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药物的升降浮沉升降浮沉,指药物的作用趋势,是药物性能的形象概括。
随着医学的发展,药性理论讲究的深入,单凭四气、五味,已经难以全面地概括药物作用的多样性。
到了金元时代,易水学派的创始人张元素,在总结前人用药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药物气味厚薄的阴阳属性结合人体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对药物的作用趋势,应用自然界动植物的升降浮沉现象,作了生动的形象概括,从而形成了升降浮沉的药性理论。
这不仅在当时推动了药性理论的研究,沿用至今,仍然是我们理解药物功效和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之一。
为了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这一理论,现将药物升降浮沉的基本内容归纳整理,简要介绍如下。
(一)升降浮沉的基本概念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首先观察到很多植物都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性,在它们的生活周期中,有着升降浮沉的自然现象。
进而发现世界上的一切物质运动都有这一类似现象,大而五星七曜,小而一草一木,无不存在升降浮沉或升降出入的运动形式。
故《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从而升降浮沉就成了人们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一种思想武器。
不仅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如此,人体脏腑也是处在不断的升降出入的气机运动之中。
在正常情况下,肺主肃降,肝主升发,胃气主降,脾气主升。
从而维持气机升降的协调,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一旦失调,就会出现气机紊乱,产生—系列的症状,这些症状也可通过升降出入的形式表现出来。
如肺气上逆而为咳喘;胃气上逆而为呕吐;脾气下陷而见脱肛;肾气不固可见遗泄等。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针对人体上下表里的不同部位和气机升降出入的失调也有升降浮沉四种趋向。
如升提举陷的作用就是升,下降平逆的作用即为降,上行发散之机为浮,下行泻利之效属沉。
由于升和浮、降和沉,它们在作用趋向上有其相似之处,所以常常把升浮、沉降分别相提并论。
升浮的趋向是上行向外,沉降的趋向是下行向内。
药物的这种趋向性能,是通过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得到的反应而概括出来的。
这种反应就是药物的临床疗效。
凡能改善病机或病势向下、向内的药物性能都属升浮,如黄芪、升麻益气升阳,桂枝、细辛散寒解表等。
相反能够改善病机或病势向上、向外的药物性能都于沉降,如杏仁、苏子止咳平喘,龙骨、牡蛎潜阳敛汗等。
由此可见药物的趋向性能主要是针对病机和病势的趋向起作用的。
同其它药性理论一样,升降浮沉也有它们的阴阳五行属性。
根据阴阳学说的特点,升降浮沉也可以用阴阳两个方面加以概括。
由于升浮药物的作用趋向是向上向外,故其性属阳;而沉降药物的作用趋势是向下、向内,故其性属阴。
升降浮沉的五行属性,主要以四时的五行属性为依据,药物的趋向性能与四时的生长规律是一致的,它们的五行属性是:春升属木,夏浮属火,秋降属金,冬沉属水,长夏性平属土。
药物的趋向性作用通过它与五行配五脏的关系来调整脏腑气机的失调。
(二)升降浮沉的依据药物的升降浮沉作用趋势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来决定的,既与药物的临床疗效有关,也与药物本身的特点和性质有密切联系。
药物的疗效是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已如前述,下面仅就药物的性质与特点同升降浮沉之间的关系,归纳介绍如后:1.四气与升降浮沉的关系:温热之品,其性属阳,多主升浮,如麻黄、桂枝,其性均温,都能上行发表,故主升,附子、肉桂,其性大热,故能温中散寒而主浮。
寒凉之品,其性属朋,多主沉降,如大黄、芒硝,性皆大寒,主泻下通便,故性沉,黄柏、知母,性亦大寒,能清热泻火,故主降。
2.五味与升降浮沉的关系:辛甘之味,大多属阳,故其性主升浮,如荆芥、防风,味辛能祛风解表,黄芪、党参,味甘能补气升阳。
这些作用趋势都属升浮之性。
味酸苦咸,大多属阴,故性多主沉降,如五味子、诃子,味酸能敛汗止咳,黄芩、黄连,味苦能清热泻火,牡蛎、龙骨,味咸能收敛潜阳。
这些作用趋势都属沉降之性。
3.气味阴阳与升降浮沉的关系:无论是四气还是五味,都有厚薄阴阳的差异,这也是药物升降浮沉的依据之一,《素问·阴阳应象大沦》。
曰:“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中之阳,气厚者为阳,薄者为阳中之阴,味厚则泄(主沉),薄则通(主降),气薄则发泄(主升),厚则发热(主浮)。
”这就是张元素认定药物升降浮沉的重要依据。
4.药物部位、质地与升降浮沉的关系:从药用部位看,一般花、叶、藤茎(质轻的根茎类)等类药物,质地比较轻松,其性轻扬,故主升浮。
如辛夷花通鼻窍,鲜荷叶升清阳,桑枝条祛风湿、绿升麻透痘疹等,这些药物,性皆升浮。
种子、鳞介、矿石(包括质重的根茎)等类药物,质地坚实沉重,故多主沉降。
如苏子降气平喘,牡蛎收敛潜阳,磁石重镇安神,白芍敛阴平阳等,其性皆主沉降。
但这些特性,也不是绝对的。
有些药物也有例外。
如“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蔓荆独升。
