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阅读与公共图书馆的应对
【摘要】文章从当前数字阅读方式着手,分析了公共图书馆面对数字阅读的困境,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应对数字阅读的对策。
【关键词】阅读数字阅读公共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5-0192-02
互联网改变了这个世界,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传统阅读习惯。
在数字浪潮席卷的今天,数字出版物纷纷涌现,极大地改变了阅读的方式。
在数字阅读的新环境下,尽管阅读对象变得扩大化、阅读终端多元化、阅读模式多样化,但阅读的本质始终未改变,我们正朝着一个全新的阅读时代迈进。
那么,数字阅读给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带来了哪些影响,值得我们讨论。
一数字阅读的方式
数字阅读与传统纸质阅读相比,一方面是阅读对象的数字化,阅读的对象是文字、图形、声音、影像等数字信息。
另一方面是阅读载体的数字化,载体不再是纸张,而是电子显示屏。
因而数字阅读具有广泛性、方便性、共享性、互动性等特点。
一般来说,数字阅读有三种方式。
1.网络在线阅读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1月16日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
互联网普及率较2010
年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
数量如此多的网站和网民,势必引起大量的网络在线阅读。
据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010年我国18~70周岁的网民中有66.3%表示上网从事与阅读相关的活动,网络在线阅读的内容偏向于新闻。
2.手机阅读
根据一家国内知名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中国手机用户于2012年3月突破10亿大关。
中国工信部最新发布的一项统计公报也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手机普及率达73.6部/百人,比2010年提高每百人9.2部。
庞大且仍在快速上升的手机用户数量,都可视为手机阅读的潜在用户。
据调查,我国18~70周岁手机阅读群体中,手机阅读的内容偏向手机报和手机小说。
3.电子阅读器阅读
电子阅读器是指使用电子墨水显示技术、提供类纸化阅读体验的电子阅读工具。
电子阅读器采用电子墨水屏幕,具有无辐射、不伤眼、海量存储、节能环保等优势。
2010年电子阅读器接触率的增长幅度达到了200%。
由于阅读器阅读内容的可选择性较强,电子阅读器阅读被一些娱乐休闲行为所挤占。
二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的困境
图书馆始终是阅读的重要阵地,是组织阅读和提供阅读的重要场所,它在提供阅读和指导阅读方面具有责无旁贷的职责。
目前,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数字化阅读服务主要有电子书刊的借阅、数据库检索与下载、影视资料阅览、上网服务等。
虽然服务形式多样,但由
于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导致数字阅读难以在广大读者中顺利推广。
1.读者数字阅读意识薄弱和技能欠缺
一方面,部分读者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但对图书馆的书目检索系统及图书馆的各种数据库缺乏了解,不知如何使用图书馆检索系统查询所需的材料。
他们中有一部分人是因为不知道图书馆提供的某种数据库,还有一部分人是因为不会使用数据库来查询。
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群体中包含了大量的少儿读者、中老年读者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读者,他们和学生读者、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读者相比,不但缺乏数字阅读的主动意识,而且还欠缺所需的基本技能。
2.数字资源的整合与应用存在障碍
尽管对图书馆来说,数字资源服务越来越重要,但很多信息所采用的组织体系与结构各不相同,资源处于分散无序、相对独立的状态,这给读者检索资源带来了麻烦。
严重地影响了读者对信息的有效获取和资源共享。
读者有时需要逐个图书馆检索,可能点了几十个图书馆网页才找到想要的资源。
例如,曾经有位读者在我馆书目检索系统上查找其他省份的统计年鉴,因我馆没买该省年鉴,结果没有查到,这位读者只有到该省的相关图书馆的网页上才能找到相关资料。
如果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检索能在一个系统上进行,那这位读者所需的材料就很快能检索到。
3.版权问题
图书馆所提供的数字资源中,有一部分是向数字资源提供商购买传播权的资源,另一部分是图书馆自有版权的馆藏,如获得授权的讲座资源或纸质书,可以将其数字化后进行传播。
然而图书馆还积累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资源,由于版权法的种种限制,大部分资源无法通过网络传播。
三公共图书馆应对数字阅读的对策
1.加强读者和馆员的数字素养培训
传统图书馆对读者进行信息教育和检索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介绍馆藏及卡片式、书本式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
而面对数字阅读,读者除了会基本的计算机技能的操作外,还要学会使用网络检索信息的方式和方法。
应对数字阅读,图书馆要加强读者互联网检索培训以及各种类型的计算机检索和数据库检索与利用的培训等。
对较高层次的读者,还要加强正确表达检索要求、检索词间逻辑关系组配以及检索技能的培训,从而让读者熟练掌握检索技巧,熟悉检索方式。
比为读者提供技术培训更为紧迫的是,图书馆员自身首先必须精通技术和网络研究。
