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智者是在希腊城邦中涌现出的一批职业教师,他们自称智者,对社会政治和伦理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阐述了许多新颖的主张和见解,智者以人的眼光去考察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将希腊学术研究的主题从对自然和神的研究转向和社会;智者关注自然与约定的关系,有的智者肯定习俗和法律的价值,认为其符合自然和正义,主张人们应维护和遵守城邦的习俗和法律;也有的智者将自然和法律对立起来,主张变更或废弃与人性相悖的法律和习俗;这已经蕴含了自然法思想的萌芽。
从“自然”与“法律”的对立出发,一些智者引伸出了十分激进的平等思想。
它成为斯多葛派平等思想的先声。
2、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同时代的人,他与智者一起推动了希腊哲学研究由自然向人和社会的转向。
他特别关注伦理道德问题的讨论,他喜欢研究“什么是??”的问题,也即探讨事物的本质,这使他成为西方哲学和科学理性主义主流传统的开拓者。
他突出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并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著名论断。
他认为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认为政治家应当是具有这种相应知识的人,并由此主张贤人政治和专家政治。
3、柏拉图柏拉图是古希腊城邦时代的政治哲学家。
他对理想国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生活方式进行了阐述,论证了合乎正义的城邦的基本原则,描绘了城邦的基本结构和城邦生活。
在柏拉图那里,所谓正义的城邦即理想国贯穿着整体主义的精神,和严格的社会分工的原则,柏拉图理想国的核心内容是哲学家执政治国,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主张把政治统治权交给哲学家,把现实国家改造成理想国家。
4、哲学王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是哲学家执政。
他认为只有哲学家才能达到对国家理念的认识,知道如何治理国家,同时,也只有他们,能够用自己的品德改造城邦公民恶劣的品性,由此他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主张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政治家,把将现实国家改造成理想国家的希望寄托在哲学家治国上,主张由哲学家垄断城邦的全部权力,将哲学家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哲学王)。
所谓的哲学家执政,在柏拉图看来,就是最高的智慧,真正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绝对的最高权力的结合。
5、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学者和思想家,是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其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他对人类知识首次进行了系统的学科分类,第一次把政治学和其他学科区分开来,确立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创立了政治学这一独立的学科。
他运用当时较为先进的历史的和经验的研究方法研究政治问题,促进了政治学研究方法的改进;在其城邦思想中,他认为城邦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个人的价值依赖于城邦,人的本性在城邦生活中才能充分体现,个人应服从和服务于城邦,过城邦生活;在其政体思想中,他明确区分了六种政体并且分析了政体变革的原因和防止办法;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政治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政治思想充分体现了古希腊城邦高度发达的政治文明,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6、斯多葛派斯多葛派是希腊化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哲学流派,它流传到罗马帝国时代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成为罗马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它在使自然法成为完整的理论并使其发挥重要作用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认为自然就是支配宇宙和人的理性,它贯穿一切事物之中,拥有命令人正确行动和禁止人错误行动的力量,是人的行为的最高准则。
它和人的本性是一致的,人应服从自然法,这实质上就是在服从人自己的本性。
斯多葛派奠定了西方思想史上的自然法传统,对中世纪基督教政治学说和近代自然法学说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还提出了人人平等的思想,打破了城邦时代对人的身份的种种偏见,这影响了以后平等思想发展。
7、西塞罗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其政治思想的代表作是《论共和国》等,其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在政体思想上,他推崇混合政体;他把斯多葛派的政治哲学学说介绍到罗马,对斯多葛派的自然法思想做了创造性的介绍和阐述,认为自然法优先于成文法而存在,它是正义的根源,人类法律的基础,法律只有符合自然法才是真正的法律,如果违背了自然法的准则,就不是真正的法律。
在西方悠久的自然法传统上,西塞罗起到了关键的联结作用;他还提出了人人平等的思想,这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
8、奥古斯丁奥古斯丁是“教父学”的最高权威。
其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他推崇信仰,贬低理性,从神学角度研究国家,从人与上帝中考察人,考察国家和政治问题;他还提出了原罪救赎说,认为一切人都带有原罪,受到惩罚是罪有应得,一切人间王国必然是灾难深重,行将灭亡,只有对上帝的信仰才是永恒的;双城论是他的政治理论中最具有影响的内容,借助双城理论,他论证了论证了教权高于王权的思想。
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成为中世纪教会的基本信条,对中世纪政教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9、双城论双城理论是奥古斯丁政治理论中最有影响的内容。
他区分了所谓的上帝之城和世人之城,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教权高于王权的思想。
他认为上帝之城由对上帝的爱所造就,它是最高的善,其中的居民注定得救,他在人间的代表是教会,地上之城则由对自己之爱所造就,其中的居民必定受苦,它在人间的代表则是国家。
