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材料与成型基础_第二阶段练习

工程材料与成型基础_第二阶段练习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工程材料与成型基础》第五章至第六章(总分100分)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过共析钢正常的淬火加热温度是(A )。

A.A C1+30~50℃B.A C3+30~50℃
C.A Ccm+30~50℃D.A C3
2.下列热处理方法中,加热时使T10钢完全奥氏体化的方法是(D )。

A.去应力退火B.球化退火
C.再结晶退火D.正火
3.共析钢加热为奥氏体后,冷却时所形成的组织主要决定于(C )。

A.奥氏体加热时的温度B.奥氏体在加热时的均匀化程度;
C.奥氏体冷却时的转变温度D.奥氏体的冷却速度
4. 冷变形强化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B )。

A.晶粒破裂细化B.位错密度增大
C.晶粒择优取向D.形成纤维组织
5.为改善冷变形金属塑性变形的能力,可采用(B )。

A.低温退火B.再结晶退火
C.二次再结晶退火D.变质处理
6.调质钢回火后快冷的原因是_C___。

A.提高钢的强度B.提高钢的塑性
C.防止产生回火脆性D.提高钢的韧性
7.滚动轴承零件要求硬度≥60HRC,最终热处理应选用__C___。

A.调质B.淬火+中温回火
C.淬火+低温回火D.正火+高温回火
8. 钢的热硬性主要取决于(D )。

A.钢的碳质量分数B.马氏体的碳质量分数
C.残留奥氏体量D.马氏体的回火稳定性
9.提高灰铸铁的耐磨性可采用(C )。

A.整体淬火B.渗碳处理
C.表面淬火D.低温退火
10.以铜、锌为主的合金称为(A )。

A.黄铜B.青铜
C.白铜D.紫铜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2至5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 1.正火主要应用于(BCD )等方面。

A.重要零件的最终热处理
B.改善低碳钢的切削性能
C.力学性能要求不高的零件的最终热处理
D.消除过共析钢的网状二次渗碳体
E.改善高碳钢的切削性能
2.属于整体热处理工艺的有(ABC )。

A.退火B.正火C.淬火
D.渗碳E.化学气相沉积
3.下列杂质元素中,对钢的性能有利的是(AB )。

A.锰B.硅C.硫
D.磷E.氧
4.对刃具钢的主要性能要求有(BCE )。

A.高塑性B.高硬度C.高耐磨性
D.高韧性E.高热硬性
5.适合制造耐蚀零件的钢是(ABCE )。

A.12Cr18Ni9 B.10Cr17 C.20Cr13
D.Cr12MoV E.12Cr13
三、是非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你认为对的题后括号内打一个“√”,认为错的题后括号内打一个“×”,不需要改错。


1.Fe—Fe3C相图中没有贝氏体和马氏体两种组织的原因是相图中的组织为稳定的平衡组织,而这两种组织则是非平衡组织。


2.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连续冷却时,只有珠光体型和马氏体型转变而无贝氏体型转变。

√3.钢经加热奥氏体化后,在任何情况下,奥氏体中碳的含量均与钢中碳的含量相等×
4.马氏体转变时的体积胀大,是淬火钢容易产生变形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


5.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硬化层深度取决于电流频率,频率越低,硬化层越浅。

×
6.合金调质钢与相同含碳量的碳素钢相比强度、塑性、冲击韧度都高。


7.对于精密轴承零件,为减少淬火后组织中的残留奥氏体含量,稳定尺寸,淬火后应立即进行-60℃左右的冷处理。


8.不锈钢中含碳量越高,其耐腐蚀性就越好。

×
9.铸铁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基体组织和石墨形态。

×
10.所有的铝合金都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强化。

×
四、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各种热处理过程都有_____、_____、_____三个基本阶段组成。

2.常见的淬火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种。

3.淬火钢回火的种类一般有_____、_____、_____等三种。

4.按照用途不同可以把钢分为_____、_____和_____三大类。

5.钢冷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此时发生的残留奥氏体的转变产物为_____。

6.影响铸铁石墨化的最主要因素有_____和_____。

7.QT600-2的材料类别是_____。

8.铝合金按其成分和工艺特点可分为_____铝合金和_____铝合金二类。

五、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为什么过共析钢的预备热处理必须采用球化退火而不能采用完全退火?
2.简述淬火钢回火的概念及其目的。

3.低合金高强度钢有何性能特点?
4.试分析石墨形态对铸铁性能的影响。

六、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某厂采用9Mn2V钢制造模具,设计硬度为53~58HRC,采用790℃油淬+200~220℃回火,
但该模具在使用时经常发生脆断现象,后将热处理工艺改为加热至790℃后在260~280℃的硝盐浴槽中等温4h后空冷处理,硬度降至50HRC,但寿命大为提高,不再发生脆断现象。

试分析其原因。

2.用40Cr钢制造模数为3的齿轮,其工艺路线为:下料→锻造→正火→粗加工→调质→精加工→表面淬火→低温回火→粗磨,请说明:各热处理工艺的目的及处理后的组织。

3.拟用T10钢制造形状简单的车刀,工艺路线为:锻造→热处理①→机械加工→热处理②→磨削。

要求:
(1) 试写出各热处理工序的名称并指出各热处理工序的作用。

(2) 制订最终热处理工艺规范(温度、冷却介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