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不安全行为的预防与控制_基本知识
不安全行为的预防与控制_基本知识
习惯性违章的防治措施
首先通过培训学习转变观念、态度
“五想五不干”是指: 一想安全风险, 不清楚不干; 二想安全措施,不完善不干; 三想安全工具,未配备不干; 四想安全环境,不合格不干; 五想安全技能,不具备不干。
习惯性违章的防治措施
具体6条: 1.制定规章措施是纠正和预防习惯性违章的前提保证 2.丰富安全知识是纠正和预防习惯性违章的坚实基础 3.培养良好习惯是纠正和预防习惯性违章的根本途径 4.做好现场监护是纠正和预防习惯性违章的关键环节 5.严格检查考核是纠正和预防习惯性违章的主要手段 6.改善操作环境是纠正和预防习惯性违章的重要措施
谢谢!
3如何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强化教育、培训是基础 ;
用行为科学指导,合理安排工作;
科学应用管理手段——―激励理论”等;
加强检查、监督是保证;
改善作业环境是条件;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是根本。
4 习惯性违章
习惯成自然 custom, habit
好习惯要成自然,坏习惯要及时改正
习惯的力量
法国自然科学家法泊曾做过一次有趣的实验。
法泊把数只毛毛虫放在一个盘子里,让它们一个紧跟着
一个,沿着盘子的边缘规则地排成一圈。毛毛虫们开始爬 行,每一只都规规矩矩地紧跟着前面那一只,生怕掉队, 更不敢独自开辟新路。就这样,它们爬了七天七夜,最终 因饥饿而相继死去;而在那个盘子的中央就摆放着毛毛虫 们喜欢吃的食物。
习惯性违章的表现形式
1.作业性违章:
未得到工作负责人许可工作的命令就擅自工作;高处作业不系
安全带等等。
2.装置性违章
设备无名称编号、使用有故障的设备等等
3.管理性违章
设备已投入运行,仍未制定有关运行、检修、维护规程制度; 对违章违纪管理不严或迁就不管等等。
4.指挥性违章
对员工隐瞒不安全因素,不采取安全措施就令员工作业,强令 或默许工作人员冒险作业等等。
习惯性违章的危害
习惯性违章是一种习以为常的工作恶习, 是造成事故的主要根源。
对安全工作来说,可以认为“习惯性违章作 业无异于自杀”,“习惯性违章指挥等于杀 人”。
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在企业生产建设中, 有9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直接违章所成,而这些 直接违章绝大部分是重复频发的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的危害
5
事故心理可分为:“经验”再现心理、麻痹 侥幸心理、懒惰蛮干心理、随便应付心理、从 众心理和反常心理六种形式。 这六种事故心理导致了以下六种违章行为。 1.盲目无知的违章 2.冒险蛮干的违章 3.贪图安逸的违章 4.得过且过的违章 5.心存侥幸的违章 6.麻痹大意的违章
b.管理层面: 管理层违章是指发生在领导层的违章。 管理层的违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隐蔽性 2.顽固性 3.误导性 4.对事故的诱发性 5.对运用新的安全管理机制的阻碍性
习惯性违章的特性
1.历史沿袭性 2.潜在危险性 3.顽固性 4.感染性 5.排他性 6.普遍性
习惯性违章的成因
习惯性违章应该包括个体和管理两个层面上的违章。 a.个体层面: 人的安全行为是复杂和动态的,具有多样性、 可塑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总的来说,个体习惯性违章行为,受事故心理 或不安全文化支配。 人的性格分为5种类型:
日本1969年制造业歇工八天以上的事故中,因人不安全行 为产生的占96%;因机械物质不安全状态产生的占14%。
Salminen and Tallberg在研究了芬兰1985-1990年间的事 故后发现84%-94%的事故是由人的失误造成的。 Williamson and Feyer在研究了澳大利亚1982-1984年的 事故后也称91%的事故原因是人为原因。
什么是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 如何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1 什么是人的不安全行为
目前关于不安全行为(unsafe behavior)的定义国内外学者还没有提出 一个统一的定义分类。国外的大部分文献中将其与人因失误(human error) 视为等同概念,没有把二者进行明确的区分,且主要以研究人因失误为主。
Lutness甚至称95%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因素引起。
Unsafe behavior
在我国煤矿行业中,不安全行为同样是导致事故 多发的重要原因。陈红通过对我国煤矿1980— 2000年20年间发生的重大事故进行全面统计发现, 在所有导致中国煤矿重大事故的直接原因中,人 因(含故意违章、管理失误、设计缺陷)所占比 率高达97.67%。
有意的不 安全行为
James Reason(1990) 人 因失误分类
“人因失误” 基本类型 偏离
注意的失效 ● ● ● ● ● 干扰 遗漏 颠倒 混淆 错过时间
无意行为
记忆的失效 ● 遗忘计划的条目 迷路 忘记意图
疏忽
● ●
不安全行为 规则级的错误 ● 错误的应用规则 采用错误的规则 ●
错误
知识级的错误 ●多种不同的形式
机
组织人
个体人
不安全行为
事故
环境
管理
人的行为模式图
人的行为原理图
现代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多的事故与人的心理、 工作压力、情绪等因素相关。
