紧张和焦虑中度日。

这不是在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吗?孩子的人格又将向何处发展?
3、树立正确的作文观,重视学生的人格教育。

记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关于作文,我想大概先得想想学生为什么要学作文。

回答似乎并不难,当然是: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写作文。

叶老先生这番话言简意赅,点明要义。

学会写作的本领,
等于掌握了社会交际的工具。

这种工具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日趋重要,对于任何人的生活、学习、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并且终身受益。

也许这就是作文教学的目的吧。

如何使小学生写好作文启发诱导培养
一、改进第一课堂作文教学。

第一课堂作文教学是向学生传授作文知识、训练作文能力的主要时机,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应从改进第一堂作文课谈起。

1.1变命题方式,使学生有啥写啥。

小学生的生活是异常丰富的,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是非常广泛的,要从小学生的生活和兴趣出发,改过去那种单一老师命题方式为师生共同命题、老师命题、学生命题相结合的方式。

1.2创新指导方法,充分强调学生的积极性。

上作文课时,要改变以往老师一言堂的方法,让学生当主演,老师当导演,即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每次作文课,老师提出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自由选材,内容新颖有趣,符合学生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1.3加强片段练习,化解作文训练难度。

片段练习,便于具体指导,易于清除学生的为难情绪。

因此,根据作文的训练重点,先设计好有关的片段,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加强练习,在写整篇作文时,学生就不感觉难了。

6a8a/yingshi/
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作文活动是第一课堂作文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提高教学作文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同时第二课堂可以丰富学生素材,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

2.1组织观察活动,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经常组织学生观察生活、观察社会、观察大自然,方法:①顺序法;②比较法;③提纲法。

使学生对事物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通过比较各自的特点,找出事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想,以提高观察的自觉性,明确观察的目的性,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2开辟作文园地,鼓励积极投稿。

根据学生的心理,要在教室里开辟作文园地,把学生中写得具体、生动的文章、精彩的片段、新颖的开头、耐人寻味的结尾、承上启下的过渡等,登在园地内,供学生们阅读、欣赏、评议。

同时鼓励同学投稿,让他们尝到稿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