在区分上帝之城和世人之城的基础上,他阐述了关于国家和教会的思想,认为世俗国家是上帝实现自己拯救计划的工具,负责维护地上的和平,但是,上帝的恩典只有通过教会才能人类历史上起作用,人们只有在教会中才能真正得救,由此他论证了教权高于王权的思想。
期末复习指导2——名词解释(第二章)1.神学政治观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
神学政治观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
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
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
2. 日月论中世纪西欧形成独特的王权与教权二元化的权力体系。
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居上风。
“两剑论”,是这一思想的代表之一。
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是教权与王权斗争中的著名人物,教权派思想在他这里发展成熟。
他指出,教皇是教会的最高首脑,其权力直接来自上帝。
在教会与国家关系的认识上,他承袭了奥古斯丁的思想,认为上帝把管理人间一切事务的权力都交给了教会,教会主动把治理国家的权利交给了世俗国家,因此,世俗统治者必须服从教会,教会有权废黜不服从教会的君主。
他把教皇权力与皇帝权力的关系比作太阳与月亮的关系。
教皇权力是太阳,皇帝权力是月亮。
月亮的光来自太阳,皇帝的权力来自教皇。
这就是中世纪有名的日月论。
3.两剑论中世纪西欧形成独特的王权与教权二元化的权力体系。
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居上风。
“两剑论”,是这一思想的代表之一。
12世纪下半期教士们从《圣经》中发挥出来“两剑论”。
这个理论把精神权力和世俗权力比作两把剑,耶稣把这两把剑都交给了教会,一把供它使用,一把为它使用。
通过加冕仪式,教皇把世俗权力交给了皇帝。
所以教皇是世俗权力的真正所有者,世俗统治者的权力来源于教会的授予和委托。
必须服从教会,为教会服务,便成为世俗权力的必然。
4.阿奎那阿奎那是西欧封建社会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
阿奎那神权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论证教会与国家的关系以及教权高于俗权的合理性,国家理论,关于法的本质、目的、特征和分类的思想。
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对中世纪乃至近、现代基督教神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5.(阿奎那)关于法的分类关于法的分类的主张,是阿奎那有关法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阿奎那把法分为永恒法、自然法、人法和神法四类。
其中,永恒法是上帝的理性,是一切法律的本原;自然法是管理人类行为的法,是上帝的理性在人类理性中的体现;人法是统治者颁布的法律,是自然法的特殊运用;神法,即教会法,是上帝赋予人类的法律。
阿奎那分析了四种法的关系,认为永恒法是最高的法,是一切法的来源,自然法和人法都要服从永恒法,同时人法要服从自然法。
阿奎那特别强调了人法和神法的关系,认为人法必须服从神法,受神法的指导。
阿奎那关于法的分类及其对各法之间关系的论证,主要是为了论证教会法应高于国家的法律。
6.但丁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者。
他最著名的政治著作是《论世界帝国》,该书代表了早期市民阶级希望建立统一的君主国家,保护城市工商业发展的要求。
但丁政治思想的中心是实现意大利的统一。
他主张建立一个大一统的世界帝国,由一个至高无上的君主实行统治,以保障人民所要求的和平。
为了论证自己的主张,但丁提出君民利益一致的理论。
在统一的君主国里,天下属君主一人,君主既无所求,又无所争,战争自会停止,人民所要求的和平也必然能实现。
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但丁支持王权,反对教权。
在教权与王权的关系上,但丁坚持教权与王权分工的理论,并驳斥了君主权力来自于教皇的观点。
7. 马西略马西略是西欧中世纪最著名的市民阶级政治思想家,是开始使政治思想摆脱神学束缚的代表人物。
马西略要排除教会对世俗权力的干涉,以实现意大利的和平和秩序。
马西略注重人的现世的幸福生活,认为和平是幸福生活的保证,分工互助是实现和平生活的途径,官吏和政府权力是和平的保卫者,教会对国家事务的干涉是和平的最大威胁。
期末复习指导3——名词解释(第三章) 1.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于14世纪首先从意大利兴起,从时间上来看,文艺复兴历时三百余年。
从内容上看,文艺复兴的内容不仅涉及到文学、艺术等学科,而且还深刻地推动了史学、哲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全面发展,就政治思想的传承来看,文艺复兴不但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精华,而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展与创新,开辟了近代欧洲文化发展的道路。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于运动的核心与理论指南,也是文艺复兴运动最伟大的贡献。
世俗主义是文艺复兴的第二个重要内容。
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向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发起猛烈进攻,并在文艺复兴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对日后欧洲文化和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2.宗教改革自15、16世纪开始,在整个欧洲范围内掀起了宗教改革运动。
宗教改革运动以反封建、改革教会为目标,成为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区分理性与信仰,并在世俗领域中承认理性的地位是宗教改革的重要贡献。
宗教改革对理性的承认在某种程度上把政治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进行教会改革,建立民族教会是宗教改革的第二个重要内容。
宗教改革过程中,还初步地表达了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思想,为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宗教改革中相关制度的建立为以后西方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样本。
宗教改革在文艺复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剧了欧洲社会世俗化和民族国家发展的进程,对近代西方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