图书馆员提供的服务质量的高低,同时也代表着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高低。
大部分图书馆员都从事一线的读者服务工作,如图书馆借阅工作、图书馆管理等,而这些工作恰巧是培养读者数字阅读意识的重要岗位。
因此,提高图书馆员的数字素养,向读者及时传递数字阅读的观念和技巧,是图书馆开展数字阅读服务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2.加强数字信息资源建设
第一,馆藏文献数字化。
馆藏文献数字化,是运用电子扫描、键盘录入,以计算机为工具,并综合通过语音识别、手写识别等一系列技术,将馆藏的报纸、书刊等缩微型、印刷型、音像型文献转化成计算机可以处理并且能够识别的数字化信息,并提供网上下载、检索等服务的过程。
在数字化文献的过程中,公共图书馆要针对本馆的馆藏资源类型和结构,从本地区、本单位的大局出发,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协调共建。
同时要围绕拥有大量读者需求的文献信息资源,在不侵犯版权的范围内,将其进行数字化。
第二,自建特色馆藏数据库。
根据馆藏特色和读者需求特点,实施特色馆藏数据库建设,为读者提供特色文献阅读服务。
如云南省图书馆建立的富有于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全文数据库与多媒体
数据库等,从而使读者登录云南省图书馆网站就可了解到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
公共图书馆也应从本地区的特色资源着手,建立特色资源数据库,如云南本地区的玉石和普洱茶在全国范围来说比较出名,本省公共图书馆可依据本馆的资源建立玉石文化数据库和普洱茶文化数据库等。
第三,数据库、电子书和电子阅读器的引入。
目前大部分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最常见的有人大复印资料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优秀博硕论文库、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期刊数据库等,读者只要到图书馆内都可以免费使用这些数据库。
根据调查分析,读者大多喜欢阅读文学作品类电子图书,因此图书馆在购买电子图
书时也要以文学作品为主。
在中国的一些发达地区,如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已经开展电子书和电子阅读器外借服务,这样读者就可以利用电子阅读器随时随地阅读图书馆内的数字图书、数字期刊、数字报纸等众多数字资源。
3.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
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和读者需求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仅凭一馆资源和服务已很难满足读者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公共图书馆要树立大局意识,不断加强同其他图书馆、信息服务机构的联系,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如组建数字图书馆服务联盟、区域文献资源共享平台等,共同研究和探索数字化服务的理念、技术和方法,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提供周到服务。
4.加强数字阅读指导
面对海量存贮的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一方面要当好信息导航员,建立网络导航系统,有针对性地对网上资源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和链接,为读者提供积极、有益、健康的信息资源。
例如,对报道内容准确、更新及时、检索方便的重要网站和权威数据库,知名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的个人网页等难以搜寻的网络信息资源,要建立系统的“分类网址名录”和“重要网站介绍”之类的“网络导航”,分别描述其主要内容、基本特色、检索方法,提供给读者使用。
另一方面,图书馆要做好网络推荐书目导读工作。
网络推荐书目是书目导读的一种重要方式,它通常是采用浏览目录的方式将新资源或
热点资源及其有关信息展现在用户眼前,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超级链接技术的优势为用户提供查看原文服务。
公共图书馆应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紧跟数字阅读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及服务内容,以迎接数字阅读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屈明颖.当下数字阅读发展趋势解读[eb/ol].http: // /press/newsdetail.cfm?icntno=12553 [2]庄胜春.我国手机用户破10亿高端手机占大部市场份额[eb/ol].http:///a/20120303/000173.htm
[3]袁贞、刘坤照.数字化阅读与图书馆服务方式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1(1)
[4]盛华.数字化阅读:图书馆服务的机遇与挑战[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1(1)
[5]罗晓燕.论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途径[j].兰台世界,2011(8)
[6]程风刚.数字图书馆智能化服务的形式及对策[j].甘肃科技,2011(3)
[7]张继革.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阅读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15)。