国际劳工组织在1994年就指出:“世界正在 变成紧张的世界”。 大量研究表明,由于工作、经济、家庭等压力 所导致的紧张不但对员工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 的伤害,而且是引发企业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有人甚至将“工作压力”成为“21世纪的流 感”。
习惯性违章的危害性突出在个“习惯”上。 (青蛙理论)
习惯性违章之所以积习难改,主要在于能 尝到 不少“甜头”,是不大出格的“光荣 缺点”,能省心、 省力、省事。
对习惯性的违章行为,由于见得多了,反 而认为是正常行为,因而对事故失去了应有 的警惕性,给安全生产留下了事故隐患。
什么是习惯性违章
所谓习惯性违章,是指那些固守旧有的不良作 业传统和工作习惯,违反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 作技术或安全操作规程的长期反复发生的行为方 式。 简单地说,习惯性违章就是固守旧有的违反安 全工作规程的不良行为习惯。 习惯成自然的不安全行为。 习惯性违章实质上是一种在工作中逐渐养成的 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违反安全生产工作客观规律 的盲目的行为方式,是在一个或多个个体身上经 常出现的难以根除的隐患。
究竟是什 么导致了 人的不安 全行为?
2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原因
• James Reason(2006)在对行为的深层影响因素 进行分析时,将其划分为个人、作业场所、组织 (企业)管理者、社会等几个层次。
个人
作业场所
组织
管理者
社会
2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
• 人的安全行为与人、机、环境及管理因素 有关,其中任何一方面的原因都可能使人 产生不安全行为。
故意行为
习惯性违章
违章
例外违章 故意违章
不安全行为本身并无严格具体的定义。 从事故的结果来看,确实已造成了伤害的
行为是不安全的,或者说,可能造成伤害 的行为是不安全行为。
然而如何在事故发生之前判断人的行为是
不安全行为,往往很困难。人们只能根据 以往的事故经验,总结归纳出某些类型的 行为是不安全行为,供安全工作人员参考。
人的不安全行为?
“状态”
物的不安全状态√
管理方面的缺陷?
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海因里希曾调查75000件工伤事故, 发现有98%是可以预防的。在可预防的工伤事故中,以人 的不安全行为为主要原因的占89.8%,而以设备的、物质 的不安全状态为主要原因的只占10.2%,且不安全状态的 产生也是由于人的错误行为而导致的。
李磊
Prevetion and control of unsafe behavior
不安全行为与习惯性违章
目 录 content
3.1 1
什么是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原因 如何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习惯性违章
2
3
4
hazards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 GB/T28001-2001定义 “危险源”: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 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习惯的力量就是这样强大。 在这方面,人不比毛毛虫强出多少,因为习惯 思维也常常是人类发展的桎梏。
习惯的力量
每人要用电脑,键盘上的字母排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不规则的组 合?有一个最流行的说法,说这是为达到最快的打字速度而设计的。 其实,这样的组合是一个误区,同时也是一个骗局。 1873年,美国发明家克利斯托弗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打字机,键 盘是完全按照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列的。慢慢地,他发现打字的速度一 旦加快,键槌就会很容易被卡住。他的弟弟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建议 他把常用的字的键符分开布局,这样每次击键的时候,就不会因为连 续击打同一块区域而卡死。经过这样不规则排列后,卡键的次数果然 大大减少,但打字的速度也减慢了。在推销打字机的时候,在利润的 驱动下,克利斯托弗对客户说,这样的排列可以大大提高打字的速度, 结果,所有人都相信了他的说法。现在,人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键盘 布局,并始终认为这的确能提高打字速度。 国外一些数学家经过研究得出结论,这样的排列是最笨拙的一种, 凭借目前的技术,已经解决了卡键的问题。然而,现在出现第二种排 列的键盘似乎不太可能,因为人们都习惯了。在强大的习惯面前,科 学家也会变的束手无策。
Rigby (1970) – human error :一种超出容忍界限的行为; Norman (1981): classified human errors into two categories: slips (or lapses) and mistakes. (见下图)
无意的不 安全行为
序号 1 2全型 安全型
反应灵敏,适应性强, 活泼型 精力充沛,勤劳勇敢
善于思考,工作细致, 冷静型 头脑清楚,行动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