”这些药物就不是以药物部位与质地作为升降浮沉的依据,而是以其性味来决定作用趋势的依据。
因此,药物的升降浮沉作用趋势,必须结合药物的多方面情况综合考虑。
此外,药物的升降浮沉,还要受到炮制、配伍等因素的影响。
故李时珍曰;“酸咸无升,甘辛无降,寒无浮,热无沉,其性然也。
而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
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颠顶。
……一物之中,有根升梢降,生升熟降。
是升降在物亦在人也。
”这也是必须了解的。
(三)升降浮沉的药性作用药物的趋向,是药物作用的形象概括。
医家利用药物升降浮沉的偏性,一以调节脏腑气机升降的紊乱,二则因势利导以祛邪外出。
根据药物不同的趋向性能,可分为升浮与沉降两类,概述如下:1.升浮药:其作用特点为上行、向外,分别具有疏风、散寒、宣肺、透疹、升阳、通痹、催吐、开窍等作用。
故解表药、祛风湿药、温里药、开窍药、益气温阳等类药物,大多属于升浮性质。
2. 沉降药:其作用特点是下行、向内。
分别具有通便、泻火、利水、镇心、平肝、肃肺、降胃、固肾、涩肠、止带等作用,故攻下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收涩药等类药物,大都属于沉降性质。
如上所述,药物的作用趋向,就其总体来说,可以升浮与沉降两类予以概括,但就某一具体药物而言,它的作用趋向又不是那么简单,有的药物对于调整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不大明显,因此它的趋向性能也不明显。
如化湿药、活血祛瘀药、杀虫药、外用药,以及有些祛痰药等,就很难把它们归属那一类。
还有一些药物,它们的趋向性能,是双向性的。
如麻黄上能发汗解表,下能利水消肿;川芎既可上行头目,又可下行血海。
这些药物的性能趋向,就具有明显的双向性。
所以有些本草书籍称它们为可升可降。
但是它们的这种作用大多随着不同的配伍而显现。
如麻黄配桂枝等则性显升浮,重在发表,配石膏,白术等则性显沉降,重在利水。
此外还有先升后降、先降后升等特殊现象,这些性能也大多是在多个药物配伍的情况下显现的。
如有人用八珍汤加大黄以治虚火眩晕;就是先升后降的具体运用。
(四)升降浮沉的应用根据药物升降浮沉的性能,对其趋向性作了如上的概括,不仅使我们对药物的作用有了更形象化的理解,而且在临床用药上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辨证中,对于病位的上下表里,病势的上逆下陷、外浮内传等的辨别,非常重要。
在治疗中,很多治疗法则都是建立在药物的趋向性能之上。
如升阳举陷、发汗解表、宣毒透疹、镇肝潜阳、攻里通下、降逆止呕等治法,都是以升降浮沉为其依据。
升降浮沉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调和脏气,奉养四时:人体脏腑的气机出入与自然界生长化收藏的变化规律是息息相关的。
人体为了适应外界的自然环境,必须顺应四时之气。
药物的升降浮沉在调养生机方面也具有一定意义。
一般来说,春夏之季,万物生长,欣欣向荣,调养的药物,亦宜酌施升浮之品,以助其升发成长之气;秋冬季节,万物成熟,萧萧日落,因此在调养上,亦宜酌施沉降之品,以适其收敛潜藏之性。
故李时珍曰:“经云‘必先岁气,无伐天和’,又曰‘升降浮沉则顺之’,……故春三月,宜加辛温之药,……以应春升之气,夏月宜加辛热之药,……以应夏浮之气,长夏宜加甘苦辛温之药,……以顺化成之气,秋月宜加酸温之药,……以顺秋降之气,冬月宜加苦寒之药,……以顺冬藏之气。
所谓顺时而养天和也。
”这些以升降浮沉之性来顺养四时之气的方法,古人不仅强调于日常养生力面,而且在疾病的治疗中也常加以注意。
2.调理气机、抑制病势:人体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互相协调,是机体健康的表现。
如果外邪内侵,或者某些脏腑机能偏亢偏衰,就会导致气机紊乱。
出现当升不升、当降不降的异常现象。
临床上应以具有升降浮沉作用的药物来进行治理。
如肺胃气逆的咳喘、呕呃,当用镇咳、平喘、止呕等沉降之品以治之;中气下陷的肛肠脱垂,当用提气举陷的升浮之品以治之。
从病势上看,除了上逆与下陷之外,还有外散与内结之势。
又当根据《内经》中“散者收之”、“结者散之”的治疗法则,分别选用升浮或沉降的药物。
如精神气血耗散之证,治以收敛固涩之品,而气血痰食内结之证,又当施以辛开苦降之类。
总之,病势外脱,气机上逆者,多以沉降之品调之;病势内传,气机下陷者,多用升浮之药以治之。
3.因势利导、祛除病邪:病邪侵犯人体,有在上在下、在表在里的不同。
攻邪之法,亦当随其病位而异。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这里明显地指出了,病邪在上、在表者,当用升浮类药物吐之汗之,病邪在中,在下者,当用沉降类药物泻之导之。
从而达到祛邪外出。
升降浮沉在临床上的应用是比较普遍的,但归纳起来,可用四句话把它概括:即四时调养宜顺其性;六淫为患宜泻其盛;气机紊乱宜调其逆;祛除病邪宜因其势。
但是应当指出,升降浮沉的药性作用,和中药的其它性能一样,只是作用的一个方面,一种特性,故仅能作临床辨证用药的依据之一,而不是用药的唯一依据。
因此,立法处方之际,在注意到药物的趋向性作用的同时,还必须结合中药的其它性能,如补泻、寒热等给以综合考虑,方能做到切合病情,恰到好处。
本文对药物的基本性能之一———升降浮沉理论,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从自然现象、脏腑气机和药物作用趋势等方面论述了升降浮沉的基本概念,根据药物的疗效以及药物特点,尤其是四气、五味及药用部位与质地,论述了升降浮沉的依据,根据它们不同的作用特点又分升浮药与沉降药两类概括了升降浮沉的药性作用,最后,从四时调养、调理气机,祛除病邪三个方面介绍了升降浮沉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