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歌词写作

歌词写作

歌词写作
歌词写作基本分两类;按曲谱词、按词谱曲,前一种的要普遍些。

按词谱曲,写作比较灵活,它的主题通常是给定的,整首词的基调契合主题即可;按曲谱词未给定主题,通常主题隐藏在写好的曲子里,在写之前,要掌握曲子的特色;欢快的曲子用生动活泼的字眼,悲伤的曲子便用忧伤的意象……总之,掌握曲子的基调是基本。

因此,按曲谱词对音乐感觉有较高的要求,在写之前,一定要反反复复的琢磨曲子,掌握基调、韵律,直到熟练的记忆曲子并体会到其中的意境,然后与此相契合的词就会自然的流露出来。

一首词的好坏,关键在于它与曲子的契合度,也许单独读来很拗口甚至很荒谬,不知道在讲什么,但一配合曲子,它的意境就出来了;比如《七月七日晴》里面有一句:‘七月七日晴,忽然下起了大雪,’七月七日怎么会下大雪呢?岂不是荒谬,应该是‘大雨’才对呀,但是如果用了‘大雨’,听起来就很别扭了,未能契合曲子的韵律。

‘大雪’一方面与后一句的‘知觉’押韵,另一方面契合全词的基础音调;再者,它更能体现作者内心的空旷与凄凉,更好地渲染悲伤的情绪。

所以,按曲谱词的一大特点是,没有主题,只有意境。

做到契合度,才能成为曲子。

但优秀的曲子还应具备三个特征:1,押韵;2,意境委婉、优美;3,逻辑通顺。

并不是所有的歌曲都强调押韵,如快歌就不需要押韵,它的拍子是强弱交替的,决定了歌词也应该平仄交替,每一小节节尾的不同音调,就呈现出了波动起伏的状态,契合快歌的动感节奏,可以看一下周杰伦的快歌歌词很少有押韵现象;但是他的中国风歌曲就不同了,比如《东风破》的歌词就是以‘ou’/‘ao’交替押韵,而且这两种音调起伏很小,从而契合了中国风舒缓、优美的韵律。

慢歌尤其是中国风歌曲对押韵要求很高,古风歌曲通常是整首押韵,或者音调转换很平缓;一般的慢歌押韵就要分副歌和主歌、前段和后段了,比如许嵩的《城府》,副歌全部压‘iu’和‘ou’,读出来都是元音‘o’,然后以‘uo’过渡到主歌的‘en’,第二段副歌、主歌继续压‘en’,然后以‘i’过渡到最后一个高潮,使得整首词音韵和谐、具有很强的咬合度,这也是他歌曲的一大特点。

一般的慢歌,主歌和副歌压不同的韵,押韵也使得歌曲朗朗上口,易于传唱。

为了押韵,每小结的词的音调也应与最后一个词的音调契合,以至于押韵不过于突兀。

歌词写作最好避免歌词过于直白。

表达情感的方式有委婉和直白两种;而好的歌词则倾向于用委婉的方式表达,使得歌词有更高的品读性,若过于直白就使得歌词流于低俗,如谢军的《那一夜》、徐腾誉的《做我老婆》,这类歌大陆比较普遍。

同样表达爱情,一般的歌曲都比较直白或则以故事的形式表达,而王菲的《红豆》,则借红豆来表达,委婉动人,因为古时候的恋人通常以红豆为定情信物,这样使得歌词的档次大大提高,成为传唱的经典之作。

一手好词,就是借用意象来间接表达一种感情或哲理。

比如阿信的《咸鱼》,来自于成语‘咸鱼翻身’表达了自己的渺小和渴望有一番作为的愿望与斗志,成为励志歌曲的经典;还有他的《在梅边》,以《牡丹亭》为线索,歌颂了古代爱情的真挚与长久,批判现代快节奏下爱情的异化与短暂,既有很深的文学性又有一定的哲理性。

虽然歌曲不是特别强调逻辑,但逻辑通顺也是歌曲的一大亮点,而且这一点很难做到。

在力求上述的原则,和考虑逻辑时,通常会顾此失彼,做到契合音韵往往会丧失逻辑性,使得歌曲前后不连贯。

做到这一点,需要有较为丰富的写词经验,例如许嵩的《幻听》既契合音韵,又前后连贯。

为了避免这一弊端,可以采取淡化主题的方法,或者全文采取相同的意象来避免前后不通畅的出现,比如为了表达悲伤的情绪时,可以全部用相对应的意象来表达,只要意象相同,就不管前后是否通畅了,就像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本来就是一首曲词,全词大部分在描写景象,用了一系列相关的意象,这些意象都表现了一个主题‘凄凉’,最后再自然地引出‘断肠人在天涯’,它就不要求连贯性,完全用主题相同的意象拼出来就好。

最后附一首歌词的前半部分来进一步认识写词:
琴声拂过的琴弦藏着你微笑的脸
在空中渐渐浮现停在空旷的大街
一切都变得明显飘落在你的面前
微风吹过你的眼泪水在轻轻浮现
我用真挚的语言化成给你的信笺
愿它在你的心间留下对你的思念
无奈风吹过琴弦演出浮华的爱恋
降落在你的眼睑消失在情海里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